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其实很残酷


因缘去福利院看望了那里的老人。

大家都要老,但是,心里却不容易生出自己将来也会老的认知来。通常就会觉得,老人是老人,而我离老还很远,好像我是不会老的。

也许是在寺里用功久了,渐渐也能体会到一些自己也会老去的事实。

老去,其实很残酷,年轻时,不管自己多高的地位,多么风光,多少的财富,人一老,就都蔫了。现在有些福利院物质条件都不错,饮食、安全、医疗各方面都很好,但是,隐隐地还是有更深刻的悲伤。

我见过一个老人,住在一个很好的福利院里,我去的时候,他正坐在电脑前搜索着门户网站的新闻,见到我,很认真地说,这里一切都好,什么都好,就是在等死。

还有更加不幸的老人,他们的肉体还活着,但是意识却不行了,我只能用“意识不行了”这个词,否则,便不知道如何表达。

他们躺在床上,接受着很好的护理,每半个小时就要翻一下身,以免长褥疮,我见过最长的,已经躺了九年。

呼吸还有,意识不够清醒,有微弱的反应。我不知道,老人在想什么,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还有一位是曾经比较有权势的人,如今也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有微弱的意识,需要很复杂和高规格的护理。人,已经骨瘦如柴,躺在那里的人,很容易让人想到尸体,只是还有一口气。

他旁边还有一位,年轻时也不一般,现在一样不能动了,靠别人照顾,手里还攥着一坨卫生纸,那是为了防止他自己的手指甲掐伤自己的手心而特意塞的。

老人半张着嘴,微闭着眼睛。能感受到死亡随时都会到来。

一般人不太有机会见到这样的情景。生命要落幕的时候,就是这样。不管我们有多么的不情愿。

我在医院里见过很瘦很瘦的人,无法想象,人可以瘦到那样,骨瘦如柴,真的很形象。之前,我都不太敢正视。感到很恐怖。

物质条件差一点的,就是环境比较脏,一位长期做慈善居士告诉我,她们一直帮助农村留守的孤困老人,屋里实在是脏,如垃圾堆一样。

我没有亲眼见过。但可以想象的到。这些居士们很了不起,亲手帮老人们收拾了房间,清理垃圾,粉刷墙壁,购置床铺,留下必备的生活物资。

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信仰,我们可以不再害怕死亡,我们可以认识和了解生命的真相。

在养老院,我见过没有卧床的老人,有的满脸愁云,有的很光彩、很慈祥,有的充满了疑惑,有的是无奈、纠结,也有面带怒气、怨气等等。其实,看面目,还是觉得愁苦的占大多数,有的来自过往生活的苦难,也有来自对衰老、死亡的恐惧和未知。

不管如何,总是要结束了。这一生。

我开始确凿地相信,真的有三宝加持力,真的。作为一个出家人,走到这些老人们的面前,我看到那些慈祥的老人会变得更加慈祥,疑惑、怒气、怨气开始慢慢瓦解,彼此的目光开始温和,开始充满信任,有的人会有泪水。他们真心的接受出家人的每一个问候和祝福,真心地接受哪怕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礼物。真诚地接受你念出的那句:“弥陀佛”。

我完全相信,三宝的功德,是真实的。并不完全在于语言,也不完全在于你带去多少物质的帮助,仅仅是因为,一个出家人,就有这样的力量。

也许,这种信任和祥和并不能保持太久,毕竟衰老的痛苦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交流确实是一个好的开始,善根好的,可能从此就打开了一扇觉悟的门;善根不够的,至少也是一个很好的机缘。

生命,如果没有佛法,不知道该如何面对那些无法预知的苦难。

师父也会让我去参加一些养老院组织的活动,目睹和耳闻了很多暮年的故事。有一位年轻时声名显赫、风流倜傥的达人,面对衰老和死亡的时候,是那样的无奈、悲伤和绝望,万幸的是遇到了佛法,老人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通过念佛,平静而从容地接受了死亡,很豁达,很潇洒。

我可能理解了古来出家人为什么豁出命去弘法。

因为生命需要。光靠物质是肯定不行的,还得需要正信的精神力量。有条件和因缘的,真的是要修行。不然,以后怎么办呢?

衰老,是无法逃避的苦难。老话说,人老是个宝。还是要看是什么人老,我见过有的老人,人老了,身体需要照顾,一般世间的善人都可以做到。但是,摊上一个老人整天骂人,还打人,这个就不太好办了。哪里找到那么多心宽似海的世间人来照顾他们呢?

师父跟我们讲过,出家人老了真的就是宝,越老越是宝,哪个庙有个八、九十岁的老和尚,就是镇寺之宝了,一百岁的,那更是宝上加宝了。而且,就我的观察,非常多的出家人越老越清醒,越老越有修为,越老越明白。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