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痴情到法情到多情


学到《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之三,导师讲解了出世与入世、多情与无情、随缘与进取三个主题。班级共修的时候,除辅助员师兄分享了“随缘和进取”之外,师兄们都分享了“多情和无情”。

看来,大家的角度多是以自己为原点,用法来审视自己的因缘和亲友、爱人......有心学佛,本身都有一定的因缘福德;能一期一期地学下去并用法义观察自己的因缘和世界,自然是可喜的现象。况且,当下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无需执著和设定。如果能用佛法正见审视自己,并根据导师的引导,在思维过程中逐步调整负面的知见和心态,我想,“学的时候都觉得很好,但到生活中都用不起来”的状况也会得到缓解!

如实体察自心:我自己直到现在基本都还停留在能学不能行、也说不清楚的状态。如果有所收获的话,也只是自己的因缘福德和持续坚持给了加持。坚持必然有效。但是如果一些师兄没有那么大的耐心等着水到渠成呢?是不是真的能够在所学的每一个当下都有相应的触动和体会呢?我想:诀窍无他,还在八步骤三种禅修。所以,作为辅导员,我自己能不能把八步骤三种禅修运用在每期法义中呢?

班级共修时间总是非常有限,来不及啰嗦就得各回各家。权且在此,以“多情和无情”为案例,梳理自己的思路,以飨有缘。

1.观念

首先意识到“情”在有情生命中的核心地位,是人心理中的重要内容。

轮回的角度,有情之所以有这样的受生形式以及生命状态,无非是因为无明、看不清,因而贪著,引发爱、取。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来到这个世间,开始自以为是地自我构建,通过亲情、友情、爱情、物情把自己五花大绑。于是,自我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社会、世界、自他关系形成了。在这样一种关系中,贪爱和执著如502胶水一样把自己和自己设定的他人捆绑在一起,根本无法超然、自在

导师的开示告诉我们:众生的情爱是可以升华的!如何升华?那就要认识到佛法揭示的轮回真相,认识到对佛法无常无我、缘起、因缘因果、无自性空的学习,即便在理论阶段,也是有力量让自己进一步清醒,让自己面对现实而不陷入贪执,并感知染污情感的辛劳,从而建立无染污的法情的。而佛法的修学不止于在现实中让自己超然自在、八面玲珑、去留随意,更在于,升华情感之后还要增长广大这种升华后的心量,让它如甘露雨一样遍洒干涸苦痛的众生心田,提醒自己去践行崇高的利他主义愿望。

这样的梳理,从理论上,我欣然从之。那么就有力量带到座下去进一步观察和运用。

2.心态

以如上正见观察现实中的自己:真是个十足大凡夫。与父母、爱人、孩子、朋友、同事结缘,无非是无明业风的吹袭。表面“随遇而安”,实则不满不愿。于是“我爱你,你就要爱我”“你爱我还不够,还要事事顺着我,让我满意,甚至最大程度地满足我的凡夫心”“我帮助你,你就要回馈我,起码要有感激之意”“各司其职、互不相扰最好”.......所有这些,除了无明业习之外,就是从此生的生存环境和对周遭的观察、学习、经验中得来的,还有社会背景、婚姻制度、影视作品、文学描述、家庭教育......于是我就在“约定俗成”中,重复着需求和沉溺于染污的情感。没有随缘消旧业,而是给自他平添新烦恼......

比如家里师兄,明明是两个安住修学的“三级修学”的老修行,但是我自己心里总有放不下的梁子。总是一遇到鸡毛蒜皮的不快、感受到自他生命的不圆满就“观察修”:他什么时候没满足我哪样的需求,说话总是没有认真审虑让自己很生烦恼,表面很随顺我的意见实则不配合让我嗔恼增盛......可是我忘了,之所以有这样的因缘,也是我总要在对方身上显露自己的我执和优越,对他有要求和期待而不尊重他的缘起,把他当成“我的”而痴心妄想“牢牢把握”,让自他都不得解脱......

当这样认识和观修之后,进一步领会了导师说的“菩萨的大慈大悲也是情感的升华”。既然“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修学佛法”是我在多年的闻思修中、在佛菩萨面前所许下的尽未来际的生命誓言,那么真正的众生不是去别处另找一个或幻想一个莫须有的众生,而是落实在当下,我身边的爱人、父母、孩子、亲友、同事、同修。唯有以他们为所缘去观照自己的身语意是否安住在惭愧和感恩,尊重他们的缘起、用予乐拔苦的慈悲之心去关爱,充分深入他们的内心去理解他们,对生命现状给予同情,因上努力地进行帮助......我想,这是我能做的。在这种心态的统摄下,其实是能够平等慈悲地看待亲友,包括爱人的。进而将愚痴、贪著、占有的情感上升为接纳、慈悲、关爱的法情,并以此为基,扩大心量。

3.生命品质

如果我能够用以上正见观照现实,调用出良好的心理力量去面对每一个当下的话,那该是怎样一种生命品质的呈现呢?

然而当下的我,还是比较局限和狭隘。座上是想当然的无限,面对座下实实在在的众生,还是会陷入好恶。不过我想,这是需要长久熏习和不断努力的。有信心,目标明确,方法正确,我想这是达成的基础。

梳理下来,理路仍是“树立正见、认清真相、摆脱错误、重复正确”这十六字窍诀。

体会到,很多时候法义用不起来,其实是树立的正见并不稳固和扎实,对真相的认识雾里看花、扑朔迷离。这样,摆脱错误的力量必然不足,因为“正知正念”的小婴儿打不过“贪嗔痴”的巨无霸。这种情况下,运用和重复的只能是错误而不是正确!

愿我们都能因上努力,改变观念、改善心态,让生命品质水到渠成地得以提升,直至如佛菩萨一样悲智双运、自觉觉他!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菩提书院

菩提书院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菩提书院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菩提书院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菩提书院。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