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真法师:在念起的当下断恶修善


衍真法师:在念起的当下断恶修善

修行不能有半点含糊,要用精密的善恶标准来指导。善知识因为内心清净,他们能够很准确地判断刹那生起的心之善恶,并且警策弟子在念起的当下断恶修善。让我们来看一下台湾承天禅寺广钦老和尚的故事。

清晨,有一位衣着入时的女士上山,入得大殿,四下张望一番,见到一位出家师父,即问洗手间在何处?那位师父以手指示之,女士头也不抬,便说:“带我去!”等方便回来,恰遇老和尚入大殿,即正面对老和尚说:“你就是广钦?”老和尚点头回答。

“我远远一望,便知道你是广钦,听说你会看相,你看我是谁?”

“我不知道,我不会看相,你会看相?你看我是谁?”

“我看你是高僧活佛的脸。”女士答。

“噢!写在脸上!”

“你看我像什么?我的命好不好?”女士问。

“你的命很好,像有钱人的太太。”

“凭什么看?我的脸?我的气质?”女士问。

“我由你的衣着。”老和尚答。

“我的衣着?衣服是外面的东西,怎可凭据?那我这套衣服给你穿,你也变成有钱人的太太。”

“出家人不穿俗家衣服。”

“为什么你不说,我是有钱人家的女儿,而是太太?”

“我看你不像,结过婚没?”

“我是学生,在德国念书。”女士说。

“你不像学生的样子,学生应该是像她那样。”老和尚以手指向正在会客室看书的中学生。

“好!不过,老和尚,佛法中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说法,但是空中还有一个妙有。”说完即起座,昂然向门外走去。

“噢!你也谈《心经》?喂!空即妙有,空是……”

老和尚语未竟,来客已无踪影。

在旁侍候的弟子,见此情状,颇为来客的倨傲而愤愤,即对师曰:“这位小姐真是狂傲,目中无人……”

老和尚马上以手制止说:“事情来时,我们依当时的情况,斟酌情势,当面应对;但事境已过,便须放下,若再提起,论是论非,批评好坏,便是造口业,就是我们的过失。别人好坏是别人的事,我们不必把它带到我们心里来烦恼。”

这段公案实在是“四正勤”活生生的写照。广老为什么要马上制止弟子批评那位女士呢?因不论对方的对错如何,一旦我们自己论是论非,内心刹那刹那生起的就是嗔心,这嗔心就是恶法,是要断除的。

广老常说,只要一生烦恼,就是你不对,不论有理或无理。所以,当弟子心中愤愤不平说人是非时,老和尚当即制止,就是善巧帮弟子断除恶法。这也是善知识常告诫我们不要说是非的原因。

说是非的人总觉得自己对,自己有理别人没理,但他就没有看到自己恰恰被自己所执的“有理”害了,他的“有理”刹那刹那地支持了嗔不善法的生起。

善知识总是教导我们面对逆境时,继续让善法生起和增长,令未生的恶法(嗔)不生。不过有的人善心淳厚,即使逆境当前,也能很自然的不生嗔心,这是很难得的。莲池大师于《竹窗随笔》中记述后汉刘宽的故事,于中可见端倪。

刘公讳宽,其治郡也,有过者蒲鞭示辱。夫人欲试其怒也,使婢故以羹污朝衣。公但曰:“羹烂汝手乎?”终不怒。即此二事,知其真菩萨人,不可企及。

刘宽是后汉桓帝时候的南阳太守。他“温仁多恕”,心地非常仁厚。“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他的夫人同他一起生活多年,未尝见他发怒,就想试验试验他。

暗地里指使婢女,在凌晨刘宽穿好朝衣要上朝时,佯装失手把一碗羹打翻弄脏他的朝衣。古代换朝衣是很麻烦的,而若因换朝衣上朝迟到,有可能会受到皇帝责罚。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刘宽首先关心的是“羹烂汝手乎?”刘宽淳善宽厚的品德,就是莲池大师也深为叹服。

古代僧团更是有很多精严行持“四正勤”的比丘。那时,南方国家的比丘去村落托钵,往往按戒腊列队前行。行路过程中大家都要保持正念,不能打失正念。如果其中有某位比丘失掉了正念,他就会站住,精勤提起正念以后再往前走。

他不前行的时候,同队的其他比丘也是跟着站定不前行的。这样同行中哪位比丘有不善心生起,其他人都会知道。生起不善心的比丘会很惭愧而努力提起正念断除恶法。

有时不善心太强,站在那儿长时间还不能平息,那他就会到路边坐下来用功,这时其他的比丘也会跟着坐下来。这样子生起不善心的比丘,实际上受到了集体的无声无形的警策,他一定会呵责自己:“你这愚痴人,因为你生起不善心了,大家都跟着停下来,你要赶快息灭恶不善法,让善心正念生起。”

这些古代行者,这样诚实而精勤地修习“四正勤”,所以成道证果的人非常多。下面一些为了护持正念行持根律仪的例子,也能很好的说明问题。

古代斯里兰卡的心护长老,在乔罗达格大窟里住了六十多年。大窟里的绘画非常精美。有一天,很多比丘参观此窟,见了绘画说:“尊者,这画很精美。”长老说:“诸师,我住此窟已六十多年,尚不知有此画,今天由诸具眼者所说,才得知道。”

这位长老在这里住了这么久,从未去看过窟上的壁画。他的根律仪守护这样好,后来证得了阿罗汉果。

在我们中国古代的禅堂中,很多参禅人的根律仪也非常好。从前,金山江天禅寺有两个禅和子住禅堂三年,出堂离开寺庙后在路上碰到了,就互相问候:

“上座从哪里来?”

“金山。”

“我也从金山来,你住禅堂还是外寮?”

“禅堂。”

“我也住禅堂,你住东单还是西单?”

“西单。”

“我也在西单,你是西单第几单呢?”

这一问,他们发现两人是邻单。在一起住了三年,也不认识对方。这三年他们时时心存正念,守护根门,心无旁骛。

八九十年前,来果禅师在金山住禅堂。他每天跟班上早晚殿,但是住了两年,也不知道大雄宝殿里的佛像是什么样子。

有一回随众洗澡毕回禅堂,途经大殿门口,不经意间抬眼看了一下大殿里面。正好被常住的一个小价,也就是寺院里帮忙的小工看见。这个小工就呵责他:“你看什么?”来果禅师很惭愧,内心忏悔,提起正念。

那时候的丛林,外来的师父挂单,知客师一定会交待:“第一要把眼根收好,不要到处乱看。”如果新来的参学者失去正念,到处闲逛乱看,老常住师父立刻就会呵责的。乃至于常住上住久了的小工,也知道常住的规矩。所以,当来果禅师抬头往大殿内看时,小工也呵责他。

古德为了完成“已生恶令断除,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的四正勤,这样的行持,真令我们敬仰。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