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行大和尚:老人能否学佛修行成功


学佛修道里,不仅是现在,就是在古时候也有这么一种说法:普遍认为老年人没有办法修炼成功。也就是说人老了以后,生理的机能枯萎了,再也修不成了。这种说法,尤其是在道家里面,普遍认为是这样。在佛门里面也有一少部分人是这样认为的。包括印度教以及瑜伽术里,也都有这种说法。也就是说当人过了更年期以后,修行就特别困难(通常这个年龄段女同志为七七四十九岁,男同志为八八六十四岁)。为什么许多教派里几乎都有这种说法呢?是否真的是过了这个年龄段就修不成了,就只能念念佛、随便修一修,种下一颗种子,为来世打基础呢?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年轻人修行,要比老年人快;身体强壮的人,要比身体虚弱的人修得快;男同志在过生理这一关的时候,没有女同志过得快;女同志过心理这一关的时候,没有男同志过得快。

无论是在佛门里面,还是在瑜伽术里面,以及道教里面,都把人体的精、气、神的修炼列为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修行中曾经流传有这样的说法:天上有三宝,为日、月、星;人体有三宝,为精、气、神;佛门有三宝,为佛、法、僧。修行虽然说修的是心态,但是如果你的身体有毛病,或者是处在很老的年龄段,生理机能枯萎了,修行的确是比较困难一些,但并不是说修不成。在修身体这个阶段,人体的三宝确实至关重要,当把身体这个阶段修完了以后,进入修心态的时候,就不存在年轻还是年老。甚至在修心态的过程中,一个老年人的心态,要比一个年轻人的心态稳定得多。的确,老人家修炼到一定程度,他失去的生理机能,还会重新出现,比如说一个女同志,她已经绝经了,如果她用功修行,她的生理机能还可以被激活、还会出现年轻人的生理反应。男同志同样会有这种现象。即使是六、七十岁的人,修炼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他的身体也会出现像年轻人一样的反应。这说明他的生理机能又重新恢复了,像年轻人一样,但并不能说明,这种情况出现,就能够修成佛。它只是说明一个道理。同时它在修道途中,也只能够起一个辅助作用。

佛门里面把修行分成三个阶段,最初阶段是修身体,第二阶段是修心态,第三阶段是进入灵性的修行。实际上这三个阶段又互为一体。“大道不离身心”,离开身心,道也不在。天地没有以前,圣人在“道”里面,天地有了以后,“道”又在圣人里面。虽然说“道”无处不在,但是你如果没有走出“我执”的范围,对你而言“处处有道”也是处处无道。只有当你突破了自己的身心以后,才能够感受到处处皆是道。无论你处在哪一行、哪一业,都离不开道。道不会局限于一种形式出现和存在。道如同空气、阳光,布满每一个时空。只因我们没有走出自己狭小的框框,没从这个框框里走出来,所以没有办法与道相应。这种情况,就如同我们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出来,还抱怨没有阳光。实际上不是没有阳光,而是因为你不愿意走出这个屋子,所以见不到阳光。当自己突破了生理这个牢笼以后,才渐渐地感受到周围的山河大地,都是道的显现。

在突破生理这个阶段,一颗健康的心很重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样也很重要。虽然说修行修的是心,但是如果你的身体不健康,你说:我的心态很健康,可你根本没办法以心来转物,所谓的“以心转物”,那是对得道、成就的圣人而言,才是这样。他可以“以心转物”,而普通的凡夫俗子,处处都是以物转心,也就是说被外境转动了我们的内心。当一个人的心灵果真能够入道的话,他的确可以做到,动个念头,身体又恢复了青少年状态。如果你没有入道的话,你怎么渴望自己年轻、怎么给自己加意念、怎么做诱导,都无济于事。如果说你虽然很年轻,但是你降伏不了生理的机能,被它所转,这实际上跟一个老人家相比,没有多大区别。你有这种力量,但你又降伏不了它,这和老人家没有这种力量,有什么区别呢?

生命来自于“生命力”,生命力又来自什么呢?实际上我们通常所说的“相应”、“沟通”、“得道”,指的都是生命力的源头。虽然这个源头对我们肉眼而言,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当你把自己的六根关闭以后,用自己的灵性来活动的时候,你就能够感受到生命力的源头,它究竟为何物。它的确是说不清、道不明,但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我们的生命力一旦和它沟通,生命力完全可以做到无限量的延长。

说它是光体,不是;说它是气体,还不是;说它是液体,更不是。说它不是这三者,也类似这三者。思来想去,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名词。暂时我只能把它说成:生命力来源于生命“质”。当你和它沟通以后,你再枯萎的生理、再疲劳的身体,一个时辰就可以恢复。就如同泄了气的轮胎,你只要和充气机一接通,只需几分钟,轮胎就充满了。正是因为有这个“质”的力量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身体里面,所以才促使我们现在的身体精力充沛,健康。你们是否注意过?年轻人不用补身体,身体的精力就非常充沛,而七、八十岁的老人,他再怎么补身体,也没有多大反应?大家都说他老了,实际上这说的只是现象,并没有说到根本上。现代科学也证明:我们内在的潜能,只利用了百分之零点一,还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能量没有被唤醒。只有修行人好一些,也才只用到了百分之三而已,还有百分之九十七都丢失了。

世间法的所有学问,都是通过一种方法达成。而灵性的修行,恰恰相反。在最初阶段,它是通过方法,可以进入到某一个阶段,当达到了某一个阶段,所有的方法又都用不上。因为灵性的修炼,它不是靠“方法”可以达成的。它不是靠世间的力量可以进入的。所以说,你体内的精、气、神虽然旺盛,但是当进入灵性的修行阶段,根本无济于事。它只在修身体这个阶段有用,而且确实要起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处在灵性的修炼阶段的时候,你只要是用方法,它就都是一种我执的力量在作用,既然是我执在作用,那么它就是与道相违背的。大家会问:不用方法,没有办法进入道里面,难道一直就在道外边,就这样等下去吗?比如说我们修眼、耳、鼻、舌、身、意,这是前六识,再修第七识,这都可以有方法。但是要想打开第八识,就不是你通过某一个方法可以打开的。当你突破了七识,见到了八识(还没有进入八识,更没有走出八识,仅仅是走出了七识,见到了八识),这个时候根本不是用方法可以达成的。“空”,它还是个“方法”,它还是一种“有”的体现,还是一种“有”的存在。“道”,它是以一种“无”的形象存在和出现。正因为它是属于“无”的范畴,所以它无所不见,无所不含,无处不在。所有的力量,对它而言,都是“无可奈何”。前七层都是有为,以一种有为的“法”,怎么可能进入无为的“道”里面呢?要想与无为相应,就必须放弃有为,驾着无为的车,才能够同无为的道合二为一。

如果大家真的有一天处在这一层的时候,就应该把所有的方法放弃,连一个游丝的方法都不能够存在,只要有一丝的执著的念头存在,都会被拒之门外。因为你只要是动个念头,这些都是头脑的力量在作怪。而大道已经超越了身心,根本没有办法以身心的力量进入大道里面。既然是这样,那就说明老年人一样可以修行成功,因为修到最后,当结束了修身体的阶段,结束了有为法的阶段,就不存在男女老少,“道”是不分男女老少的,它既不属于老,也不属于少;既不属于阴,也不属于阳,它只是一种存在,它只是一种力量。

你们说电灯发光了以后,这是阴电,还是阳电?可是在电灯的背后,有一根电线,电线里面确实有阴、有阳。那么电线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如果你们说是发电机,发电机如果没有水,它能够起作用吗?如果你们又说水是属于阴性的,它又是来自哪里呢?这样一直追问下去,你们会回答,水是来自于天空,天空又是受地下的水蒸气蒸发上去的。那就说明水里面本身自成阴阳,已经超越了阴阳。天空属阳,地面属阴,水已经是阴阳和合后的产物。水通过发电机发电,通过电线,在发电机时,不分阴阳,通过电线输送的时候,又分阴电和阳电。可是一旦从灯泡里发出光来,又不分阴阳了。当“道”要发挥的时候,它就以阴阳的形式出现,当它不发挥的时候,就超越了这二分性。

大家是否研究过道教的“阴阳鱼”这个图案?通常是一条白的和一条黑的鱼组成圆形,叫做“阴阳鱼”。还有佛教的卍字,基督教的+字,它们实质上是一种含义,只是以不同的形象体现出来。这是因为每个教派的教主,他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空,观看不同的方位。就如同我们指挥部前面的山上那块石头,从里面往外看是一朵莲花,从外面往里看就像一只灵鹫。当初在南北朝的时代,印度来的智药禅师,就是看到这个石头非常酷似印度的灵鹫峰,而在这里落脚、建寺,起名“灵鹫寺”。不管是十字架、还是万字图、还是阴阳鱼,它们都是宇宙的缩影,在不同的方位去看,就出现不同的图案。

道教里面讲“无极生太极”,实际上“太极”就是一阴一阳,“无极”是没有阴阳的。佛门里面有一种没有道理的说法,说是女同志成不了佛,要想成佛,必须修成男人的身体,才能成佛。实际上这种说法,在当时的社会是有他的道理的,这也是一种方便说。就我们的本来面目而言(包括六道众生的本来面目),都是一样的,都没有男女之分。即便是一只蚂蚁,它的本来面目,也和我们人的本来面目是一模一样的,是同一体的。那么你们会问,我们人这么大的力气,是不是我们灵性的力量要大?是不是我们的灵性要比蚂蚁的大呢?绝对不存在。我曾经作过一个比喻:一瓶酒,它的酒精浓度是50°你买上100瓶,是否就成了5000°了呢?实际上100瓶酒,它的酒精含量仍然是50°。不是说用数量就可以改变它的质量。哪怕是一滴酒,它依然是50°。所以说蚂蚁的灵性,和我们人的灵性一样,不增不减,有可能我们是十斤酒,而它是0.1两酒,但彼此之间的度数是不会改变的。

当一个人的心灵入道以后,实际上就是和宇宙的力量沟通了。那么宇宙的力量究竟又是什么呢?从古到今、各教各派、千比喻万比喻,都没有把它说清楚,为什么呢?因为它不是语言可以说清楚的。它只能靠自己去亲身感受,而不是靠理解就可以明白的,因为它已经超越了理解的层次,而是属于感受的层次。这就像是下边的人,可以理解上边的人,但是没有办法感受上边的人的心态。只有从上边走下来的人,才能够感受上边人的心态。“理解”与“感受”,二者之间的距离还相当遥远。

自古以来,对于身体的修行,尤其是在道家里面,论述的特别多,道家把人体的修炼,分成四个层次: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入虚→炼虚入道。实际上相当于佛门里的四禅八定,它们讲的是一个层次上的功夫。当一个人“炼神入虚”的时候以及炼虚入道的时候,已经超越了身体,就不存在是“老人的身体”,还是“年轻人的身体”。

实际上念佛的法门是最简单、最高、最快,而且最安全,又最省事。但是绝对不是像现在这个时代,念一句“弥陀佛”,就称自己是修净土法门。如果你修的是这种方法,我可以告诉你:百劫不可能入道,更不用说是得道了。甚至很残酷地告诉大家一句:你连“因”都种不下去。如何才能把因种进去呢?除非你把种子种进了第八(阿赖耶)识里面,才算是种了因。就大家目前这种念佛方式,甚至连你的第六意识里面,都没有种进去。即便是种进了第六意识里面,你活着的时候记得,死了以后就不记得了。就消失了。因为第六意识还是属于身体的范畴,而身体它只是这一个生命阶段,你种入第六识里,根本没有办法延续到来世受用,所以我说,你连种子都没有种进去。只有种进了第八识里,才能够带到来世受用。也就是说,你这个种子才算真正的种了进去,将来才有可能发芽、开花、结果。如果你真的是修净土法门,达到一定的层次,和道相应了,即便你是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家,身体里边一样会具备年轻人的这种活力。

要想让莲花开,莲花下面的藕,必须要正常的生长。如果藕生长不正常,没有和水、土壤沟通的话,它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再往上通过莲杆输送给莲花苞,最后又怎么可能导致莲花开放呢?只要是心与道相应,就如同藕与水、土沟通的道理一样。我们的头如同莲花苞、脊柱如同莲花杆、腰带以下,如同莲花杆下边的藕。这也就是宗教里面提倡“节欲”的道理所在。可是许多人把“节欲”讲成了“禁欲”,当你没有降伏生理上的这股力量的时候,你禁欲就要出问题,你转不了它,它就要转你。

佛门里面,乃至许多宗教里面,它们修炼的一个共性,就是都主张从“静心”下手,为什么我很少讲打坐呢?如果你打坐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静心,对于修道来讲,是无济于事的。你打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静心,如果你通过其它的方式,能够静心(比如:通过开车、通过看电视、种地……)、能够高度的专注、一心不乱的话,那么与你念经、拜佛、打坐一心不乱,有什么区别呢?只不过你是通过打坐、念佛产生了效果(达到一心不乱的效果),他是通过开车、种地,同样产生这种效果。不管你采用哪种方法,你只要是达到了静心、一心不乱,这才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第一步,你只有第一步出现了以后,才能够进入道里面。因此古人讲:行、住、坐、卧,都是禅、都可以禅。再继续上一个台阶:行、住、坐、卧都在禅。这三个台阶,我们现在是一个都达不到,行、住、坐、卧都是禅,我们达不到;行、住、坐、卧都能禅,还不是;都在禅,更不是。我们现在连最基本的“坐”,还没办法静下来,更不用说在其它三个领域里面了。

事实上现在这个时代的修行人,根本不适合通过坐禅,产生“一心不乱”。这个时代的众生,最适合在“动”中修炼。因为只有通过动的时候,才能产生定。也就是说动中容易出现“一心不乱”。而古时候的人,他可以通过静中出现一心不乱。你们是否观察过自己的心态?是否在打坐的时候杂念特别多?而在劳动的时候,杂念还没有打坐的时候那么多,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你打坐根本没有办法上路,所以坐在那里一直在胡思乱想,你打坐时本来是想做一件事情,什么事情呢?比如说念佛,或者是观想头顶莲花,或者是观空,可是这个方法你用不上手,就等于坐在这里没事情做,所以,坐在这个地方,一直在做一万件事(胡思乱想)。但是你恰恰没有想到:你在动的时候、或者是在散步的时候乃至于两个人聊天的时候,你是处在一种高度集中的状态里面。因为在聊天的时候,你如果不集中,就没有办法和对方进行完整的交流,你一打妄想,对方的问话没有听清楚,你就回答不上来,因此你不得不全神贯注地听对方讲话。你在坐禅的时候,因为不需要回答对方的问题,所以你也不需要集中,你坐在这儿打妄想,身体暂时得到了休息,所以你会感觉到有了一点点喜悦。

实际上打坐也是为了让思想找一件事情做,念佛也是为了找一件事情做。念佛不是身体在念吗?打坐不也是身体在坐吗?如果你真是用心在念、用心在坐,那么你就已经超越了盘腿打坐、超越了用嘴念佛;正是因为我们心没有念佛,心没有坐禅,所以执著外面的形式,用身体打坐、用口念佛。

身体里面有生命力,生命力来源于生命质,这个“质”是最先进入身体里面的,它也是最后离开身体里面。所谓“往生”、“得道”、“开悟”,并不是说你死了,才叫做得道、叫做开悟、叫做往生、叫做相应,真正以上这几种现象,在活着的时候,在修炼的过程中,必须出现。一个人能够往生西方,并不仅仅局限于临终往生,真正功夫好的,打坐入定,让身体留在这个地方,他的生命质就可以出去,离开身体,到西方极乐世界游玩一圈,再回到身体里面。哪里像大家说的那样,“死了往生西方”,那还算什么功夫呢?往生西方,在活着的时候在禅定中就能做到。只有这样,临命终时才有把握往生西方。你活着的时候、这朵莲花就没有开,你死的时候,又怎么能指望这朵莲花开呢?有一点是存在的,那就是在死的时候,他不是莲花开让生命质出去了,而是莲花枯萎了,它没有力量含得住这个生命质,这个生命质,它自然就要出去。所谓的“含”,它是靠一种力量,力量一旦失去,它就含不住这个生命质,它自己就会脱离。当脱离的时候,如果你很幸运,碰到了你的佛友、碰到了你的师父、碰到了佛、菩萨,他们会接引你。如果说你生前已经进进出出,来去自由了,已经无数次的往生了,根本不需要佛友接引,也不需要师父接引,你已经是熟路再走了。

你们是否注意过佛像头上又有个佛像,佛像上面还有佛像,那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讲到这里,这个问题回去一定要参。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可以随便说出来,大家共同参学。

* 儒家有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过,有过不罚。”抱着强烈的念头做事情,是一种我执在做事,与道相违背。无意识做事,已经超越了六根。一个人真正做好事时,是没有认识到、也没有认为自己是在做好事,没想到自己要去做好事,一加分别就与道相悖。

* “道”就是那么自然,那么平实。因为要想打开第八层意识宝藏,唯一的钥匙就是“无为”,无为就是佛门里面讲的“无”。“无”它本身已经超越了“空”,“空”还是“有”的范畴。

* “道”就是这样,知道就答。不知道,不能思索。不能揣摸、不能够左顾右盼;不能够揣摸对方、揣摸自己。你只要是上下、左右彼此思考,已经离道远了。1加1等于几?等于2。中间连思索都不能有。当我们还没有超越头脑的时候,只要事情一来,就要思索、判断,当你超越了头脑,事情一出现,就会马上做出决定,肯定到位。

* “不住往事业自消”。凡夫是否真的能够达到“不住往事”?你只要有记忆,你所做过的事,一定能储存起来。有记忆就是“住”,有“住”就要受报应。佛门里讲“业障现前”,就是过去做的事又出现了。为何会出现?因为人有记忆;有记忆,就有助缘。所谓的缘,是彼此有相同的品质、相同的业力(习气),习气构成了业障,习气就是一种爱好;有爱好,就有住,有住就被境转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