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没有饿鬼的状态?


学会知足才能摆脱饿鬼的状态(资料图)

为什么用“脓血”这个词来形容饿鬼的所见呢?其实饿鬼见到的东西,不一定是我们人类所见到的那种脓血,之所以用这个词语,是因为在我们人类的视角里,有脓血和清水的比较,“脓血”一词,实际上就是代表很肮脏、很可怕的东西,那么饿鬼没办法用它来填饱自己,也没办法用它来解渴。

就像我们待在海水里面,本来渴了可以喝水,然而你没办法喝海水,越喝越渴,最后反而会渴死自己。饿鬼也一样,它看到的不一定是我们人眼所看到的脓血,但那个性质是一样的。你能拿脓血来解渴吗?谁这么有创意把脓血拿来当水喝啊?可是在饿鬼的状态里面,只能诞生这种脓血一样的东西,他永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你想象一下自己泡在脓血里面的感觉,你说那样舒服吗?

那饿鬼的心是怎么养成的呢?不停地拿,不停地向外抓,在自己周围建立一个好的外境,让自己感觉快活,最后把外境里面曾经布施的东西全都拿光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普通人快乐的方式,是通过拿取外境来让自己舒服,由于一切都是心产生的,那么我们一定要布施出去了,外面才会出现好的东西给我们拿。无论是挣钱、修房子,还是找男女朋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去拿外境,如果我们不布施或布施得很少,也不供养,你这样拿啊拿的,外境里面让你满意的一些东西很快就会被拿光,然后剩下的是什么呢?不好的东西,残垣断壁,脓血淋漓,这时候你就感觉到难受了。这是外境上的饿鬼态。

还有一个内在的饿鬼态。内在的饿鬼态就是永远要拿外面的东西来刺激自己,导致能去感受快乐的力量越来越弱。就像刚才说的那样,比如我小时候,有些内感还很好的时候,四个包子就觉得很快乐,现在四个鲍鱼也不行了。内感的东西越搞越麻木,最后会严重到任何东西都引发不起快乐。小时候一草一木、一花一水都会让你好开心,现在啥都不行,心已经对这些外境不起反应了,这也叫做饿鬼态。

这种饿鬼态甚至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呢?你吃个什么东西进去,胃里面会觉得火辣辣的,像吞了火一样的感受,饿鬼就是这样的。你看那些老板们嘛,一般都肚子很大,有胃病,吃东西不香,在吃的方面他内在的饿鬼感应就出来了;我们一般看到好看的东西会觉得很漂亮,他会说:“这有什么,我二十年前都已经玩腻了。”表面上好像他很牛,逼格很高,实际上是他的能感对这些东西很麻痹了,这种人他很难快乐,好多东西都不能让他感到愉悦了,实际上就是内感的饿鬼态开始出来了。等到死亡的时候,内内外外都是不爽,会堕为饿鬼。

我们现在虽然身在人道,但其实很多时候都是饿鬼的状态,而且不停地培养这种状态。所以佛陀叫我们去布施,去修菩提心,去关爱他人,要把自己从很高的位置上放下来。表面上好像在让我们吃亏,实际上是在让我们占大便宜,这样下去,我们的心才会永恒地获得快乐。不然的话,你像饿鬼那样,再大的供养和布施都会被你拿光。而且,如果我们以很恶劣的方式(比如嗔恨的方式)去获取,那是最容易毁坏那些福报的。

为什么呢?所谓一嗔能灭千劫福,如果以嗔恨、争斗的方式去获得,非常摧毁福报,你会因嗔恨心而下地狱,下了地狱出来还是饿鬼,所以大家要仔细去思维这些道理,想通达了这些道理,我们的行为才会按照佛陀所说的方式去做相应的、正确的取舍,我们也才会真正获得快乐和幸福。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关于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