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融念恩中的距离感


记得上同喜班的时候,我特别羡慕漫画里的贤二,我觉得贤二太幸福了,每次有一点小烦恼或做了错事,他的师父都会及时开导他、纠正他,帮助他快速成长,不让他走弯路。我当时就评论道:“贤二好幸福啊,天天都能在师父身边。”结果有师兄马上回复我说:“导师也天天在我们身边呀!”我看了恍然大悟:是啊,如果我心中有法,我的心能时刻和三宝相应,时常思惟导师所开示的法义,导师不就随时都在我的身边吗?为何一定要执著于外相呢?如果我在导师身边,却听不进导师所说的佛法,那也是咫尺天涯呀。

我是如此希望自己能常在导师身边,可是回想起曾经上山看望导师的情景,我的心行又是怎样的呢?那时的我刚刚升入同修班,有幸和几位师兄一起来到阿兰若处,当时我的心情激动而又忐忑,激动的是终于有机会面见导师,想想“阿兰若”,那是多么神圣的一个地方!(很惭愧,我激动的不是有机会亲聆导师说法,而是凡夫的好奇心和一份炫耀心。)忐忑的是在同喜班时,我没有认真学习佛门礼仪,担心自己礼数不周,还有就是怕心里的小九九被导师发现。

在导师开示后,我们有机会和导师一起合影,我竟不敢和导师离得近些。心想:导师是高僧大德,不是一般的人,肯定一眼就能看穿我的心思,甚至看都不用看,就知道我是个怎样的弟子。想想自己以往做过那么多不如法的事,心里的妄念又那么多……总之,真的有点“做贼心虚”的感觉,一点都不坦荡,近距离接触导师就会感到不自然。于是照相时,明明有机会和导师离得近些,却特地选了个位置,中间隔了好几位师兄。如此紧张不安,更谈不上对导师生起真切的归属感和亲近感了。

其实,我内心里是很想和导师说说心里话的。但时机不成熟,一是师兄多,导师太忙太辛苦;二是我自己的心行不对劲。看见有位师兄拿着念珠请导师为她做加持,我就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内心羡慕得很,也很想让导师加持我。最后我还是没有上前,我默默地安慰自己,对导师有信心的话不用形式上的加持,但实际上心里还是渴望得到导师加持的力量。

学到依止法“念恩生敬”时,辅助材料中有一个比喻,我第一次看到就觉得很贴切——我就像是一个迷路很久、受尽苦难、恐惧不安的孩子,突然被妈妈找到。且不说无始以来所受的轮回苦,就是在现世里,我也不断地在不良心行、不良习惯、不正确的观念里轮回着。因为观念错误,因为强大的我执,因为没有智慧,我一直在轮回里流浪受苦。导师通过各种渠道弘扬佛法,就是为了能让更多人得以听闻正法,就是希望通过多种方式,把迷失的孩子从三界火宅里找回来。导师一直在寻找着找不到回家路的我们,我们也终于在人海茫茫中找到了自己的法身父母。

“心于怨亲固如山,亦如大海不荡动”,善知识对于怨亲平等一如,毫无分别。善知识的慈悲是建立在空性之上,空性是平等的,因而善知识的慈悲也是平等的。导师不会因为我一身的问题而疏远我,不搭理我,而是会无限地慈悲我,并且想方设法地帮助我究竟拔苦;导师也会为我一点点的进步、成长而感到欣慰。不仅对我如此,导师对所有众生都是一样的,没有亲疏之别,没有远近之分,没有好坏的差别对待。

现在想想,我还会觉得和导师有距离感吗?凡夫真的是活在自己的感觉中,被囚禁在无明、我执编织的牢笼中,这个牢笼没有形状却坚固无比。我之前那些好似“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心思,真的是非常愚蠢可笑,实属庸人自扰。父母无论孩子多么顽劣不听话,都会不厌其烦地耐心教导,爱护有加。导师对弟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爱护勉励,而且这种爱是没有副作用的,导师不希求我们任何的回报。

“念恩生敬”为的是什么?是导师需要我念其恩情吗?不是!导师引导我们忆念师长的恩德,还是为了我们着想啊!因为只有对善知识生起恭敬心,生起强烈的感恩心,我们才能更好地闻思法义,更好地将佛法正见落实到心行,才能更好地走在觉悟的正道上! 在此,弟子至诚感恩导师慈悲!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菩提书院

菩提书院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菩提书院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菩提书院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菩提书院。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