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歌词的李健 为禅师的偶像和信佛教的母亲
歌手李健(资料图)
近期李健在新播出的《歌手》中,演唱的《红豆曲+一生所爱》备受关注。那个内向内敛的歌手,现在成了《歌手》中最幽默的段子手男神。而李健重回《歌手》的竞技舞台,也越来越如鱼得水,选歌、演唱可圈可点,每一次的选歌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父亲写的散文诗》是亲情,《十点半的地铁》是城市,而《一生所爱》则是爱情,甚至还可能包括了宗教。
在《一生所爱》部分,李健改了歌词,他自己写的一段:
“信海,渊源同根,这世间,迷津无痕,相见终是再见,那缘分,无处说感恩,那缘分,何处说感恩。”
这段增添的歌词,带有的宗教情绪和感悟比较明显。“迷”与“信”的对比,仓央嘉措式“见与不见”的禅思,缘分的不可思议以及感恩的情怀,在歌词中丰富交织。那么李健本人,与佛教有什么“渊源”呢?
李健不是佛教徒,但他的身边,有太多他熟悉的佛教徒了。比如那首把他的《传奇》一夜唱红的佛教徒王菲,是他生命中的贵人。此后,李健星运大开、一发不可收拾。
还有一个对李健影响更深刻的禅师——Leonard Cohen(莱昂纳多·科恩),李健在今年前带着腼腆参加《我是歌手》时,就曾在芒果台的屏幕上,不遗余力的表现出他对科恩的推崇。科恩是他的师长,是他最欣赏的男人。
科恩是李健最喜欢的男歌手:“他是加拿大的活化石,内地有很多摇滚音乐人歌词的写法,也都受他的影响。”11期李健还手拿偶像的诗集上台,希望科恩赐予自己低音的力量。有一本书李健看过很多遍,那就是科恩的传记《我是你的男人》。
科恩一生,很多时间都在探索宗教,爱情、娱乐、才华和禅,构成他人生独一无二的传奇气质。
1992年,科恩发表了专辑《未来》,细述了一个男人面对余下岁月的恐惧感。在完成专辑巡演之后,已经58岁的科恩,放下大明星的身段,大部分时间都在南加州Baldy修道院里修炼禅道,法号Jikan(意思是沉默的一个),主要的活动是冥想和给他的导师做饭。
当被问到他每天在禅院中的功课时,科恩说:打扫庭院,给师父做饭。谈到禅学,科恩表现出的更像是生活禅,这些在一般人看来极其平常甚至无聊的工作,在修禅的人来说却是真正的修行。
1999年,结束了将近5年的修道生活,科恩带着近百首新诗和歌词下山了。2001年他发表了最新创作专辑,有一个简单纯粹、不乏禅意的名字:《Ten New Songs》。2016年他在美国去逝,世界乐坛一片哀嚎。
李健更为唏嘘感慨,在个人微博上转发自己曾拜访科恩住过酒店的视频,并配文字表示在他心里科恩永存。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科恩离世的悲痛与怀念。
因此,李健对佛教的体验与理解,与科恩是非常类似的。
曾经李健接受采访,展露了他喜欢的慢生活,并说:“佛教与茶值得玩味的东西很多。”
李健的观点带有他本人明显的探索与烙印,他曾把咖啡和茶的区别,比喻为基督教和佛教,“基督教可能主要是一本《圣经》,也就一两本书;但佛教的书浩如烟海。茶文化也一样,仅仅武夷山的岩茶就有5000多种。它太浩瀚了,那里面值得玩味的东西更多。”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前很喜欢咖啡的李健,开始更多地品茶玩味。
如今,李健家里有专门的茶室,而咖啡器具则被摆放在厨房。“我通常是上午喝咖啡,下午喝茶,现在喝比较多的还是岩茶。”
其实,李健还有一位信仰佛教的母亲。但母亲在佛教方面对李健的影响,是不及科恩那样深入与内在的。因为,李健是一个有鲜明独立思索气质的人,是否信仰佛教,或者,以何种方式去体验佛教,他会像科恩一样,寻找自己的路。
李健曾写过一篇纪实散文《父亲李久良:在你离去的多年以后,我为你骄傲》,文中为父亲的宽厚,而深深感恩:“……我知道了,我为他感到骄傲的,是他对生活的隐忍和对家庭的忠诚。”当然也谈到了母亲:“到后来,也许是时代发展得太快,母亲慢慢对许多社会现象开始感到疑惑,如今她已经是一个佛教徒了,不知佛教能否开解她心中的疑惑,我从未问过她。”
曾经有记者问李健:“现在40出头的自己和你20岁的时候,困惑的东西是一样吗?唱片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李健回答:“唱片不是对困惑的解答,可能是对困惑的收集和整理,因为有很多困惑,很多问题其实是源源不断的,困惑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被解答,就像我跟佛教徒曾经讨论过,他说佛教、念经可以让人内心平静,但是我告诉他并不是每个人都要追求内心平静。”
知乎上,曾有人问李健的歌为什么那么受欢迎,也许答案像科恩的专辑名字一样简单:他想唱的,想信的,想体验的,就是他自己。
而佛教,难道就是对塑像的膜拜、是放弃思考地跟从、是为了个体平静的避世、是寻求一个组织的归属感吗?其实,他只想单纯地帮助复杂的我们,看清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