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度”在带班中的重要性
说到菩萨行的六度,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其中忍辱度包含了三个方面,分别是耐怨害忍、安受苦忍和谛察法忍。通过带班实践,我从对辅导员素养的重要性和对师兄们修学的帮助两个方面来谈谈忍辱修习的重要性。
一、对辅导员来说,忍辱是必不可少的修行
还记得白天的开班仪式上,有一位学员坐得远远的,不肯坐近来。到了晚上,就收到这位学员的转班要求,理由可以说是“十分无理”,我知道他是不喜欢我,所以要申请转班。当时我十分生气,才见了一次就要求转班,也太可恶了吧,太不珍惜修学机会了,我立刻回复不同意。不过很快,我就觉得有问题了:为什么我要生气?不就是因为他不尊重我,不喜欢我,以及他还没来过一次共修就要转班这件事超出了我的预期。所以“我”受伤了,因而生气。当即醒悟过来,细细思量之后,再跟义工师兄商量是否有可能安排转班。
果不其然,第二天他就提出退学,还要求把教材退回来。不过这一次我没有生气,反而觉得他并不是要退学,否则也不会要义工去收回教材。这时经过沟通,给他安排了转班,他也就没有退学了(虽然最后他还是没有在新班呆多久,不过那又是另外的事了)。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自己以为自己有大胸怀,大心量,实际上还是有很多设定,格局有限,一旦出现我不能接受的情形、预料之外的情况,情绪就会跟着起来。所谓火烧功德林,这一念嗔心确实让我自毁长城。还好念头转得快,及时灭火,不然任由嗔心发展,继续思惟对方的不是,那么对我自己的修行可以说是有害无益。而且通过这件事,让我更加看清了自己的不足,更加小心防护带班过程中的情绪波动,不要被带班的各种状况带着跑,要观照、防护好自己的心念。
二、要学会用忍辱的修习帮助师兄
新师兄来到新环境,会面对各种对境,比如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同修,不喜欢的辅助员,不喜欢的共修时间,不喜欢的共修地点,这时就需要修忍辱。作为辅导员,需要不断地支持他们,鼓励他们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面对不喜欢的人,要学会包容和接纳,理解对方也是在修行中,也会被烦恼束缚。所以对于同修的伤害,或者对辅助员的不理解,我们都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烦恼来解开心结。通过接纳“对方也是被烦恼操纵不能自已”,进而生起同情之心、慈悲之心,学会如何与同修相处。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修学方式,时间上,地点上,都是全新的,我们依然要鼓励学员适应新的修学节奏。当我们隔了那么多年重新拿起书本,肯定会有不适应的。我带的班里就有几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家,第一次小组共修就闹着不想学,辅助员师兄不断地给他们鼓励,赞叹,随喜。第三次他们就安住下来了,并且还在辅助员的循循善诱之下学会了列提纲或者做思维导图。
还有一些工作特别忙、经常要出差的师兄,我们也要多鼓励,鼓励他们逐步养成修学习惯,接纳自己目前的现状,每天尽量挤出时间闻思,思惟学习佛法的重要性,思惟来参加三级修学是何等不易,多么难得。
还有一类学员,生活作息不规律,总是喊忙,实际上是生活中不能修忍辱,不肯改变原有的生活轨道和生活节奏。这时,我鼓励他们做一个作息表,把自己的每天作息规律记录下来,观察自己每天都在忙什么,把不重要的事情去掉,把时间腾出来给修学让路。通过鼓励,做作息表,随喜赞叹等等方式,师兄们也就慢慢修习了忍辱,对新环境适应下来了。
面对佛法智慧,师兄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接受。道理讲得很对,但我就是不能接受。这一点的解决方案,我发现最终还是要落到八步骤三种禅修当中,尤其是在自修方面。我发现八步骤三种禅修中蕴含了不少忍辱的修行在当中,比如第一步要求我们放下心中的固有观念,避免钻牛角尖,养成正确的修学习惯。第四步要我们转变观念,勇于自我检讨,不自欺,不逃避,直面自己因固有的观念习气被触碰而产生的抵触情绪。还有第五、六步,要我们先解决情绪,放下自己固有观念,辅以忏悔,养成事先预防,事后反省,事中觉知的习惯。这些都和我们原来的思惟方式有着巨大差异,如果不能对佛法生起信心,不能对导师、三级修学生起信心,不能真诚地面对自己生命中的过患,是很难接受佛法正见的。
所谓信为能入,鼓励师兄们先放下自我观念,尝试相信,一分相信就有一分受用,尝试使用八步骤三种禅修作为自己的修学方式,逐步接受佛法对自我观念的改造,乃至彻底推翻,这都是需要忍辱的修行。作为辅导员,除了鼓励之外,要传达出对佛法的信心,对修学方式的信心,对两套模式的信心,对导师的信心,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不管是从辅导员带班的素养来说,还是从辅助学员修学的角度来说,都能看出忍辱修行的重要性。如果辅导员对学员不能忍辱,就会自毁善根,和学员产生对立情绪。对学员目前修学上的问题,要看明白需要用何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忍辱之心,对同修的误解要修耐怨害忍,对环境要修安受苦忍,对佛法要修谛察法忍。每一种情况都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员安住在三修修学模式中,激发他们忍辱的潜能,往后在修学路上自然就能走得平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