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行大和尚:人生三为


作为一个出家人,最高兴做的事情,莫过于讲经说法、建寺安僧。虽然讲经说法和建寺安僧在形式上有一点区别,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普度众生

我一直坚持一个理念,有佛法就有办法,佛法是没有死角的。人的思想之所以有死角,是因为智慧不够。

如果把佛法的思想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和为人处事,乃至用于治国,无论用在哪方面,都是圆融无碍的。

佛法能流传数千年,一定有它的可贵之处。只是凡夫众生我执比较深重,没有突破自我,无法认识到佛法的实质精神。

自古以来都是人弘道,而非道弘人。无论是世间的道还是出世间的道,都是为人服务的,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

世间上任何一种法都是用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工作,改变我们的社会的,都是为人所用。总之,就是要让它启用。

如果一门学问、技术、思想不能为人所用,脱离了人,脱离了社会,它就没有生命力。

佛法解决的是人类的两件事:第一件是解决如何生的问题。你生活得幸不幸福、愉不愉快、有没有品质?当你的生活水准提高了,生活品质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你的生命有了价值、有了意义。

你解决了如何生的问题之后,第二件就是解决如何死的问题。如果生你都没有搞明白,你活着都不幸福、不快乐,你的生命都没有价值、没有意义,你说你学会了死,那是说不过去的,道理上是讲不通的。

无论是佛法、世间法,还是其它宗教,都是解决生和死的问题。

抛开佛法,我们来到世间都是为了做两件事:如何生?如何死?并不是你拥有生命,你活在世间就是生。

你在生存的同时,还要问自己你的生存、你的生活、你的生命有没有品质、有没有质量?是不是给其他众生带来了幸福?是不是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有没有引领其他众生一起提升?

生活是要有品质、有质量的;生命是要有价值、有意义的。如果你不发心、不做事,你只是一个生命的存在,但是你的生命是没有品质、没有质量、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

要为生存学会适应环境,要为生活学会创造内容,要为生命学会谱写意义。

如何谱写我们的人生?要靠我们发心。你在哪里发心,你的人生就在哪里开花结果。你的心放多高,你就在哪个高度收获你的人生。

譬如,你的心放在三界之内,将来你的果就在三界之内。如果你的心跳到三界之外,将来你就在三界之外收获你的果。

佛法主张我们的心要超越三界,立于三界之外,但是具体的行为又要落地,落在红尘中,落在世间。因为佛法是为众生服务的,离不开世间。

所以说世间法和佛法本来就是一个法,都是为众生服务,只是契入的角度不同,表现的形式不同。

要普度众生,首先就要服务众生。如果没有为众生服务,你怎么普度众生呢?

释迦牟尼佛告诉过我们应该如何服务众生,可以从物质上服务,也可以从精神上服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力量,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为众生服务。只是每个人的因缘不同,这是由于无量劫以前我们的发心不同。

过去的发心是因,今天的服务是果。未来是什么果,取决于我们现在种的因。

佛说每个众生都与佛同一体,与佛无二无别,可是为什么我们做不到佛所做的事情呢?因为我们没有发心。

如果你发了心,你就与佛的力量相应了,与佛沟通了,你就得到了佛的加持,你自然就有了佛的力量。如果你不发佛心,尽管你有佛性,但是你的佛性也没有办法启用。

就如同博士、教授不是某个人的专利一样,只要通过努力学习和刻苦钻研,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博士、教授。因为博士是一个学位,教授是一个职称,代表了一定的学术等级,用佛家的话来讲,就是一个果位

果位也好,学位也好,等级也好,都是通过多年的学习和修行而达到的高度。只要你的学识、学术造诣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你就是博士,你就可以成为教授。同样,在修行的道路上,只要你的发心够了,行愿做到位了,你就是菩萨,你就是佛。

佛教坚持一个观点,我们有凡夫心,也有佛心,就看我们往哪条路上走。如果你走凡夫的路,结果你就是凡夫;如果你走佛的路,结果你就是佛。

所以佛教主张修行首在发心,也就是我们说的发菩提心、发大愿

如果这个愿你发不起来,你用一颗凡夫的心学佛,你怎么学都无法与佛相应。

如果你发了心,你就是用佛心在学佛,你就能感应佛菩萨的加持力,就能与佛菩萨同一个磁场,同一个振动频率。

凡夫与佛的区别,就是境界的区别。这个境界不是空洞的,发了心就有这个境界,不发心就没有这个境界。人与人之间也是境界的区别,这个境界也是靠发心,发了心你就有格局、有境界。

发心有两种,一种是主动发心,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你会觉得很轻松;一种是被动发心,环境逼着你发心,你会做得很辛苦、很累。

为什么有的人是被动发心呢?因为他主动发不了心,所以他身边就会出现一些逆缘逆境给他制造困境,逼着他改变心态,改变人生观。一改变,他就超越了,解脱了,这就是被动发心。

主动发心的人就像圣贤。圣贤是遇到任何事情都会主动去做,而不是被环境逼得走投无路了才去做,才改变心态,改变格局。

而被动发心的人备受煎熬,走到了一个死胡同,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观念,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结果他也突破我执,也解脱了。

要是主动发心、主动发愿,你的人生就不会受限,你就会像佛菩萨一样,能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无论是主动发心还是被动发心,最终都是为了修正自我、完善自我。

台湾狮头山黄董事长一行三赴东华禅寺,很难得!天气这么热,为什么他们这么辛苦地飘洋过海,三赴东华禅寺呢?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让佛法发扬光大,为两岸创造和谐,给两岸人民带来福祉。

在座的若是商人,就会用商人的方式创造和谐、幸福;若是从政的,就会用从政的手法创造和谐、幸福。而我们是佛教徒,有佛教的价值观和为人处事的标准与方式方法。虽然形式上不同,都殊途同归。

只要我们站到同一个高度,无论是政界、商界,还是宗教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人类、为社会创造和谐、幸福。

我们是出家人,穿上了这身袈裟,就要用我们特有的方式为社会服务,为众生谋幸福。

作为一个佛教徒,尤其是一个出家人,穿了这身袈裟,一切的想法做法,都不能从自我出发了。因为你已经没有自己了,你代表的是佛法,是三宝,无论做什么,你都要站在三宝的角度和高度来考虑问题,处理问题。

出家人就像一颗树,社会、众生就像土壤。树木长得好不好,枝叶繁不繁茂,有赖于它的生长环境和土壤。如果土质不好,土壤不肥沃,含各种元素的比例不协调,比如含沙多、含铁多、含矿物质多等等,树木就会长得不协调、不健康。只有当土壤所含的各类元素的比例协调了,树木才能长得好。

树木和土壤是一体的,我们和众生、和社会、和国家也是一体的。

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是一个整体了,叫做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没有谁能特立独行。不像过去,交通通讯不发达,你一个人还可以特立独行。

所以,不要认为你和其他人没有关系,和你生存的环境没有关系,中国和外国没有关系,你走在哪里,都与周围的一切息息相关。

所以不要想着你一个人能做成一番事业,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众因缘和合具足了,你才能做成一番事业。

整个世界就像一部发动机,每个人就相当于发动机上的一个零部件,缺一不可,而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我们佛教徒,境界应该比一般人更高一些,因为我们心中装的是佛的思想、佛的境界,我们是佛的侍者、佛的代表、佛的化身。人家不理解佛,要看佛的化身、佛的代表。我们做得好,无形当中就是在弘扬佛法、推动佛法。如果做得不到位,别人就会认为佛法跟我们一样,没有吸引力。

无论身处社会的哪个角落,扮演什么角色,你都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守好本位,说明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但是光守好本位还不够,如果同时你还能听招呼,与他人配合,说明你已经达到了无我的境界。

一个人如果有我执,是肯定不会听招呼的。能力很容易培养,守本位就是能力,但是听招呼是境界,很难做到。

作为一个佛弟子,第一步要守好你的本位,第二步还要听招呼。听招呼就是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佛菩萨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千处祈求千处应!

由于过往的因缘,这次应邀担任狮头山劝化堂开善寺的住持,这个因缘非常好,我会尽一个出家人的本份,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做到祖师所说的“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刚才讲到,身为一个出家人,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建寺安僧、弘扬佛法。我们是出家人,穿了这身袈裟,吃了这碗饭,就应该做这件事。况且还有在座这么多大德居士和菩萨们一起来弘扬佛法,做这件事,我有什么不情愿、不乐意的呢?

所以,感谢这些大德居士和菩萨们为我搭建了这个平台,创造了这个机会,我一定会尽我的努力把两岸的佛法往前推进,为佛法的弘扬,为两岸众生的和合,作出应有的贡献。

祝愿台湾来的大德菩萨们身体健康、六时吉祥!谢谢大家!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