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仰中寻找信仰


那似曾相识的信仰

一次失意后的朝拜,原本想去灵岩山的我,无意间坐上了前往西园寺的车,来到了这里——曾经幼时记忆中的西园……

时光荏苒,一晃不知多少岁月过去,再次来到大雄宝殿,满怀着虔诚的敬仰心,至心皈依三宝。在合掌礼敬佛像时,我静静地思惟了许久。

还记得小时候,人生中第一次走进西园,对大人们在金色闪耀的佛像前烧香、跪拜,嘴里念念不停的样子充满了好奇:好奇大人们为什么对着一尊土石胶漆的佛像如此膜拜;好奇他们为何认为这些佛像能够给予他们财富和荣耀;好奇为何前来朝拜佛像的人,前仆后继。看着礼拜大人们,我便在想:如果每个人都希望佛像能够使愿望得到实现,那么佛菩萨岂不是要忙坏了嘛。那时的我抱着不信的念头,硬是偏执不愿礼拜,然而却逆反不过,被大人一把拉到佛像前……

又是一次无意的点击,带着肯定不会被录取的心态,迷迷糊糊地报名了青春版的静修营,却不经意间第一次体验了一把寺院的生活。

无忧无虑地共修、皈依、听经、闻法,短短的七天仿佛进入了释迦牟尼佛在经中描述的极乐世界一般,内心无时不刻感受着清净、庄严与祥和。

那坎坷的信仰

声声在念佛,声声却只在佛。

曾几何时,内心一直存着一个问题。为何精进地修定课,收获的却是烦恼的增多和信念的减退?经文中讲的慈悲、孝敬明明如此通俗易懂,可为何在实际生活中,从理论到成就却变得如此困难呢?仿佛,从认识、理解到运用,相差了一个世纪那么远。

带着心中的疑惑,我不断地翻阅典籍和讲义,试图从大德们的讲解中寻找解决方案,殊不知忙忙碌碌中,却离自己想要的答案越来越远。直到,某次翻阅经书时,一张小卡片从书中滑落了下来……

黄色的卡片,正是初进同喜班时,辅导员师兄结缘给我们的八步骤三种禅修的方法。小小的卡片,看似复杂却又如此地条理清晰。

卡片中的内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导师对三种转变的详细讲解。观念、心态、品质的递进关系,让我一下子明白了曾经修学时的问题和疑惑的根本原因——我是否真的准备好去迎接佛法带给我的这场心灵盛宴,去荡涤尘垢和提升自身的品质?

那延续明灯的信仰

温凉。初识八步骤时,如同普通的初学者那样,在闲暇之余我便阅读书本。每一次阅读,丝丝法语的清凉逐渐唤醒着我对佛法修学的热情。

轻柔。面对法义繁多的书本,为了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法义,我在辅导员和同班师兄们的帮助下,渐渐学会了更有效的阅读方法:在找出重点词句并理解章节法义的同时,不断在脑中勾画出思维导向图。就如同缓缓的清泉不断滋润着稻麻竹苇,看似简简单单,却在不思议间,清晰地梳理出法义中的人生道理。

甘美。修学初,我总有着许许多多的困惑和迷失障碍着我的修学。细细回想,对比之前,我生起了许多烦恼和困惑。虽然福慧在增长,但心中的问题却也不断地增加着,仔细一对比,也傻傻分不清是好还是坏。所幸,在信仰篇的修学中,每一次的课程仿佛都是为我精心准备的那般,循序渐进地深入,一点一点开解了我的困惑。每次,不多一分的解决,却也不少一分的收获,时刻让我保持一颗求学与平稳的心。

洁净。曾经听闻有位法师对七宝池的描述,法师说人间的水越洗越脏,但人到七宝池内洗澡,不但不会将水洗脏,还会越洗越洁净柔软。结合三级修学不也是如此么,在庄严清净的修学中,不断地去审视自身,在理性的修学思惟中建立正确的观念。

润泽。润即柔润,泽即光泽。沐浴在善知识的怀抱,无时不刻地体会到三宝的加持和祝福。有师兄们的鼓励帮助,法师的慈悲引导,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还记得第一次去礼拜栖霞寺的千佛窟时,寻觅了许久“福禄寿”三字,只见“禄、寿”,却苦苦找不到“福”字。直到下山时,才在一块不起眼的石碑前,看到一行淡淡的字,隐隐约约写着,已然身在福中……

除饥渴。审视自身,在进入三级修学前后的对比中,从理解到运用的过程中,直到近期看到导师关于八步骤的开示才慢慢明白,曾经修学中的疑惑和困难,其根本原因竟然是无法从观念转变到心态的禅修。这使我深切地体会到,懂和会原来相隔了一颗心的距离。

长养诸根。反观同喜班信仰篇和四无量心的学习,我深深地明白了,不良的心态的本质是来自无法调服自身的贪嗔痴。想起高中时期的自己,特别要强,热衷于参与主导各种社团活动,渐渐的,演变成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而随意安排各种活动。最后,也导致了高中毕业时,自己缺失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和娱乐的回忆。因而可见,良好的心态和观念以及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一颗平稳的心,是多么重要。

安和。身心皆安详和气,无一点脾气,没有无明火,也无烦恼。此刻静下心来,想想完成生命品质的转变,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任重而道远。

再次拿起这张黄黄的小卡片。佛法难闻、人生难得、法义难懂。或许,当下便是转变。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菩提书院

菩提书院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菩提书院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菩提书院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菩提书院。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