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情绪是戒色的致命死穴


一、无聊

一个人如果无所事事,百无聊赖,极可能会陷入空虚的状态,极可能会妄念纷飞!这时就会想弄点事折腾折腾,打发时光,所谓“不做无聊之事,何以度有涯之生”!那么,多生多劫以来种下的邪淫种子,很可能会起现行,然后,想入非非、陷入“爱情”的幻想、YY、看不良的东西、SY...然后就破戒了!

二、焦虑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人在这五浊恶世生活,何其不幸,为了生活,为了责任,人们殚精竭虑,疲于奔命,而且,人人相害,人人自危,每个人都觉得社会充满了套路!充满恶意!充满绝望!没有一点真善美!于是会通过YY、SY、不正当恋情...等邪淫行为来缓解压力。

三、愤怒

生活之中,会让人无名火起的事,太多太多了,世道的沉沦、个人际遇的不顺等,引起的公愤、私愤、义愤...充斥心灵。所谓“一点无名火,烧尽功德林”!当一个人愤怒时,就会推动理智,当无名火无法消解时,就要寻找一个出口,然后,就犯戒了!

四、沮丧

当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没有达到成功的目的,这时,人就会有挫折感,会特别的沮丧、消沉!特别是会觉得对人生失去掌控,既然无力把握世界支配人生,那是就会转移到“支配自已的身体”上来,于是就陷入邪淫了!

五、无助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很多事非人力所能为,在碰到逆境时,遇到逆缘时,人为业力所转,做什么都不顺利,身心俱疲,人会觉得特别脆弱,特别无助,既然孤立无援,“无人疼惜”,那就“自已疼自已一下”“自已安慰自已一下”,于是就沉溺于邪思邪行中了。

六、失落

不可否认,人生中会有很多失落的时候,比如失恋、失业、失学、失去财物、失去机会、失去亲人...(甚至戒友在戒色过程中,破戒了!也会很失落),这时,必然会有失落感、惆怅感。甚至觉得了无生趣!这时,往往会“破罐子破摔”,从而就作践自已!

七、骄傲

骄傲,就是轻慢之心。有的人,取得一定的成绩,或者近期福报成熟,比较顺利了,这时很容易就贡高我慢了,觉得我可以掌控一切,我不怕犯戒,福报大,不怕折福,不怕造业,偶尔的邪淫,不算什么!于是,就“任性”了!

总之,人的负面情绪,几乎是让人破戒的死穴!佛氏门中所言,一切,无非是业,为什么会有负面情绪呢?主要是业障深重,福报浅薄!负面情绪就是业障显前!由于业障显前,产生了负面情绪,又让人造下邪淫的业,无形中加重了业障!变成一个死循环!要打破这个死循环,戒色才能成功。

一是要认识因果,一切负面的东西,都是“我”以前造的因导致的,这个果我必须“自作自受”“坦然接受”,受过才能“了因”。当负面情绪来时,要认识到,这是我自已的业报,以坚忍的心控制住情绪,其实很快就会过去的!过去了就是一个“清凉世界,无烦无忧”的境界。实在忍不住,也要坚决不通过邪淫来化解,这时可以念佛拜佛诵经、持咒、阅典,求诸佛菩萨加持,让你度过难关!有一位同修曾经跟心魔纠缠了很久,那个时候,向师父求助,师父让他晚上睡前,玩命地念佛,什么都不管不顾,一直到凌晨一点多,才熄灭欲火,安静下来。末学记得小时候,大约是上初一时,有一天晚上,欲火焚身,非常煎熬,小腹酸胀极了,老是想上小号,淋漓不尽,那时还没学佛,只是在看《西游记》连环画时,看到唐僧在五行山救大圣时,上山揭那个帖,上面是“嗡嘛呢叭咪吽”,无意中就记住了,在床上迷迷糊糊地默念着这“六个字”。慢慢就安静下来了,所以,念六字大明咒也是戒色的一大法宝。

二是要努力消业祈福,上面说的,念佛、拜佛、诵经、持咒、阅典以外,要广行“六度”、提起慈悲心、菩提心,力行放生、护生、持素、行善、印经、供养护持道场等善行,久之自然业消情空福慧双全。生活、工作、学习就会平安顺利,如《地藏经》说的:“去处尽通,所求皆遂”,每天都法喜充满,负面情绪就会减少,甚至消失,这时人就会清静、阳光、向上、喜悦!根本就会很少淫思淫念淫行。

三是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按时作息、注意饮食、适量运动等等。加上一些良好的兴趣爱好,比如琴棋书画、打球、游泳、骑车、慢跑、打坐......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兴趣爱好,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而好的身体是生活、工作、学习、修行的基础,身体好,就阳气足,自然就心情好,不会被负面情绪所束缚,就会逐渐远离邪淫。

四是要“慎独”,这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重要的事说三遍),独处时往往又是负面情绪泛滥之时,别说是面对负面情绪,就是正能量爆棚,独处时,因为没有外在的监督,也极易犯邪淫,何况,人在耽于负面情绪时,这时是自怨自艾、空虚无助、软弱低落的时候,这时极可能就破戒了!所以,人在低潮时,要走出去,要融入人群中去,找朋友知己谈谈心,让自已处于一个受“监督”的环境中,让自已的负能量,通过一个好的的渠道化解,而不是通过邪淫去化解,从而让身心得到良好的调节,恢复健康向上的的状态。

以上是末学的一点浅见,同各位善知识交流交流。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