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能随便评论别人?佛菩萨的化现无处不在


佛菩萨(资料图)

不要说没有看到他人的过失而妄加诽谤,即便亲眼看见有过失、不如法或者卑下的人,也不能轻易毁谤他们,在这些人当中说不定有诸佛菩萨的化身。在古印度,许多大菩萨以乞丐、屠夫、妓女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现在也是如此,有些人从表面上看是特别低劣的众生,实际上他们却是真正的大菩萨。因此,如果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看不起那些低劣的众生,这就远离了观清净心的境界,很可能在无意中犯下诋毁菩萨的罪过。今后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诸佛菩萨肯定是非常庄严,浑身金灿灿的,身相很微妙。如果诸佛菩萨真的以妙相出现,我们当然很容易认出:这是佛陀,那是菩萨。但问题是,诸佛菩萨经常以低劣的形象出现。平时看到一些衣着破烂的老人、小孩等可怜众生时,我们根本不会想到这是佛菩萨的化现,很可能以语言或行为对他们侮辱,结果造下了严重的恶业。

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诸佛菩萨的化现无处不在,什么样的显现都有,所以一定要恒时观清净心。《华严经》中记载,善财童子依止过许多善知识,有一位叫甘露火王的善知识显现上嗔心特别大,他身边的眷属们一个个也特别凶狠残暴;还有一位名叫婆须蜜多的善知识显现为妓女的形象,凡是见到她或者与她说话、握手、接吻、拥抱的人都能远离贪欲,获得不可思议的三摩地。

《太平广记》中有一个锁骨菩萨的故事:唐朝的时候,延州有一个妇人,她皮肤白皙,颇有姿色,年纪大约二十四五岁。这个妇人没有亲人,经常独自往来于延州城中。当地的年轻男子争着和她交游、亲热,她从来不拒绝,甚至和她睡觉都不拒绝。几年以后,这个妇人忽然死了,凡是和她亲近过的人没有不悲痛惋惜的。因为她没有家人,那些男人就凑钱把她葬在路边。

大历年间,有一个胡僧从西域来到延州,见到这个妇人的坟墓便恭敬地顶礼、焚香、转绕。当地人很不解,对僧人说:“这是一个淫荡女子,因为她没有家人,所以死后葬在这里,和尚您为什么如此恭敬她?”僧人说:“这不是你们所能知道的。这个女人是一位大菩萨,以慈悲喜舍之心利益众生,她就是锁骨菩萨。如果不信,你们可以打开棺材看。”人们打开棺材,果然发现那个妇人浑身的骨节都是锁状。人们这才明白她是菩萨的化现,于是为她造塔并把灵骨供奉在塔中。

维摩诘经》中说:“或现作淫女,引诸好色者,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道。”因此,有些人表面上很低劣,说不定这也是佛菩萨利益众生的方便示现。娑婆世界有很多佛菩萨的化现,这些佛菩萨从外表看不出来,如果我们不小心诽谤他们,就会造下严重的恶业,会给自己的修行带来障碍。保险起见,我们对任何人都要保持清净观。“沉默是金,雄辩是银”,所以大家要尽量保持沉默,不要随便评论他人。

汉地高僧大德中,其实有许多诸佛菩萨的化现。譬如杜顺和尚,是中国华严宗的初祖,他生平神异事迹很多,被称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杜顺和尚在世时,道德高尚,不攀外缘,每天白天上山耕地,晚间回寺诵《华严经》,天天都是如此。他手下有一弟子,跟他学法有十多年了,刚开始信心很大,但慢慢久了以后,见师父白天种地、晚上念《华严经》,觉得这很平常,没有什么可学的,不如到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求开智慧

不要随便评论他人(资料图)

他向师父请求,师父说:“不必去了,在这里修行和去五台山拜文殊菩萨是一样的。”弟子不明白师父的意思,一再求道:“师父,我已发愿朝山,请您慈悲,了我心愿。”师父见他去意已决,便开许了。临行前交给他两封信,一封给青娘子、一封给猪老母,让他顺便送去。

弟子将信收下,立刻启程。按信上的地址沿路打听,找到了青娘子,没想到她是一个妓女。他十分惊讶:“师父怎么会有一个当妓女的朋友?”但信封上明明写的是给她,因此便照样交给她。妓女拿过信,拆开一看,说:“我知道了,我的工作已做完,现在该走了。”说完坐着圆寂了。弟子觉得奇怪,将信捡起一看,信上说:“观音,我现在事情办完了,要走了,你也跟我走吧。”原来青娘子是观音菩萨。可是他还没有醒悟。

他又继续赶路,按第二封信的地址找到猪老母,原来它是一头猪。猪老母接到信之后,用鼻子拱开看看,当场也死了。弟子又觉奇怪,捡起信一看,信里写的是:“普贤,我现在事情办完了,要走了,你也跟我走吧。”但这愚笨的弟子,还不觉悟

后来他到了五台山下,遇见一位老人,问他:“你来五台山做什么?”他回答,朝拜文殊菩萨。老人说:“你师父就是文殊菩萨,你不拜师父,却千里迢迢来拜文殊,真是舍近求远!”说完就不见了。这时他才恍然大悟,于是立刻回头,赶快回去见师父。可是当他到寺院时,师父已圆寂多时。

可见,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度化众生,诸佛菩萨的化现不可思议,在旁生中也有,在妓女中也有,在高僧大德中也有,只可惜很多人并没有认识。一位具德上师生前常默默无闻、无人问津,弟子也不知晓其功德,一旦上师辞世,方忆念起上师的伟大,但却再也见不到上师,只留下无穷的追忆与悔恨。

因此,以后我们遇到出家人时,即便他显得再不如法,也不要说他的过失,否则很可能造下严重的恶业。如果你是为了维护佛教,没有任何自私自利心,在这种情况下说对方的过失也许问题不大。除此之外,无论如何不要诽谤身穿僧衣的人。一个人再怎么恶劣,只要他身披如来的袈裟,就算是佛陀的追随者,我们就不能说他的过失。现在有些居士不开口则已,只要一开口就说出家人的过失,这些人真的是业力深重。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