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 我们终究是苦的


我们终究是苦的(资料图)

朋友得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这个冗长而陌生的学名,换个名词您就明白了,“AIDS”,艾滋病。

他是70年代生人,早年曾放浪形骸、纵情声色,七年前接触佛教,洗心革面,一心当个真心修学的在家人。但HIV病毒的潜伏期,可以长达十几年,中间患者会毫无临床症状,无知无觉地生活于大众当中。从前留下的病根儿,今年忽然爆发,出现咳嗽气促、单纯疱疹。有经验的主治医师悄悄安排了HIV检测,初筛和复检,都是阳性。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朋友勉力笑着说。

刚检查出来,从不敢相信到不愿面对,再到最终接受这一事实,他花了几个月,算是快的。

“怎么办?”他问我。

社会上“闻艾色变”,但我们是朋友,也是佛友,数年情谊,不会就这样改变。何况我也多少懂一些医学常识,知道艾滋病的传染方式就三种:性接触、母婴和血液,正常交往并不会感染。

我拍拍他的肩膀,“我们是佛教徒。”

这句话,是一位法师同我说的。早在初筛为阳性时,朋友抱了一丝希望,问我有没有什么法事能帮到自己。我依样画葫芦地去问相熟的法师,法师却问,“他是佛教徒吗?”我说,“是”。“哦,是佛教徒,那得不得病都一个样嘛。”

回来思忖半晌,大概揣摩到了法师的语意:作为一个佛教徒,终极目标是成佛,现世的分阶段目标则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努力,来追求菩提道上可以修得起来的节点,例如出离心菩提心,或往生净土

从这个角度上讲,富的佛教徒、穷的佛教徒、健康的佛教徒、病残的佛教徒,不管状况如何,该做的、要追求的,实在没什么区别。

“何况,在这世界上谁又是圆满的呢?”我同朋友说,“各有各看不到的苦衷。”

朋友抬起头看我,“可是,不是很多人都说,信佛以后一切都变顺了?”

我点点头,“有这样的情况,但并不完全啊。”

轮回,本身就是苦的。

佛陀以“三苦”,归纳了轮回中的苦。

第一个,是苦苦。

例如朋友的病,师兄的失业,师姐的家庭不合。坏苦是直接的、粗大的、明显的,让人一接触就知道是“苦”,不但是佛教徒,任何一个生灵都能感觉到,想要逃避。就像冬日雪地中的野猫,会藏到刚停稳的汽车的排气管下,蹭那一点可怜的温度——它也知道,“冷”是苦,下意识地躲避这种苦。

第二个,是坏苦。

坏苦就要狡猾得多,不那么容易被察觉:雪天中的一个火盆、走累了时的一个板凳、大热天的一杯凉水、饿了时的一碗热腾腾汤面……“这明明是乐啊”,有人说。对,“坏苦”是一种被人容易以为是“乐”的苦。可是佛教的导师们说,所谓的“乐”,只是前苦已经消失、后苦刚刚生起却还没被察觉时的一种状态。

想想看,如果它的自性真的是乐,那么,走累了坐下来,饿了吃汤面,应该越坐越舒服、越吃越开心才对啊。可事实上,坐久了会腰酸腿沉,吃多了会肚子胀痛……可见,任何的“乐”,持续久了,也会暴露出‘苦’的本性。”

坏苦,世人察觉不到,只有一些宗教能察觉到,因此,古代印度的六师外道中不乏“禁欲”的派别,他们裸行、住于密林、拒绝外界声色诱惑,就是知道“乐”是“苦”的本质。

第三个,行苦。

这是佛教中最独特的内容,除了佛教,再没有任何宗教会阐述“行苦”了。“行苦”中的“行”,意思是“迁流不息”。众生受生于轮回,依业力烦恼而不断一次次受生,无法控制自己下辈子转世何处,一点也不自主。控制我们的,是烦恼,以及我们自己造作出的种种业力。

“许多外道是承认来世的”,我对朋友说,“但他们认为来世就是终结。比如,基督教认为,死后,你凭借自己生前的善恶,以及对上帝的信仰程度,或者去天堂,或者去地狱。一旦去了天堂就是永生,不会再下堕了。但佛教不是这样认为的,天堂也好、地狱也罢,都是轮回的一部分,时间再长也有终结的时候,一旦终结,你还是被你的烦恼和业力不可控地拖向某一道的来生。”

既然说,轮回都是苦的,你又怎能妄求因为信佛、修行,而免除了今生的一切灾患呢?

佛陀,并不是“万能的造物主”,他亲口说出了这样的句子:“诸佛非以水洗罪,亦非以手除众苦,非将所证迁于他,示法性谛令解脱”——诸佛不能用水,洗掉你的罪业,也没有办法用手拔除你的痛苦,无法将自己的证悟安在你的头上,只是告诉你,诸佛曾经修持的道路,让你沿着这条道路获得解脱。

只是,在你行走于这条道路上的时候,你一定会获得诸佛菩萨加持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并不是要把所有的逆境都变成世俗认可的“顺境”,而是把“逆境”炼成了修行的“顺境”。

“这样一想,其实我还是挺好的。”朋友说。

他笑着说,“你知道吗?以前我总觉得死亡离我很远很远,但现在才知道,佛经中说的‘人命在呼吸之间’,原来是真的。‘无常’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高地悬挂在我的头顶,让我每天都怀疑这是最后一天。我开始懂得,佛法对于我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我想,在剩下的日子里,我会把修行放在人生的第一位。”

我点点头,“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的病情也就成为了一种‘逆加持’。”

和朋友谈完,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雨。我没有带伞,头发和外套都打湿了。这也是“苦”的一种,尽管很微小。

佛陀揭示出了那些曾被我们习以为常、视若无睹的真相。我们终究选择学佛,不是为了能被保佑这辈子顺顺利利,也是因为佛陀所指出来的,是我们无可辩驳、无可推翻的真相。

但正因为成为了一个佛教徒,那些现世的苦难也就不自觉地变得“轻”了,“渺小”了。因为我们要挣脱的,是整个漫长到没有边际的轮回之苦。

是佛教徒,就都没什么了,难道不是吗?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