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之情 皆有宿世因缘 其中有什么启示?


印光大师法相(资料图)

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经典,逐渐而灭。”如果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由此可见《楞严经》之重要性。《楞严经》的全名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或简称为《大佛顶首楞严经》,佛说该经的直接因缘为,阿难化缘时,遭摩登伽女之母以咒摄入淫室,戒体快要被毁坏时,佛陀文殊菩萨楞严咒前往救护阿难,将阿难与摩登伽女带回。

阿难自恨道力未全,请佛宣说奢摩他、三摩提、禅那等诸佛如来得成菩提之最初方便。由此可见,摩登伽女是理解《楞严经》心要的关健性人物之一。

在《摩登伽女的启示》一文的第一部分中,我们讲述了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这则故事给我们如下八个启示。

*男女之情,皆有前世因缘

佛陀告知诸比丘,摩登伽女对阿难一见钟情,死心塌地,单从现世因果来讲,摩登伽女是疯子,阿难是傻子,看起来毫无道理。但从三世因果来说,确是合情合理的。佛陀以其神通了知,摩登伽女在以前五百世中都是阿难的妻子,而且每一世都相敬如宾,互敬互重。更有趣的是他们俩都是好的佛教徒。所以今世一见钟情,非常亲切,显得与众不同,难分难解。

佛陀在告诫人们人身难得时说,吾从无数劫,往来生死道,舍身复受身,不离胞胎法。计我所经历,记一不记余。纯作白狗身,积骨亿须弥。以利针地种,无不值我体,何况杂色狗?其数不可量。尽管人生难得,但三大阿僧只劫中,做人的机会也不少,我们在坐的大家曾经不知做了多少次人家的媳妇、丈夫、兄弟与姐妹。

今生若有缘相见,自然感到份外亲切。首先见到的可能又成就了另一段夫妻因缘。因此俗话说得好,十年修得同舟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因此今生最终能成眷属,实在不容易,理应珍惜。这是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

前世姻缘(资料图)

但人这一辈子,有机缘见到前世亲人、甚至是多世夫妻的机会应该不会太少,所以不少人见到某些人时有相见恨晚之感觉,道理就在于此!有些人可能在今生今世会遇到很多前世有缘份之人,但作为一个有教养之文明人,总不能见一个爱一个,以免造孽。否则今世会烦恼无穷,苦海无边,来世还要受苦,实在是不聪明之极!这是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

也许有人会问,今生为人,若遇不到有缘之人,那会怎样?若遇不到有缘之人,也许会独身、或者出家,所以当今独身之人也不少,就是一个最好的见证。若无缘,即使勉强结成眷属,在一般情况下,婚姻也不会快乐。这是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给我们的第三个启示。

如何才能化解这种不愉快的结局呢?对婚姻不圆满的夫妻来说,两方首先应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勇敢地面对存在的问题,倾心相谈,然后双方都要加倍努力,珍惜、关心、尊重对方,两方不融洽的关系就一定能得到改善。其次对于那些仍然没有找到理想对象的人来说,若想尽早结束独身的生涯,就要广结善缘。喂麻雀的故事最能说明这一问题。

唐朝时弟兄两一起出家,师兄老实木讷,不会讲法,但讲法时听众很多;而师弟自幼聪明好学,精通经教,善于说话,但讲法时无人来听他讲法。师弟感到非常迷茫。于是便去问一位有道高僧。这位高僧开导他说,听你师兄讲法的人多,那是因为他前世结了很多善缘;听你讲法的人少,那是因为你前世结的善缘少。这位师弟请教说,那么,今世怎样才能多结善缘呢?高僧说,若要快,从现在开始,你每天多喂麻雀就可以了。

听了高僧的开导,师弟三十年如一日,每天坚持喂麻雀。二十年后,师弟再次升座讲法,有几千人来来听他讲法,而且都是年青人,二十岁左右。高僧开导说,这些年青人都是你喂过的麻雀转世投胎而来,所以来护你的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无缘,只要今世广结善缘,就一定能遇到有缘人,这是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给我们的第四个启示。

*爱欲为生死之根本

在八万四千种烦恼中,以贪瞋痴为其首,称之为三毒;在三毒中,而贪欲又为三毒之首,而贪欲中爱欲最难断!当我们接解事物时,由于人类无始以来的无明,一念妄动而产生三种感受:喜欢、不喜欢和舍受。当我们喜欢一件事物时,接下来的一种思维就是想据为己有,贪心自然而产生。

贪心生起之后,我们本来清净之心就被贪污染而成为贪心,自利之心随之而产生了。这使得一个人的思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的思维再也无法客观了,而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私利为半径划圆。我们为自己筑起了一道墙,墙内是对他有益的事或话,墙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现实的世界。

由于我们的心受到贪的污染,这对我们观点的形成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它制约我们的视野,制约了我们自由观察客观世界的能力,我们眼中的世界从此再也不是客观世界的全部,而是局部,并且带有强烈的个人意义色彩。我们本能地希望看到或听到墙内对我们有利的事或人,我们无视墙外和我们无关或对我们无益的客观世界。

所以说,这时我们所看到的外部世界再也不是世界的全部,而是局部,即墙内的世界,而对墙外广阔的空间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时我们真的成了井底之蛙,看问题时非常片面。若是色迷心窍,往往使人迷失心智,走向极端,干出非常荒唐之事。庄子试妻的故事最能说明这一点。

庄子击缶(资料图)

有一天,庄子在山上遇到一名女子,蹲在新坟前,拚命摇扇,好像要把坟上湿漉漉的土煽干。庄子不解她的用意,便开口问她。她表示,坟中葬的是他丈夫,丈夫临终遗言,要等坟上土干后,她才可以改嫁。她等不及了,于是猛煽坟土,让它快干,好追寻第二春。

庄子想到世间居然有此薄情的女子,感叹不已。继而想到,自己的妻子会不会也这样呢?疑心病起,便想试探。庄子的太太姓田,我们称她田女士吧。夫妻平日感情甚笃,庄子为考验他妻子的忠贞,决定装死试探。 听说庄子急病而亡,包括亲友等四方人士,许多人前来吊唁,其中来自楚国的王孙,长得英俊潇洒,位尊多金,他见田女士新寡,楚楚可怜,便追求她。田女士不堪诱惑,爱上王孙。

当晚,酒酣耳热之际,王孙突然心脏病发,命在旦夕。 田女士吓得惊慌失措,急问王孙如何是好,王孙忍着痛楚,告诉田女士,要用死尸的脑浆才能起死回生。 死尸到哪找,总不能去掘墓吧?田女士转念一想,丈夫不是刚死吗?现成尸体,不用白不用,从前的夫妻恩义,此时早已抛诸脑后,她竟然拿着斧头,劈开丈夫的棺木,准备取出他的脑浆做药。 不料劈开棺木,庄子居然复活。田女士羞愧得无地自容,自缢身亡。

同样,摩登伽女见到阿难后,便如同吃了迷魂药。为了嫁给阿难,不惜把自己心爱的头发都剃掉。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情所苦,干出很多傻事,甚至心甘情愿地结束自己的生命。由此可见,爱欲能让人滞迷到何等的程度!这是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给我们的第五个启示。

佛陀因此告诫阿难: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摩登伽女迷恋阿难(资料图)

迷恋爱欲不仅给今生带来无限的苦恼,而且又有来世报。《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脱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由此可见,爱欲是痛苦、生死之根本。这是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给我们的第六个启示。

*不净观为对治爱欲的法门

华严经》云:菩萨若离女色,即得亲近诸善知识,复令众生因此离欲,皆住最胜解脱法门。《佛说四十二章经》亦云: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由此可见,远离爱欲是修道之前提。

佛陀教导很多去除爱欲的方法,最著名的是不净观。若能善用不净观,有染着的爱欲就会消灭。 不净观(不净想)为五停心观之一,即观想自他肉体之肮脏、龌龊,以对治贪欲烦恼之观法。人的尸体随时间而变化为丑恶之形状,故在诸经典中皆举有多种不净之观尸法,以治贪欲之心,今列举如下:

(一)据《禅法要解》卷上载,若淫欲多者,应修习二种不净观。即:(1)观死尸臭烂不净,取此不净之相,至闲静处以自观不净。(2)虽眼不见死尸,然从师受法而忆想分别,自观身中充满发、毛、涕、泪、汗、垢、痰、耠等三十六种不净物。

同书又举出修习不净观能对治众生对于色、形容、威仪、言声、细滑、人相等六种欲望执着,且将不净分为厌恶之不净与非厌恶之不净二种。对于执着前五种欲望者,令观厌恶之不净;对于执着人相者,则令观白骨人相。又观死尸为不坏,能断除威仪、言声二种欲望,观死尸为已坏,则悉断六种欲望。

(二)据《大毘婆沙论》卷四十所举,随观行者之意乐,而有乐略、乐广、乐广略三种之别。又于此三种观法之过程中,各明示初习业位、已熟修位、超作意位等三位,及其观行之次第。举乐略观为例,即:

(1)先往冢间观察死尸之青瘀等相,复以胜解力移属自身,即观想自身青瘀乃至骨锁,于骨锁中,次第观想足骨、腿骨、胫骨、膝骨、髀骨、臗骨、腰骨、脊骨、胁骨、髆骨、臂骨、肘骨、腕骨、手骨、肩骨、项骨、颔骨、齿骨、髑髅等,凡此种种,一切皆称初习业位。

(2)于骨锁中,先观足骨、腿骨等,乃至后观髑髅,复于其中除半观半,复除一分,唯观一分,凡此种种,一切皆称已熟修位。

(3)以胜解力观察如此之不净相,遂系念于眉间,湛然而住,复转此念入身念住,辗转乃至入法念住,凡此种种,一切皆称超作意位。

(三)据《俱舍论》卷二十二载,修不净观可对治显色贪、形色贪、妙触贪、供奉贪等四种贪。即:(1)缘青瘀等之相以修不净观,可对治显色之贪。(2)缘死尸被鸟兽所食等之相以修不净观,可对治形色之贪。(3)缘虫蛆等之相以修不净观,可对治妙触之贪。(4)缘死尸不动等之相以修不净观,可治供奉之贪。此外,若缘骨锁以修不净观,则因骨锁中无四贪之境,故能对治上述之四贪。

当摩登伽女迷恋上阿难后,佛陀善巧方便,运用的就是不净观,循循善诱,使得摩登伽女观察到原来阿难的身体一样这么脏,那还有什么可以爱的?从此爱念、贪念都消除了,顿然开悟,真的出了家,证了初果。由此可见,爱欲对人的生心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力,但也不是不可以克服,不净观是对治贪爱的法宝。这是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给我们的第七个启示。

*闻思修并重

般若由修而得,修由思得,思由闻得,由闻、思、修入三摩地,而得到现证三摩地,是真正的智慧。所以归根结底,智慧由多闻来,欲得智慧,就要多多听闻,看经、研究、听讲经、听开示,所以说:修闻增(长)智慧。闻思修是修学佛法的程序。不听闻佛法而盲修瞎练,修如盲人提瞎马,半夜临深池,是非常危险的,又如人生病后,不看说明书或不听医生劝告而乱吃药,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非常危险,所以听闻佛法很重要。

闻思修并重(资料图)

思的重要性有二。其一听闻佛法后,必须思考,看看所听闻的法是否是正真的佛法。其二,看看听闻的佛法是否适合自己的修行。犹如人生病后,看了说明书后,思考一下药是否对症。修是最重要的,因为犹如病人生病后只看说明书而不服药,病永远也无法好。

同样,听闻的佛法再多,若无实践,仍无法深受法益。阿难尊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阿难虽然多闻,但是遇到摩登伽女,仍不能免脱摩登伽女之难。故《楞严经》四卷云:“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祇益戏论,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又曰:“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

当然,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并非证明我们不应该多闻,而是闻的成分过多,修证的成分不足。若多闻是病,佛就不应该说法了。所以我们应该有所认识,真正的智慧,并非只是听一听即可的。不听闻而要想得到智慧,恐怕是没有那回事的。龙树菩萨说:井里有水,若我们拿根绳子吊了水桶放下去即可汲出水来;就好比我们现在必须假借水管马达,方可抽出地下水,否则即使干渴而死,地下有水,我们仍是吃不到,所以我们不能说只要有水就好,其它东西是无用的。

千经万论,没有说过不需要经过听闻即可开悟的。我们现在的毛病,是听而不修。每部经都是教人修行。譬如《阿弥陀经》,即开示我们念佛法门。由于我们不照着去做,以致于听与修,变成了两回事。由此可见,闻思修三位一体才是去除我们心灵上尘垢的重要法宝。这是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给我们的第八个启示。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