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愿意写


本月的辅导员布萨,主题是《让佛法传播十方》,导师从佛法的流传讲到三级修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为文宣义工,自己有一些感触,结合目前在修学《百法》的思考,写出来分享。

一、从佛法的传承上,认识文宣的重要性

佛法的传承流布,在佛陀进入涅槃后,书写未产生前,依靠口耳相传,而且为了保持完整性和准确性,需要定期进行结集,互相核对。

后来,印度开始用贝叶进行记录整理,完整性和准确性有了进一步的保障,却存在语言和文字的隔阂。因为经典是用梵文记录下来的,佛经传播到中土,先要有人去取经。取经的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远隔千山万水,走陆路有大沙漠和大雪山,以及各种悬崖峭壁,路途艰险。

走海路,面临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波涛汹涌,不要说之前,就是在明代造船技术那么发达的年代,也有很多运送瓷器的船只倾覆在大洋中。当初,法显大师从印度坐船回中国,要经停好几处地方,每经停一处,都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两年的时间。最后一段归国的路程,因为路途风雨交加,船夫无法控制航向,商船甚至都到了美洲大陆。经过千辛万苦,把佛经典籍带回了国内,翻译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首先要有大量的专门人才,不仅要懂两方的文字,还有有深厚的修证基础。另外,还需要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基石,历史上的译经场都是在皇帝的支持下办起来的。遇上乱世,连生存都很难保证的年代,译经就是很难实现。

因此,通过这样的观察修,自己对于可以亲眼看到佛经论典,生起了感恩心。这时,再辅助相关的文献历史资料,比如《高僧传》,尤其是读到西行求法,被译经师们的事迹以及鲜活的历史情景感深深地感动和加持。有一次行走在去做义工的路上,安住在思维的感受中,感动不知不觉涌上心头。佛陀的音声广布,一直传承到我这里,是多么不容易,又有多少默默无闻的高僧大德在背后努力,甚至于一些努力并未有结果。

二、从导师创立三级修学及弘法方面,认识文宣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的学习,对导师创立三级修学的理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导师刚开始是做一些人生佛教的弘法工作,后来致力于《道次第略论》的弘扬。在弘扬《道次第》的过程中,发现我们众生的根基浅,于是往前延伸出同喜班的课程。因为道次第讲座里面缺乏止观章,因此又往后延伸出同德班。

无论是同喜班、同修班还是同德班的课程内容,都得益于之前文宣工作的积累和沉淀。当导师有成立三级修学的想法时,基本的音像学习资料都已具足,所以导师说文宣为三级修学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自己是通过三级修学的内容,感受到导师的智慧慈悲,进而改造自己的生命,也就是说我自己就是直接得益于文宣工作。我有幸参与过导师开示音频转化成文字的录入校对工作,在整理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导师讲法上的严谨,推理的缜密细腻,论据的翔实可靠。导师的讲法,看似谈笑风生的过程,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了我的观念,深刻地感受到导师的智慧如海。而对导师慈悲的感受,于我而言,是基于智慧的基础上。因为我发现,导师这么智慧的人,懂得那么多那么深,却无疲厌地去做引导大众的弘法工作,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引导大众驶入佛法的甘露大海里。就像一个很高很高的人,俯下身,把你接着,再缓缓地把你抬起来。没有高度的慈悲,哪有这样持久的耐心!一个眼神看过来,仿佛就是全世界的关爱。

总结下来,我通过文宣认识了三级修学,通过文宣次第接受了三级修学,然后开始生命的改造。与此同时,自己在参与文宣的过程中,增强了对导师慈悲和智慧的感受。所以,文宣对于自己的成长,对于三级修学的弘扬,太重要了。

三、这么重要的事情,我为什么没有意乐来做?

去年的时候,还写过几篇札记,到后面就偃旗息鼓了,很难提起动力和意乐来写。理论上来说,自己也曾参与过文宣工作,对它的重要性是有确认感的,也觉得要参与,是自己成长的需要,而且带班推动也需要。但就是迟迟不落笔,原因在哪里?

我发现自己也有上网站的习惯,也会经常点开师兄们的分享,包括大家推荐的典型分享,以及辅导员札记。还会非常留意本地师兄的分享,因为大家都觉得好,而且就是身边能感受的人。我想看看他们到底好在哪里?但我觉得,这有什么呀,写的质量真的不高,还有这么多人来随喜赞叹,看来修学好的真不多。但是另一方面,我自己又不想写,我想,这个中间,我潜藏的心行是有问题的。觉得工作重要,别人做的看不上,自己想做却没有做。还有一个心理就是担心写出来后,质量不高。害怕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水平其实不高,我要努力维持自己良好的外在形象。这是同样的心理基础,不同的内心展现。

那么,这个问题怎么来对治呢?这样的心行怎么来转变呢?

最近学到《大乘百法明门论》,论中讲到五十一种心所,其中烦恼心所有一个是慢心所,主要特征是“恃己于他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苦为业”。慢是通过和别人的攀比,总觉得自己超过别人、高人一等。慢也可以分为七种,分别有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和邪慢。

结合自己的心行过程,在看不上其他人写的东西方面,其中潜藏的烦恼心所之一就是慢。因为看不上大家的分享,觉得大家的修行并不好,分享的质量并不高。外在的世界是内心的展现,真实的情况我目前还是看不到的,看到的都是自己加工后的样子。当然,理性思维之下,我当然不想有慢心,但心行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要改变也需要有顺着心的规律来进行引导。

对治慢心的方法,就是因缘观,没有我,没有我所。自己在不断变化,一时好一时不好,而师兄们也在不断变化。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众生,哪一个状态可以代表善顾的状态,而哪一个时候的善顾是真正的善顾呢。与此同时,什么时候的师兄才是真正的师兄他自己呢,他的本质性的存在在哪里呢?比较的落脚点没有了,自然而然慢就没有存在的根基了。这是根本的对治方法。

还有一种对治方法,就是种子的熏习的方法。我先不去想那么多,大方向觉得重要的事情,试着一点点做,慢慢地把串习培养起来,在培养的过程中,心自然而然会发生变化。

所以,这篇分享是我一次自我对治的尝试,愿三宝加持,让自己把内在的心行更多地分享出来,希望让有相同经历的人受到启发,不断增上。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关于菩提书院

菩提书院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菩提书院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菩提书院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菩提书院。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