佛教出离三界的两种模式


悉达多太子发心出家出离三界

【三界,是芸芸众生苦乐升沉的真实写照,佛教修道的目的就是超越三界。超越三界有两种情形,即横出三界和竖出三界。】

佛教的三界概念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句在中国民间流传了上千年并脍炙人口的诗偈,相信很多人都在《西游记》或者《封神榜》等各种神话小说中听说过。但对这句话涵义的理解,可能除了朦朦胧胧地感觉属于超脱生死的境界外,并没有太多更深入细致的了解。其实这句话并非纯粹佛教的观点,而是民间糅杂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后,所产生的一种似是而非的认识。虽然三界是佛教术语,但五行理论属于道教思想。

三界,是佛陀的世界观。佛教认为,在宇宙中,以性质分类,存在两种世界——凡界和圣界。圣界是指罗汉、佛陀等超世的世界,而凡界就是指三界的芸芸凡夫。

佛教所说的三界,主要包括两种世界的概念:有情生命世界及无情环境世界。生命界主要是指生活在世界上的各种生命,包括人类在内,所有具有心识的动物都属于这个范畴。这些生命有人类可以看到的,也有人类看不到的;有处在水深火热痛苦煎熬中的,也有安于条件优越幸福快乐中的。但佛教认为,必须具有心识者才是有情生命,把草木等植物都纳入无情世界范畴。时下,很多误解佛教的人认为植物也是有情,也可以轮回成佛,这并非佛教传统的观念。

从佛教教义来说,具有心识的有情生命是一个续流,即生生死死、不断延续的一个生命续流。无论是轮转于三界的凡夫生命,还是解脱成佛的圣者生命,都不会永远消失,只是在刹那刹那地变化着。在被称为佛教教义巅峰的密乘法门中,更是直接把讲述密宗的经典命名为“续”,正是建基于这生生不息的生命规律基础上的。

欲界:具有以性爱、贪欲为主要欲望的众生,就属于欲界。

色界:没有性爱、忿怒但仍有物质性身体的众生,属于色界。

无色界:不但没有性爱等欲望,甚至连物质性的身体也不存在,只有纯粹的精神,属于无色界。色界、无色界的“色”是佛教术语,并非色相的意思,而是指物质的别称。

可以说,三界几乎全部涵括了宇宙普通生命的生存形式及状态。

佛教竖出三界模式

三界的超越,按照追求目标来说,只有两种,即属于声闻、缘觉的小乘超越和大乘的成佛超越,超越的结果就是获得涅槃。而超越之道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常规的竖出三界模式,一种是非常规的横出三界模式。

涅槃是古老的梵文译音,汉译为圆寂,即圆满寂灭的意思。但很多人会误解涅槃就是死亡,他们也把涅槃用来表达高僧或者出家人的死亡,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在佛教的小乘教法中,涅槃是指完全断除了以无明为首的各种烦恼及负面心绪,是贪婪、忿怒、愚痴以及指使下的各种造业行为的终结,是解脱轮回后的安稳快乐境界。涅槃与死亡并无丝毫相同的地方,那些断除了一切烦恼障的罗汉,都是在生前就证悟了涅槃;没有证悟罗汉的人,即使在死亡后,也无法契入涅槃的境界。死亡前所证悟的涅槃,被称为“有余涅槃”,因为尚余有由过去无明和业所带来的有漏肉体。而死亡后的涅槃被称为“无余涅槃”。大乘佛陀的涅槃称为“无住涅槃”。

欲获得涅槃,首先要了解三界的轮回本质——苦谛,然后寻求苦谛的因——集谛,了知集谛可断,便欣慕涅槃,追寻涅槃之道——道谛。由于轮回于三界的主因是众生无明虚构意识的产物,因此,出离三界的过程就是断除俱生我执的过程。所有的诸如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无学道的历程,也都是根据破除无明烦恼的程度建立的。

烦恼主要分为两种,即分别烦恼和俱生烦恼。分别烦恼是受哲学思想及背景文化影响后天形成的错误认识,一共有88种;俱生烦恼是与生俱来的心灵污垢,共有81品。通过资粮道和加行道的修持,在见道的刹那,人们会顿断88种见解方面的烦恼,而81品俱生烦恼,则在修道的历程中逐渐断除。古德说,理虽顿悟,事须渐修,无始以来的俱生烦恼污垢极为厚重,因此断除亦非一日之功可为。当81品烦恼断尽,便结束了修道,进入无学道——涅槃的境界了。

从小乘而言,从开始步入解脱道,最快要三生才能证得阿罗汉,慢则不定。在大乘来说,不但要断尽所有烦恼障,还要积累更多的资粮,断除所知障,路途更为漫长。这种需要断除所有烦恼障和所知障才能进入涅槃的道路,便是常规的解脱道——竖出三界的模式。

佛教横出三界模式

所谓横出三界模式,就是不需如竖出三界般断尽一切烦恼才能超越,而是凭借特殊的方式,在不断除烦恼的情况下,就得以远离三界痛苦,超越轮回的方法。这就是净土宗所倡导的净土法门。

这种传统的常规竖出三界模式,虽然是佛教的主导思想和根本之道,但由于需要多生甚至多劫的努力,因而对于某些意志力薄弱的众生,就显得十分艰难。特别是那些刚刚进入解脱道的初学者,他们因缺乏足够的资粮,经常在进退之间沉浮。修道中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致使很多修行人在几经挣扎后,淡化了解脱的愿望,退出修道者的退伍,无奈地继续开始无尽的轮回之路。

正如牛羊吃草不吃肉,虎豹吃肉不食草,乌鸦食毒便身亡,孔雀饮毒更漂亮,遍知一切的佛陀根据不同众生的根器,讲说了各种适应他们的教导。对于内心怯弱、散乱的人,佛陀授予了不需要断除烦恼便可永脱三界的净土法门——横出三界之法。

虽然修持净土法门相对常规的竖出三界来说较为容易,但也绝非如时下某些不懂佛教理论者所认为那般,只要依靠弥陀佛的他力以及念诵佛号就可以毫不困难地往生净土。如果没有虔诚信仰以及追求往生和解脱的愿望,单凭念几句佛号也是无法顺利往生的。有关往生净土的资粮和条件,我们会在下面章节中详细论述。

在龙树的《十住毗婆沙》中虽然说横出三界的净土法门属于易行道,但难易只是相对的概念。针对常规的竖出三界模式来说,净土宗属于易行道,但这仅就难行道而言,并非普通理解的轻而易举之意,这点是读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关于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