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三十七颂》:三士道
《佛子行三十七颂》总的分为初义、论义、末义三个要点,前几节课已经讲完了论义中的前行部分,今天开始讲论义中的正行。
正行分为三士道,就是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这样三个要点。首先讲下士道:
诸极难忍恶趣苦 能仁说为恶业果
是故虽遇生命难 终不造罪佛子行
那么下士道的行者是怎样的呢?认识到所有难忍的苦,非常难忍的苦都是因为恶业的果报而来的,所以即使我们遇到生命的威胁,哪怕舍弃生命也决定不再造恶业,这样的一个佛子行。
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呢?就是在出发点,就是发心。如果我们为了度化所有的众生,这样子的发菩提心,就是大乘佛法。这里讲的下士道,下士道的出发点就是自己,先不顾及别的众生。自己知道了因果的自然规律,如果造恶业的话,绝对会受难忍的苦果,所以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也不造作恶业,行为上是这样子的。前行修法中讲到轮回过患的时候,真正知道了轮回是苦的,从内心深处有了一个想出离的心态,然后再不管怎么样,真的不敢再造恶业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也不作恶业,这样一个终不造作恶业的决心,就是下士道。
接着就是第二个中士道:
三有乐如草头露 一瞬刹那毁灭法
恒时不变解脱果 希求其是佛子行
三有指的是什么呢?从神仙到地狱的轮回当中所有众生,都包括在欲界、色界、无色界当中,这叫做三有。中士道是怎样呢?懂得了在三有轮回中的乐就像草头露,像早晨树叶花瓣上的露水一样,世间的快乐幸福再怎么好,也像露水一样,刹那坏灭,瞬间动摇。而什么是恒时不变、真正自在的果位呢?就是解脱,所以希求解脱是佛子行。
在社会当中、生活当中,大家都非常重视快乐,都在寻求快乐,其实呢,物质不一定绝对带来快乐。就像《普贤上师言教》里巴珠仁波切讲的:有一匹马就有一匹马的痛苦,有一只羊就有一只羊的痛苦。假设你想拥有一辆好车,在没实现之前,想的肯定是“如果有了那辆好车自己一定会觉得特别享受、特别快乐”——绝对只想到好的方面;当你得到这部车的时候,可能有一瞬间是满足的快乐,但是接下来大部分时候呢,也许它带来的都是烦恼,因为还要保养啊,要办各种手续啊,开车是不是闯红灯了,会不会扣分了,安全问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由此就产生了。我们世间的这个快乐真的是非常非常暂时的,从解脱的角度讲,谈不上是真正的快乐,像草头露一样,一动或者一出太阳马上就没了,应该懂得这样一个道理。
这里的中士道没有讲到是为了所有众生的解脱,只是明白世间快乐瞬间就没有了,应该寻找真正解脱的果位,成佛证悟这样的一个果位,永远不变的达到这样一个境界。有了这样的一个希求,就是佛子行。如果有了无量的智慧,我们就自在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具备了佛菩萨的慈悲和智慧,外内的任何障碍也就消除了,真正证悟了所有万物的真相,这是最永恒最究竟的一种境界,所以这样是最自在的。世界上最自在、最快乐、最幸福的人是谁呢?绝对是这些佛菩萨!就像释迦牟尼佛,2500年前在印度出生,在那里成佛,在那里生活,在那里圆寂;从那时候到现在,期间有许许多多的高僧大德和成就者们,也许有些非常辛苦的修行,生活条件很差,但是他们的心是最自在、最幸福的。最究竟的智慧,最究竟的境界,我们应该懂得希求这样的一个果位,这就是修行佛法。
那么上士道是什么呢?
无始时来慈我者 诸母若苦我何乐
是故为渡诸有情 发菩提心佛子行
上士道就是要发菩提心。
佛为不同根基而说法
这里要理解众生的来源?什么叫做轮回?轮回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有了众生?对于这些问题,有的宗教会说这是上天的安排,有的是说是由一个造物主造作出来的。但是佛法不这么认为,佛法认为众生无始,没有头的;轮回是怎么产生的呢?对具体的众生来讲,首先有无明,无明有了以后开始有执着了,法执、我执;执着有了就开始产生贪嗔痴为主的烦恼,这样开始了轮回,轮回的因是这样的。
那么无始以来到现在所有的众生,佛陀讲了,曾做过自己的母亲,“无始以来慈我者”就是这个意思。这样子的众生,在轮回苦海当中受苦,大部分都在地狱里面,然后是饿鬼道,然后是旁生道,然后再是上三道:阿修罗道、天道、人道,人道众生的数量是最少的,大部分众生都在受苦,如果就我一个解脱了,自己成佛得到快乐,这有什么用呢?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为了度化这样的如母众生,自己就是受多大的苦,也要发菩提心,这就是佛子行。
如何发菩提心呢?简单来讲,作为一个大乘佛法的修行者,每天听闻修持佛法,哪怕念一句经,做一件善事,都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都是为了所有如母众生离苦得乐,这样子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回向也是如此。
这里我要讲一个问题,常常有人会问:我为所有众生而发愿,但自己能力不够,也超拔不了它们,这样子发心,那些无形的众生会不会害我、骚扰我,影响我的成就?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修行佛法一定要从菩提心修法入手,这个基础必须要打的。只要你是为所有的众生着想,哪怕只做了一点点善事,比如念一句六字真言:嗡嘛尼呗美吽,只要是用纯粹的发心,怀着对佛菩萨的无比信心去念,对众生是有利的,它们不会骚扰你的,这个我一定要说明白。
对于大乘佛法的修行者来说,一定要有菩提心的基础;前面也讲了应该对世间有一个出离心的基础,然后这里有一个菩提心的基础,才能一步步往上的去修佛法,所以发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
菩提心是一个概括的名字,它分为世俗菩提心和了义菩提心(也有翻成胜义菩提心)。首先讲世俗菩提心:
诸苦生于欲自乐 诸佛生于利他心
由此自乐与他苦 相当交换佛子行
从这开始的几个颂词都是讲世俗菩提心的修法,修法分为正静修和后受改善两种。本颂讲的正静修就是以自他相换的方式入定去修。
什么叫自他相换呢?这里讲“诸苦生于欲自乐”,为了自己的快乐,而这样自私的心态,带来了所有的这些苦。所有的佛菩萨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利他的心态,诸佛是这样子生的。我们应该是把别的众生的苦呢,自己去代受;自己所有的快乐呢,应该回向给别的众生。这就是自他相换的菩提心修法的方式。
这里我想借此机会建议大家,关于菩提心的修法,可以参照《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以及《慧灯之光·前行修法》中的教言,还有冈波巴大师的《解脱庄严论》,里面都有非常详细的关于菩提心的修法,相当清楚,依此学习非常重要。
我们平时常常嘴里念着“我今天所做的功德,都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他们离苦得乐”这样子的,而实际呢?往往自己受了一点委屈,可能别人说了一句不好听的话,自己就不乐意了,就不包容了,这是存在的一个问题。
菩提心的自他交换修法,不止是在打坐的时候,和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的人,别说把自己的安乐分享给众生了,让他付出一点点外在的东西都很难。比方说遇到一个人非常困难,如果他能花上一小时、半小时,甚至十分钟去帮一下,事情可能就解决了,而他就不管了,如果这样的话,根本就谈不上自他交换的菩提心,也根本谈不上是一个大乘佛法的弟子。家庭生活中可能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刚刚念完经,刚刚说完“所有功德回向给众生”这样子,然后夫妻间因为一点点的观念不同就开始吵架了,自己刚刚念的怎么回向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这样子就不对了
菩提心是要埋在自己心田里面的,是需要用在心相续当中的,所以我觉得从点点滴滴中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是自他相换的修法在实际中的运用,第一种情况:
谁以大欲图财物 一切夺或令人夺
乃身受用三世善 回向于他佛子行
假如有谁以大欲贪图我自己的财物,自己辛辛苦苦努力挣来的也好,或者是祖上留下来的也好,这样的财物一切都要夺走,或者派人夺走,遇到这样子的时候怎么去修菩提心呢?应该怎么做呢?作为一个真修行人,不仅仅是要给他,而且自己无始以来比财物更珍贵的,三世所有的善因都要回向给他,这样子的行为就是佛子行。
三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有的善因比财物更珍贵,不仅仅是外在的财物、身体,三世的善因全部都回向。我觉得一下子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肯定是有难度的,但是应该往这个方面努力去做,绝对会步步往高处走的,绝对会有一定的收益。
第二种情况讲的是:
吾虽无有少罪过 何人若断吾之头
然以悲心于诸罪 自身代受佛子行
就是说可能自己没有任何的罪过,但有人要斩断自己的头,这时候如果是一般的人,别说自己没有罪过了,即使有罪过别人要砍我们的头的话,肯定也会攻击对方,有多大能力就给对方多大的反击。而对于一个具备菩提心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不仅不反击对方,更要用慈悲心,不仅任由对方砍自己的头,而且对方的罪过自己要代受。
《佛子行三十七颂》在这里主要讲的是菩提心的修法,首先是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的修法,接着会讲菩提心的学处——六波罗蜜多、四法。其实这些方法,都是我们生活当中可能会遇到的,点点滴滴不同的事情,这就考验我们是不是真修行人的时候了,这时候就会知道自己心相续当中有没有菩提心了。刚开始可能什么都没有,慢慢地可能有类似菩提心的慈悲心,这样子努力下去,等到真正具备菩提心了,那真的是修行就有成就了。我们应该往这个方面去努力。
第三种情况:
何人百般诽谤吾 虽已传遍三千界
吾犹深怀仁慈心 赞叹他德佛子行
还有遇到这样子的情况:可能有些人会诽谤自己,说自己最不好听的话。但是自己应该怀着慈悲心对他,还要赞叹他的功德,这样子做叫佛子行。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也是息息相关的一个问题。像学佛的师兄之间,像在各个道场里面,如果别人说自己一点点不好的时候,自己马上火就上来了,然后就开始反驳对方,你怎么怎么错了啊,他怎么怎么不对了啊……这根本就谈不上是一个修行人了,菩提心也早忘记了。
过去的这些高僧大德们,给我们表现了非常好的一面,他们怎么对待众生呢?别说人了,即使对动物,比如说牛,他们也不会说牛的任何坏话。有些牛长的不怎么好看,有些牛角是歪的,即使这样,高僧大德们也不会说的,非常慈悲地对待众生。平时我们别说不认识的人,认识的人更需要我们用慈悲心去赞叹他们,我觉得这是很好的美德。经常赞叹别人的功德,永远把所有众生放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子,永远是无我的修法,这样子修出来的佛子行。
类似的第四种情况:
何人于聚众人处 揭发吾过说粗语
于彼还生善师想 恭敬其是佛子行
比如说在一个聚会的时候,或者在人多的场合,有人说自己的坏话,或者说粗话这样子,骂自己了啊,那么我们应该还是把他当成善知识,把他当成上师来恭敬,这就是佛子行。
在生活的圈子当中,在佛友的圈子当中,因为自己有缺点么,可能有些人会因此说自己,甚至骂自己,如果想做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这时候应该提醒自己:哦,他说的对!自己确实错了,应该改正。然后感恩对方,他是来指导我的,在心相续当中保持这样的一个恭敬心。
所以说菩提心是基础的修法,有些人会说自己念了多少多少遍的经,念了多少多少遍的心咒,念了几亿啦,可当你说他一点点不乐意的事情,就没有一点忍辱,就很容易因此生气,这只能说菩提心没有修好,基础没有。
我们继续讲世俗菩提心的修法:
吾以如子护养人 彼若视我如怨仇
犹如母对重病儿 倍悲悯是佛子行
这里讲到我们可能会对他人,就像对待自己儿子一样,但是呢,对方对自己却像结了冤仇一样,对自己不好。比如说一个孤儿,从小把他养大,给他生活费,给他交学费等等很多事情,但是他长大了以后却对我不好,这样子情况是存在的。如果我是一个修行人,应该怎样来修菩提心呢?犹如母对重病儿,要像母亲对待生了重病的儿女一样。世间一位母亲,如果自己的儿女病了,再怎么哭闹、发脾气,还是会更加疼爱。同样的道理,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就更加悲悯,更慈悲地去对待,这就是佛子行。
今天就讲到这里,大家一起回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