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有感,外在有应


问:师父您好!我有一个疑问,佛菩萨为什么不在众生面前显示神通,让肉眼凡胎的人类亲眼看到佛菩萨的真实存在?这样人们容易相信因果不虚,善恶有报,就不敢作恶了。

学诚法师:因神通而起的信心,来得快去得也快。再者,以神通度化众生过患极多,因为除了佛菩萨,一些鬼神也具有神通,一味相应神通,很容易入邪途。佛法归根究底还是净烦恼、增智慧、发慈悲,神通只是修行的副产品。

问:至诚顶礼法师!请问,当长辈提出一些在年轻一辈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时,会产生特别不耐烦的心理,这是不是也算一种嗔业?该如何对治呢?感恩法师!

学诚法师:你要知道自己小时候对父母、长辈提过多少问题,重复过多少遍。

问:请问师父,诸佛菩萨为救度众生发下的弘愿,当何解?也算欲吗?

学诚法师:菩萨为救度众生所发的大愿是善法欲。《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有二种爱:一者善爱;二者不善爱。不善爱者,惟愚求之;善法爱者,诸菩萨求。”《华严经》中说:“广大智所说,欲为诸法本;应起胜希望,志求无上觉。”又说:“断善法欲,是菩萨魔事。”

问:师父,怎么克制自己的欲望?如果刻意压制有一天会爆发,更可怕,我试过。所以有更好的方法吗?感恩师父!

学诚法师:不是克制,是净化。通过闻思佛法认识烦恼根源,以正知正念正思维来转心,消融烦恼。

问:师父,常听人说,算命看相之人相当于介入他人因果,会遭报应,但又有观音菩萨循声救苦一说,请问这两者的区别在哪儿?另外,既然观音菩萨遍一切处,那为什么又要至诚才能感通?“至诚”时感通来的是观音菩萨,还是我们自己本具的德能相好?

学诚法师:1. 对因果的理解有误。一切法都是缘起的、流动的,种下一颗种子,可能结果,可能不结果,结的果可能很大,可能很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那种“介入他人因果”的理解,是把因果当成一个定局去理解,是宿命论,不是佛法的因果论。佛菩萨对众生的加持利益,就是启发众生的善因感果。

2.祈求三宝如同叩钟,大叩大应,小叩小应,不叩无应,钟是无分别的,看叩钟的人用多大力。所谓“感应”,内心有感,外在有应,正是因缘和合。

问:师父,请问如何培养自己的利他心?谢谢!

学诚法师:深信因果、知恩报恩、自他不二。

问:请问法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学诚法师:善恶有不同的层次。通常来说,对现在(今生)和未来(来生)都有益,能感召好的果报的行为称为善。反之,于此世、他世有违损,能感召恶报的行为称为恶。佛陀指出最粗重的十大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痴,反过来就是善业。

问:顶礼法师!我小时候不吃肉、蛋、奶,近半年五荤也不吃。可最近生病了,乏力体虚,提不起精神来。家人劝着要吃点肉,我也开始纠结要不要吃点肉补身体。希望法师帮忙开导。

学诚法师:吃肉的人也会生病。你可以去看看中医,也可以多了解一些素食营养的知识。

问:法师,我现在对因果起了质疑。单位里的小人、坏人,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孩子学业有成,身体强健,每天乐呵呵。而好人却身体糟糕,家庭不睦,郁郁寡欢。我不再相信因果了。

学诚法师:你所理解的,很可能是“假”的因果观。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哪一个因,对哪一个果;感果有什么特点、条件……如果这些都不清楚,何谈“相信因果”呢?

问:师父,家庭比较压抑,父母有时说话特别伤人,我又特别敏感,所以从小和父母关系疏远。有时他们会说我对外人太好,而我对所有人都是很真诚的。在单位对同事真诚,却感觉很受伤,也没想着让付出的真诚得到回报,就觉得其他人相处怎么都那么假,感觉自己总是不会多个心眼处理人际关系。

学诚法师:也许是自己对外界的看法有所偏差,存有过高的期待,或者过多的猜测。敏感的人容易注意细节,转化成负面的信息来认知,长此以往心事重重,觉得身边都充满了恶意或隔阂,其实不一定如此。多亲近善友,学习佛法,让内心更自信、更阳光。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信愿行,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这部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道理。真妄不二,是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三宝的境界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正念,这个时候的正念叫做真实的心;但是我们这..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不停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佛但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太理解很多人信佛只为升官发财获得财富要有三方面认识。一,因果。只有肯施与的才能得到,这就是福报,是六度中的施舍。二..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弘深,所以他的功德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成佛之道药师山紫虚居士前言:在前《药师山通讯》中,笔者曾经提及成佛之道概分五阶段,本文将此五阶段中最重要之处提出说明,以为画龙点睛之作,给有缘读者参考,请多指教..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