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果报的大小取决于这五个因素


善恶果报(资料图)

伤害众生就会遭到恶报,这是不是佛陀所定下的制度呢?当然不是,这是客观存在的因果规律。诸佛菩萨慈悲为怀,不希望我们因无明而遭受果报,便将因果规律如实告知我们,以尽量避免悲剧的发生。因果法则无比深广,唯有遍知一切的佛陀才能彻底洞悉,所以我们现在先不求全面了知,而是要对因果建立起一些起码的认识。

我们业报的大小取决于五种因素:对境、强烈程度、时间长短、是否对治、是否后悔。

第一,对境

五种因素中,对境是很重要的,我们行善的善业和造恶的恶业哪个更大,便是要看对境是谁。对境共有三种,分别是:功德的对境、恩德的对境、福田的对境。

功德的对境:功德的对境指的是佛陀和菩萨。因为佛陀具备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还具有大智、大能、大悲、无为、任运等八种功德,以及自利圆满、利他圆满等功德,所以佛陀的对境是最不可思议的。

远古时期有一位国王,叫我乳王,他前世曾生活在拘留孙佛出世的时代,是一位卖粮食的商人。有一次,商人遇见了拘留孙佛,因为见佛陀面相庄严,心生欢喜,便抓起身边的几颗豆子,以供养之心撒向佛陀。正好有四颗豆子不偏不倚掉进了佛陀的钵中,还有两颗豆子竟触碰到佛陀的胸膛。

以此因缘,人寿两万岁时,我乳王出世。因为有四颗豆子掉进了钵里,所以我乳王统一了人类的四大部洲。两颗碰到佛陀胸膛的豆子,一颗使他成为四大天王之首,一颗使他拥有了与帝释天王一样的权威,继而帝释天的一半王位便归属于我乳王。

相反的是,善星比丘的对境也是佛,他虽然做了二十五年释迦牟尼佛的侍者,但因最后对佛陀产生了邪见,而在死后堕入饿鬼道。如果造作恶业的对境是佛菩萨,那必定会堕入恶道,在地狱里受苦受难,时间可能长达几十劫、几百劫,甚至几千劫。

因果报应,如影随形(资料图)

因此,我们要非常谨慎地对待对境。与他人接触时尽量谦虚、低调;要尊重、万不可轻视无依无靠的老人、乞丐、路边的流浪狗等低微众生。毕竟我们谁也不知道,这些众生之中是否存在着圣者。

佛经中说:如果对境是菩萨,用嘲笑或是玩笑的方式来欺辱他,果报也是非常严重的。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尽量不要责难批判,不要议论他们的是非,要保持自己内心清净。眼见不一定为实,判断力也是靠不住的,我们随时都可能被自己的感官欺骗,绝不能以“所见”来判断对境的是与非。打个比方,天快黑的时候,因为昏暗看不清楚,我们把路边的花绳子错看成蛇,吓得心惊胆战,于是产生了恐惧,痛苦也由之产生,甚至夜里还会做噩梦。那么这是谁的错呢?花

绳子并没有骗我们,是自己的眼识欺骗了我们。这就好像一个人在门外,一个人在门内,外面的人说门外有什么,里面的人就会相信。门外的人就相当于眼识,门里的人就是意识,意识相信了眼识,然而没想到眼识把绳子错看成蛇,进而欺骗了意识。

佛陀说,我们凡夫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不清净的、靠不住的,所以切忌以己见衡量他人的好坏、是非、对错,更不可随便批判他人。

恩德的对境:恩德主要指父母和善知识。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善知识给予我们慧命,都属于恩德。“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的功德的确是很大的。假如在几年之中,每天都请那些对自己毫无恩德之人吃饭,这些功德加一起也抵不过请父母吃一顿饭的功德。

福田的对境:指的是乞丐、病人等。当我们看到正在挨饿受冻的乞丐,若是布施于他们,福报就会增长。重病之人、长期生病卧床之人,或是需要照顾的残障人士等,这些处在痛苦中的人都是福报增上的对境。

因果不空(资料图)

第二,强烈程度

从善业的角度来说,如果对三宝的信心、出离心慈悲心都很强烈,那就太了不起了。就像我曾经讲到的那位老人,当他看到自己前世的尸骨山时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出离心,于是很快就证得了阿罗汉。反之,如果造业时,贪嗔痴,尤其是嗔恨心,非常强烈,就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可怕果报。

第三,时间长短

时间的长短也决定着果报的大小。如果我们一生之中,每天都不间断地做着坏事,那么恶业的果报就会很大。若是偶尔做了件坏事,果报则相对小一些。做善事也是这样,如果每天坚持修法、坚持做功课,从不中断,功德就会很大。若是长期坚持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做功课,那功德就会更大。

第四,是否对治

我们在做坏事的时候,如果意识到自己错了,想着用对治的方法来克服,那么恶业就会相应减小。比如当嗔恨心生起之时,自己意识到了嗔恨的过患,然后努力想着对方过去世曾做过自己的父母,现世既没有相信佛法,也没有善知识引导。如果想到对方这些可怜之处,果报就会有所转变。

第五,是否后悔

是否有后悔之心很容易理解。如果以前吃过很多活的海鲜,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美味无比,还觉得吃了也无所谓,都是应该的,是上天特意安排的,这就是毫无后悔,这样的果报将会很严重。

对于我们凡夫来说,暂时不需要彻底了解因果,而要做到坚信因果——坚信善业会产生快乐,恶业会导致痛苦。现在,我们学习了决定业报大小的五种因素,就要在生活中尽力做到遵循因果规律行事,这才是我们追求解脱的首要任务。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