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杂志:希阿荣博堪布“善待自己,春暖花开”
《次第花开》正式出版是在2011年。那已是五年前的事了,时间过得真快。说“正式出版”,是因为在那之前已经有等不及的读者自发地把我陆续刊登在网站上的这些文章结集印制成册并四处赠阅。“正式版”出来后,一再加印,到如今五年过去,依然有再印的需求。想想每年有多少新书涌现,读者的选择又广泛多样,这样一本读起来不算轻松、内容也不新奇有趣的书,非但没被市场淘汰,反而不断吸引着新的读者,这种情形的确让人意外。
据有些读者说,他们喜欢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贴近生活,“看得懂”—没错,这是一本讲佛法的书,但书里的内容并不会让他们感觉遥远,自己平日遇到的很多问题、面对的苦恼和困惑,自己的情绪、感受和反应,在书里都能找到。我很高兴这本书让一些人对佛法修行产生了亲切感。
其实,佛法原本就不是笼统僵化的说教,也不该是仅限于学者、专业人士在小范围内研究、实践的高深学问和专门技术。佛法中最幽深的理论,也是与我们当下的身心活动紧密联结的,也是为了解决现实人生中遇到的问题的。
记得早期我有一篇文章,讲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安乐。文章的开头讲到,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安乐?我说:放下执着就安乐了。这若是标准化考试,毫无疑问,“放下执着”,我答对了;可是这种标准化的答案对一般人来说,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他的问题呢?我有点含糊。
什么是执着?怎样算放下?这都需要解释,而且不只是概念上、理论上的解释,更确切地说,是要指认—现实生活里的经验,外在的情境,内在的情绪,要一一用指头点在上面说:“这是执着”“这是执着”,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真正开始有点明白佛法究竟讲的是什么。这于我是一个新的体验。我从小所受的佛法教育和我的生活经历,使得佛教中很多的概念、思想对我来说已然内化,它们是不需要解释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没有意识到,当我向别人,尤其是那些有着与我迥然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人,讲述这些概念时,我是需要从头细说的,否则,他们可能只是得到了一个标准化答案,却无从解除现实的苦恼。
可是,止息烦恼不正是我们学修佛法的原因吗?
什么是烦恼呢,它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如果我们肯诚实地检视自己的生活,就不难知道什么是烦恼,它无处不在,生活简直就是完全由点点滴滴的烦恼构成。而烦恼的止息,也只能从现实人生中每一个当下入手。
佛陀成道后,并没有马上把他所悟到的究竟真理向世人宣讲。他说:止,止,我法妙难思。真理幽微难思议,说出来恐怕也没有人能领会,不如沉默。后来,是在梵天、帝释天的再三启请下,佛陀才开始宣讲法要。他讲的是什么呢?苦、集、灭、道四谛法门。“苦谛”是认清生活中苦恼普遍存在的事实;“集谛”是分析苦恼的成因;“灭谛”“道谛”是讲苦恼的止息及止息的方法。
我们现在知道佛陀之后又二转法轮、三转法轮,进一步宣讲了更为深奥的空性、如来藏等法教,但他并没有一开始就讲这些,而是引导人们去观察自己的日常生活,慢慢体会生活的内容虽然五花八门,缺憾忧苦却是一以贯之的。
看到人生中苦恼此伏彼起、相续不断的事实,是学习佛法的第一步。这不是很有启发性吗?
《次第花开》中很多文章,都在努力以一种贴近日常的方式讲解着佛法。我希望这样做能够让读者知道:修学佛法不必等到将来你变得更好或更糟的时候,而是从自己当下所在之处开始,也只能从这里开始。
——节选自《次第花开》2017再版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