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正确区分爱与贪吗?


何为慈悲心(资料图)

慈是希望一切有情具足快乐及乐苦,悲是希望众生离开苦及苦因。

慈在佛教中有特殊的意义。有时我们会把慈和贪混淆起,这是因为我们有慈和贪时,都是把有情看作是悦意的。但是在我们这一方面产生慈心和贪心是非常不同的。贪是有许多条件的,我们有贪时,希望别人快乐是因为他们对我们好、是自己的亲戚、他们长得漂亮、使我们高兴、给我们礼物或赞成自己的意见等等,一旦他们不同意我们的意见、不帮助我们或给我们礼物,我们就不再喜爱他们,并且不会希望他们得到快乐。

然而,慈心就不依赖于这些条件,我们有慈心时,希望别人快乐只是因为他们是有情,仅此而已。我们产生贪着时,觉得某人非常好,但是这种感受是非常不稳固的,它很容易消失,因此,我们看到一些人第一年相爱,第二年就离婚。在美国离婚是一个大问题,它造成了很多苦,而其根源是在于贪欲。慈心是以平等看待一切有情的平等舍为基础的,所以我们在修习慈悲时不能跳过平等舍。

我们在产生希望他人得到快乐及乐因的想法时,应当了解快乐有不同的层次。我们自然愿众生得到衣、食、住、行以及家庭方面的快乐,希望他们所住的地方没有战争和污染,但是,我们还希望他们得到超出生活舒适之外的快乐,我们希望他们遇到佛法和师长、具备修法的顺缘,心中产生证悟并且获得解脱成佛,因为修学佛法所带来的快乐是稳固的,它是不会消失的。

我们在修慈无量时忆念各种各样的有情,想他们都拥有各种快乐以及快乐之因该有多好!然后,我们想但愿他们具有快乐,这样使愿望更为强烈。接着,我们想:我要使有情具足快乐,自己也参与到此事之中,自己发起了承诺。然后我们祈请师长三宝加被自己克服局限,而使此事能够发生。

同样,修习这一点的关键是要思惟不同的个人,使之更为具体化。我们这样反复地修持后,内心就会发生改变。大家在修持时,不是每次都能产生强烈感受的,有时候内心就象一块岩石,几乎没有什么反应。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我们下一次仍然重复地修习,并且忏悔业障、积聚福德,这样以后修时就会产生体验。

悲在佛教中也有特殊的含义,它是希望有情离开苦及苦因。所以在这里,我们思惟众生的各种苦:身苦、心苦、家庭、健康、工作以及感情上的苦,想象众生能离开这些苦该有多好!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众生受苦因的控制:身心为烦恼和业所主宰,所以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摆脱烦恼、业、习气和我爱执。我们在修的时候,可以慢慢地思惟一切六道种种的苦以及这些苦的因,并且希望众生能够摆脱这些。修悲无量同样可以依照四个步骤,想:“一切有情能离开苦及苦因该有多好!愿他们离开苦及苦因!我要使他离苦及苦因!祈请师长三宝加被我能这样做!”

我们在帮助别人时容易产生我慢,觉得自己了不起、有学问,是一个有悲悯的大菩萨,而别的有情则很愚蠢、烦恼很多,自己要使他们的生活走上正常的轨道,并且,我们也会贪着别人的回报,希望他们记得自己的恩惠、感谢称赞自己、帮助自己、给自己礼物,这些是需要避免的。

经书里讲到脚踩到刺上、手帮助把刺拔出的例子,手不会对脚说:“我很有悲心、很了不起,你真愚蠢,居然又踩到了刺上!这次我帮你把刺拔出来,以后你要当心,并且不要忘记你欠了我的情。”手不会这样做,它只是拔出刺把脚治好,而就此了事。手能够这样做,是因为手足是一体,所以两者互相帮助时不会自以为是。同样,如果我们把自己和其它有情看作是同属于一个生命体,我们帮助他们时就不会有期望。痛苦会损伤有情,所以不管是谁的苦都应该去除;快乐是美好的,所以不管是谁都应该给予。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关于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