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劫难遭遇!说说古人翻译佛经那些事儿


佛经(资料图)

佛教是中国古代影响最为深远的宗教之一,与儒学(教)、道教并称为“三教”,可见其深远的影响力。我们熟知,佛教起源于印度,却在中国开花结果,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宗教。而作为起源地的印度,佛教却几近衰亡,被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代替。早在汉代,中国人就知道西方有佛教这样一门宗教,只是上层统治阶级多以方术视之,佛教的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毕竟有限。

时机总会到来。东汉末年,统一的天下逐渐崩溃,取而代之的是军阀混战与封建割据,中原大地变成了苦难的修罗场。魏晋南北朝时期混乱的局势让义理精微,且强调因果轮回与出世精神的佛教得到了发展的良机。无论是喜欢谈玄论道的士大夫们,还是保受战乱之苦的黎民百姓们,都争相去佛教中寻找资源与慰藉,佛教不但得到了传播,还取代了魏晋时期盛行的玄学潮流。只是这样一门复杂的宗教传播到中原之后,人们开始疑问:我们只了解到佛陀教义的沧海一粟,博大精深的佛教经典我们并不熟悉。中国人强烈的求知心与西域高僧弘扬佛法大愿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场场浩浩荡荡的译经运动。这场佛教东传的盛事,留下了如鸠摩罗什、达摩祖师、僧法显等我们熟悉的名字,他们为了信仰,历经千辛万苦,或从西域辗转前往东土弘扬佛法,或从中原前往西域学习佛教义理。

一部佛经从印度梵文准确、优美地翻译成中文,需要的是许多位精通佛教义理的高僧、学者的共同合作。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在翻译佛经的早期阶段,一些高僧由于条件所限,只掌握了一门语言即梵语,他们进入中原后,只有借助精通中文的学者才能将佛经翻译成中文。而那些深知中国学术的学者们,在翻译佛经时难免会用上许多儒家、道家的术语,也会掺入自己的见解与创造。比如鸠摩罗什在翻译《妙法莲华经》时,有两句话原文为“天见人,人见天”,而他的助手觉得这两句缺少文采,建议改成“人天交接,两得相见”,被他点头称赞。

伴随着佛教在中原落地生根,得到了更大的重视,后来的佛经翻译就是越来越严谨、庄重的一件事情了。在隋唐时期,翻译佛经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译场”,选拔国内最顶尖的高僧大德,约几百上千人。而翻译过程,需要十个步骤,被人称为“十部”。这十部职掌分别为译主、证义、证文、书字、笔受、缀文、参译、刊定、润文、梵呗。具体是如何翻译的呢?

首先要选拔一位译主,即译场的主持人,全权负责翻译事务。译主必须精通中文、梵语两门文字,并且对佛教的义理有极深入的研究,德行为大家公认。译主负责将梵文佛经翻译成汉文,一旦教理出现了歧义,需要由他全权负责判定得失与取舍。

第二部为证义,他坐在译主的左手边,与译主对翻译的文字进行研究考量,对不合适的地方提出修正意见,由双方辩论,决定结果。接下来,要第三部证文坐在译主右边,听译主高声朗读梵文,检验所翻译的梵文原文是否有差误。

第四部为书字,由他将佛经的梵文原本写成梵音中文,这是为了避免译主因不了解中文而出现反以上的错误。这些步骤做完以后,由笔受将梵音翻译成完全的中国语言,比如“纥里那野”,在这里就翻译成“心”;“素怛览”,在这里就翻译成佛经的“经”字。

第六部,由缀文来调整佛经的语言次序与文法。这是因为梵文与中文语法所不同导致。比如笔受那里写出“照见五蕴彼自性空”,就调整为“照见五蕴皆空”,如此调整是为了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

紧接着由参译校勘原文,并将佛经的中文再次翻译成梵文,反证翻译与原文是否完全相合,如果这一部得到的梵文与原来的梵文有不同的地方,那就证明了翻译过程出现了问题。

第八部,刊定。这是将翻译的汉文中冗长的部分删除。因为梵文的语法相对复杂,汉语较为简洁,如此就可以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

审订经文的最后一部是润文,他将佛经中原本不太符合语言习惯和美感的内容加以改动,主要是增加文字。

比如《心经》中所说的:“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里的“是故”是由润文所增加。

如此一部佛经大抵翻译了过来,然后交由第十部梵呗,用高声念经的调子朗诵经文,检验它是否顺口顺耳。如此,一部梵文佛经才能翻译成汉文,成为今天的我们所阅读、学习的佛经。这件伟大的工程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与智慧,难怪女皇帝武则天在佛经前题写了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正因此,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终于在中原落地生根,长出了灿烂的花实。尽管有无数正统儒家学者站在道统的角度把佛教看作“虚无寂灭”的异端之学并加以批判,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佛教在传承的过程中实现了“中国化”。

或者说,中国人以恢弘的气势与胸襟接纳了来自异国他乡的宗教文化,并彻底将它融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禅宗净土宗、华严宗还是别的宗派,佛教都展现出了中国人的独特智慧与创新力,它呈现出与印度佛教不一样的文化特点。而玄奘法师数十年千辛万苦从那烂陀寺学习到的唯识宗,虽最接近印度佛教的教义,在中国却远没有如此大的影响,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本文转载自凌俊峰书斋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