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的背面是自卑如影随形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从来都不相违。

社会的浮躁,不是一个大而泛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把太多社会中的状况百出及匪夷所思,只愤愤归咎于社会太浮躁。这其实是一句不经过熟虑,缺乏思考的结论。社会问题需要具体到事和人,而事又在人为,人之所为,都在于心之所向。

人心的所向,不光波及到我们个人的情绪起伏。它更像一种传导力一般,会波及到我们个人的周围。之后再由一个个个体,波及小群体,再由小到大的范围去散播开来。不要以为我们平时的个人情绪或是内心起伏,只关乎我们自己,每一个个体都不是单独存在的。

我们总说缘缘聚合,又说缘聚缘灭。其实佛法里的很多闻思,往深了理解,是指导我们实修实证。另一方面,深入浅出的去运用和认知,也是从来不会违背世间法的规律,反而会更好的解决我们很多实际又棘手的社会人,社会事及社会“心”问题。

一个人或个体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就像很多人骄傲的不可一世,总觉得自己在世间法的显现上,能力过人、事业出众、姿色过人、魅力四射,家庭出生不一般等等,用这些来浮夸的陷入自我欣赏的盲目中,真的很有意思。这种骄傲,不仅让当事人看不清自我的局限,更会带给周围人很多相处上的不自在

我们想想,如果不懂缘缘聚合的道理,我们的分别心就很容易,把每个个体区分开来,而且认为实有不可摧。那么当个人的成就在具体体现时,用世间标准的价值观,再冠名为略有成功时,那种傲慢和自负的可笑,就会表演的非常隆重。如果我们如此坚定自我的独立,不懂缘起的道理。试想,当我们离开群居的生活环境中,在一个荒岛之上,只有我们自己时,为什么,就会很难需要骄傲的浮夸和虚荣的展现呢?应该一样才对啊?没有,这时的我们只会感觉荒凉和无望。

因为我们缺少了观众,缺少了对境,缺少了可以让我们展露虚荣的一切所靠。是缘分聚合给了我们可以有所谓“成功”的机缘,这离不开很多因素。哪怕没有简单的光和水及环境,我们都不可能成长为一个健康理智的,可以正常打理自己一切事物的人。更别说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所需要依靠的一切因素了。

一切的缘分成熟时,都需要很多个细小而缜密的因缘相聚。之后环环相扣,如网状错综复杂时,才有可能造就我们成一事或成为某个人物的机缘成熟。这其中更离不开前世因果的奠定,与另一种能使我们投身为人的因缘聚合种种……

我们就是无法参透这些道理。所以,当我们个人的内心起伏,或是膨胀,或是自负,或是愤愤不平,或是虚荣无比时。我们总是把不好的内心作用,归结为外在。而把自我感觉良好的骄纵,附加的展现给外在。这种推诿和强加,其实都是一种影响力,一种同样如因缘聚合时环环相扣的影响力。

当我们虚荣的炫耀所有时,会造成他人的不平与厌恶。这就是当内心产生负面情绪时,向外界推诿的作用力,人人有!换言之,当我们看见别人的更优越,在我们眼前炫耀时。对于炫耀者,是一种自我虚荣强加于外在认可的负重力,对于被观看者,则造成内心失衡和负面情绪延展与外的波及力。我们都可能成为虚荣心展现的主角,也同时可能成为欣赏他人虚荣心展示的自卑者。

同样的内心作用,对境不同时,正负两面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换言之,无论我们以何种姿态在一个社会中生存,都存在必须承担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带来的后果。

所以,在这点的阐述上,我们不难理解,一个社会的浮躁,不是我们看见层出不穷的现象,去定性一个浮躁这么简单的。而是需要我们人人去反思,为什么现今的社会如此的浮躁与不安,社会矛盾的激化如此严重;仇富心理、不平心理、怨怒心理,还有炫富心理、急躁心理、不安心理、信任缺少等等之多的偏激心理,如此严重呢?是不是我们大家都该反思一下,我们每个人的起心动念都给这个社会造成过什么影响?

我们不该孤立我们的自傲,更不该推诿我们的不满。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是一体两面性的,就像当我们不经意释放自我虚荣的浮夸时,就会有一种自卑如影随形。此时我们是炫耀者,下一刻就会成为他人炫耀的观看者。以此类推,骄傲的同时亦会有内心失衡的下一刻。

一个人如此,人人如此,从小到大,从点到面。当我们发现生存问题时,不是一句社会真浮躁就能囊括的。而是作为生存的个体,我们需要自我反观些什么,自我约束些什么,自我收敛些什么,社会矛盾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才能从根本上有所改观。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从来都不相违。社会生存法则中,如人人略知缘缘聚合的道理,亦会明白,局里局外的我们,任何内心的起伏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乃至相互成就或是相互毁灭的。佛法里不缺出世间法的殊胜,更不缺世间法中良好生存,及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等等,相互和谐共处的正确指引。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问: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见解,学佛人不要把吃肉和戒律混在一起来说。比如正..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农历二月十九,恭逢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诞纪念日,若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恭诵《妙法莲华经》一部,或单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是人福慧..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