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好环境学佛,也要福报
学佛要有个环境,包括善知识,和外在的物质环境,好比说寺院。人一进入寺院就会想到佛法。但佛法要传播,还要靠人,没有人,单单有寺院,有佛经,而没有弘法的人,那也不行。好比现在许多地方,比如吴哥窟,也有佛教的建筑,但没有修行的人,那只能作为一种观光环境而已。
中国是个风水宝地,不仅有修道的风水宝地,还有这么多修道的人。所以中国人修道的香火一直不间断。这是个奇迹。世界上最热衷修道的民族,就是中华民族,还有印度的民族。这两个民族人口最多,修道氛围最为浓厚。
学佛要多亲近善知识,亲近寺院。这就是一种保护作用。你和学佛的人在一起,就谈佛。跟做生意的,就谈生意。物以类聚。多亲近善知识是很重要的。那你亲近善知识,乃至亲近寺院,也要有福报。要在三宝门中有培过福田,你进来就很亲切。如果没有培过福田,你会很陌生。三百十六行,学佛也算一行的话。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和这一行有缘的。
接触佛法后,要多念经,亲近善知识,亲近寺院。这三样要做到。人有隔阴之迷,哪怕前辈子是个和尚。但一投胎,很容易就忘记了。唐朝时窥基大师,他前辈子是迦叶佛时代的罗汉,他来投胎时,都忘记了自己是罗汉再来。因为他有神通,跑到皇宫里去投胎。结果一投胎,就忘记了自己的罗汉使命。等到玄奘大师来了,一定让他去出家,他只好去出家,一到寺院,听到钟鼓的声音,才醒悟自己前辈子是个罗汉。你看这隔阴之迷,是很厉害的。
这辈子有些智慧,就要多念经,起码前辈子再念这些经,你就会很快。修行都不是一辈子的事情,都是聚沙成塔的修。那如果有些福报,就多供养三宝,把福重在三宝门中。下辈子再来时,还会蒙佛慈悲,接引一下入佛门。要谈这个入佛门,实在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减劫中,人的福报慢慢减少的过程。要遇到佛法就更不容易了。
佛法最兴旺时,就是唐朝,不仅是物质的兴旺,唐朝建了很多寺院。更重要的是,当时社会有一股崇佛的风气。以出家为荣耀,能出家是很荣耀的事情。过了唐朝以后,到了明朝清朝,人们就不这么认为了。明清以后,人们福报就小了,大家都看不起出家人。整个社会风气,对出家人都抱着一股错误的偏见。人对出家修道不感兴趣,自然就是社会的灾难。
凡是人灾难越多时,对三宝就越不恭敬。三宝的存在,是为了教化人心,让人断恶修善,乃至成佛。最起码的,能令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能达到人天果位。但人不恭敬三宝时,对因果也失去敬畏,那业就越重,人类的灾难就越多。
现在叫末法,见浊,劫难。知见的污浊,错误。现在社会上到处都有,好比说堕胎,杀生,吃肉,这些最为普遍的见浊,就可以让人灾难不断。社会上会宣传,吃肉有营养,堕胎无害,就造成人类有杀生。在这种许多知见错误的大环境中,你要听到正确知见,就很困难了。没有善根,你进不了佛门,就永远解决不了问题。不要说生死问题,就单单生病的问题,就解决不了。
茫茫人海,三宝是指路明灯。世间人也在努力创造财富和福报。在轮回多次中,我们多大的福报都享受过,结果呢,什么也留不下。把福报留在三宝中,聚沙成塔的来修行,这比较有用。这辈子要修行,把亲人,有缘人都拉入佛门,跟佛结缘。好好修行,个人生死个人了,哪怕多恩爱。也要自己了自己生死。
古人讲,中土难生。中国不仅有佛法,还有一大群修道人,还有这么多佛教道教的名山。历朝历代开始就有了。天下名山僧道多,一个山,要是好几个修道人,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的。这个山就少了些灵气。还好,我们现在还有福报,遇到修道人,以及有这些佛像佛寺的存在。这些都是古人给的,我们要很感恩。世间的物质发达,都是享受了就没了。但佛法,寺院的存在就不一样了。他是承载人类灵性的东西。人类之所以高明,就在于灵性的高明。佛法就是人类灵性的产物。
佛经记载,以恒河沙七宝来供养,不如受持经典的功德。因为受持经典是直接的启发人的灵性。功德就在于灵气的开发。其他物质的享受,没有这个作用。
有个好环境来学佛,也要福报,没有福德因缘,是无法上善人聚集一处的。有些人出家后,没有地方住的,也有。不是每个人都有福报住大丛林,大庙来修行的。这需要过去生的因缘。哪怕你要出家,找个师父来收你,这也需要福报。遇到出家人,还是在哪些地方修行,都要过去生培养的福报,没这个福报,还真修不了。
很早之前,有个僧人到云山居去挂单,知客师就莫名其妙不让他挂单,跟他没有结善缘。他只好勉强的在韦驮菩萨脚下,那里有两块砖头,他就打坐了一个晚上,抱怨韦驮菩萨不护法。晚上韦驮菩萨就给他托梦,说你前辈子在这个庙里偷懒,别人干活,你只肯扛了两个砖头。要不是过去你扛了两个砖头的福报,你现在连打坐的地方都没有呢。
以前禅师要出门行脚,遇到各种境界,坏的,就是惭愧自己福报小,业障重。好的境界,就是自己过去生有福报而已。以前人要出门行脚,才知道自己业障重不重,福报够不够。在行脚时,也会遇到各种人,也是考验智慧够不够。这种行脚,就做走江湖。以前就有这个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