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修行人还是很多的
修道要有善知识,遇到善知识也要福报。那什么才是善知识?很多人都想遇到高僧大德来指点,或者就常抱怨,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好像这世界上没有修行人了。其实,这个世界上,真修行的人,还是很多的。梦参老和尚讲,佛叮嘱这世界上有一万罗汉应世度众生。你看文殊菩萨带领一万眷属在五台山绕清凉。所以真修行人还不少,可是真修行人有没有标准呢?
我们要对高僧有敬畏和高山仰止的情怀。但你不要对高僧抱着幻想。我就以民国的高僧为例,弘一大师算高僧吧,但你要是遇到弘一大师,他根本很少跟人讲话,就自己念佛。估计他在世时,你也不会觉得他是高僧。还有太虚大师,当时可以说是革命派,佛教界都对他有意见,争议太大。你遇到他,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还有虚云老和尚,他太严格了,你想要亲近他,也很困难。他老人家五十多岁开悟后才可以弘法。接着走南闯北,吃的苦中苦。
那我们现在就抱怨说没有修行人。我们是否具足遇到修行人的福报资粮,乃至人格。像真的遇到高僧,高僧都是很严格对人的。估计你也受不了他的严格。还有吃苦的精神,甚至高僧也会骂人,尤其是修禅的,脾气都比较大,性格暴躁的比较多。估计很多人都受不了,甚至你去了,还会诽谤,他们的修养都不如世间人。甚至你会骂他。
为什么?因为修行和修养是两码事。修养是为人处事,有世俗的一套套的,是生活上的东西。但修行,是灵性的东西。修养是让人更好的生活,但修行不一样,修行是一个人灵性的本地风光在显现。那我们是否真的有这个福报遇到善知识呢。
有些人看不起出家人,总容易看到出家人的过失,或者持戒的问题。我们人批评别人太容易,自己做到却很难。好比凡夫批评当官的一样,总觉得别人不够清廉。或者我们批评别人持戒不好一样。这样子就很容易造很深的口业。
第一,那些僧人,有些是凡夫,他们有出家的善根,但也是凡夫僧,也在修行中。有过失错误是难免的。毕竟他也不是佛。因为佛知道凡夫容易犯错,所以祖师就订了寺院规矩,丛林里头每个月都要诵戒,还有忏悔。想要做得好,这是需要福报的。做不好的,就好好忏悔。所以不要拿高标准去要求别人。像弘一大师他学律宗,弘扬戒律,但他一辈子都不讲别人的过失,都在反省自己的过错。
第二个,我们总喜欢把高僧定义为某种模式,比如有神通,或者持戒很好,乃至慈悲如海。然后用这些来否定一些凡夫僧。我们总看不起身边的师父,而是很仰慕远方的出家人。因为你在师父身边呆久了,你很容易看到他的过失。这就有很大的错误。我们人有个弱点,就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当然也没有高僧,高僧和风景都在远方。这是我们的毛病。
第三个,真正的善知识,你每个阶段遇到的,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一定的标准。有些师父很世俗,客套。他也是接引的方式。能客套一些,也能接引一批人。如果都太严厉了,那众生都疏远了。有些师父很严厉,也是接引另一批人,可以让人断除欲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气,方式,所以出家人也现各种相来接引。至于哪一种相才是真正的修行。其实能接引你进来,能够向上积极的,都是真正修行的。
这样子你会对你遇到的人,事情,乃至各种师父的修行方式都很感恩。有些师父层次低,基础低,你也不要看不起。层次低能接引低级别的普通百姓。好比法一样,有些法简单,就接引简单的人。有些法高远,就接引上根器的人。谁才是真修行的。你觉得清高的人是真修行,还是世俗的才是真修行。其实两者都一样,没有分高低的。高低都是你的错觉而已。
像禅宗丛林,禅师风格都是很严厉的,严厉到不近人情,有些人也会受不了,但有些人就特别欢喜这个风格。还有的小庙,很热情,像家一样,当然也很世俗,也有些人不喜欢。但有些人就欢喜,因欢喜而入佛门。所以说,这些都是法,都在接引众生。能让众生入佛门,就能皆共成佛道。
想要修行,就要有佛缘,跟修道人有缘分,你才能修。没有缘分,你也修不了行的。要广结善缘,尤其是修道人的缘分。法靠人弘嘛。要有人来弘扬,法才能转动。修行人正是因为带着一点缺点和习气,他才能和凡夫一起,来度他们。所以不可轻慢任何出家人,看不到他们的功德,只能是自己福报不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