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了佛经,再学世间的诗词就很快
现代教育其实是很讲究实用的教育,比如数理化,乃至你读大学,也是学一门技术。受西方的影响,我们现在不缺技术工,大家做的都是有用的知识,乃至你读完博士,还是考个公务员,这些有用知识很适合来谋生。但我们还需要无用的知识。
在庄子里头有个故事,讲有个人得到一个大葫芦,葫芦跟小船一样大,大家都认为没有用处。但庄子说,有用的,你把葫芦剖开,然后就变成小船,放到河里,你在河里泛舟,看两岸的风景。这就是大用处。
现在的有用,实用,都是对是否能满足物质,温饱而言,叫有用没用。但庄子说,生命应该有更高的需求。就是精神的愉悦,那也是一种享受。现在社会大家都学了太多有用的知识,物质是有了,但精神空虚了,因为没用的知识少了。
以前人读书,一辈子都在跟文字,诗词,打交道,最起码能 陶冶一种人格出来。虽然不能创造经济,但是他创造的是另一种精神愉悦的东西。现在比较缺这种精神愉悦的东西。为什么?现在物质发展了,人的六根越来越粗糙,心越来越粗了,不敏感了,人迟钝了,幸福感就下降了。
人有几种食,段食,嘴巴吃五谷,鼻子吸五气,这都叫做食,佛教叫段食,分段吃。早上吃了中午吃,每天都要吃。还要一种食,叫做意食,就是精神愉悦。看看书,读读经,也能得到精神的愉悦。这也是一种食。但这种食,比较微细。身体很粗糙的,经常吃肉的,俗气的,就得不到精神的愉悦了。古人讲,食肉者鄙。肉会让身体浑浊,脑袋昏沉,心不定,你就静不下来,体会不到无用的知识带来的精神愉悦。
中国人很神奇,几千年来,一流的人,就做两个事情。第一个是搞政治,就是达则兼济天下,就是有理想抱负。要治国平天下。要立功名。第二个,就是沉浸在文学的海洋里头,写写诗,做做文章,也能过一辈子。像曹雪芹,蒲松龄这些人。一般都离不开这两种套路。中国人是很有智慧的,几千年都在方块字里打转。汉字又是流传智慧的方式。连修行人也都要会写诗。像永嘉大师证道歌,文采好的不得了,不仅是文采好,连境界也特别高。
这三十年来,大家都在做实用的,有用的东西。我们对于物质,有些麻木。现在应该要回到无用东西,就是精神愉悦的东西。多读读唐诗宋词,看看语文,学学书法,琴棋诗画。要学习这些没用的东西了。有用的东西能带来物质的丰富,没用的东西,却能带来精神的愉悦。
古人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你要有精神和文学的积累,你去旅游才能看的出东西来。中国五千年来,历史厚重,有很多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但不读这些无用的书,你也体会不出其中的滋味。在中国,士农工商,其实无论哪个朝代,带领人类灵性进步的,恰恰都是士。他们在研究的都很多,都是超越了物质上的。达到灵性上的东西。
中国有个很好的习惯,每个人都劝孩子要好好读书。所有的行业,都为了士。农业,工业,商业,都为了发展人类的智慧。温饱之后就要懂得礼义廉耻。都属于士的部分。我们这个民族,非常尊重士,我们的智慧远远超过了很多民族。
在中国有有用和无用的两大体系。有用的知识,像易经,八卦,黄帝内经,指导人们和大自然如何相处。比如天地有二十四节气,什么时候播种插秧,收割。每个节日,都是宇宙运行过程,会产生相对的作用。比如过年时,人的磁场特别弱,老祖宗就发明了要大家一起团圆,放鞭炮等习俗。这都属于有用的东西。那没用的,温饱之后产生的,就是琴棋诗画。
人吃了一餐美食,能得到一种愉悦,能做出一首诗,写一篇文章,也是很愉悦的事情。诗又不能温饱,为什么能愉悦,这就是人灵性精神上所需要的东西。一般灵性越足的人,他就跑向宗教领域去了。从宗教领域出来的,在社会上都是一流的人才。因为他灵性足。所以古人讲,山中无道人,朝中无宰相。一流的管理大国的人,都是有智慧的,都是修道人来的。世间的才子佳人,也是修道人来。像苏东坡,王阳明,前辈子都是和尚再来。智慧灵性比较高。
有些人要学诗,学诗歌前可以先背经。诗中都要带着灵性的东西,灵性要么来自佛教,要么来自道家。所以一般你先背了佛经,再回来学这些诗词,就很快了。开悟后来做诗,气势和境界就更不同的。悟性高,一看诗词就懂了。可以看永嘉大师证道歌,六祖坛经,法华经,华严经,这些文字都非常优美。先从佛再入诗。希望能给大家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