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居士:一生中什么最重要
“人的一生中什么事情最重要?”当人们被问及这个问题时,答案肯定是各种各样的。因为生活在此世间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各不相同:在看重钱财的人心中,赚钱肯定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在看重亲情的人心中,通过各种方法来护亲伏怨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在看重名声地位的人心中,获取名声地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在看重衣食住行的人心中,搞好衣食住行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在看重享乐或睡眠者的心中,享受人生,让自己舒舒服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人所看重的就是追求“财色名食睡”五欲而已。
那么,人的一生中究竟什么事情最重要呢?答案是“学习最重要!”从所学的内容来说,学习“认识自心、改造自心”的学问比学习“认识外境、改造外境”的学问更重要;在学习“认识自心、改造自心”的学问中,学习佛陀所宣说的正法最为重要。因为世人皆为离苦得乐而活,但是,如果自心缺乏了知真理的智慧,对万事万物的因因果果以及真实义尚处于愚昧的状态,则此人永远无法离苦得乐。佛经中说,众生因“惑”(也即无明愚痴)而造恶业(也即错误的行为和语言),因恶业而感受痛苦。所以,从智慧的角度来看,一切痛苦源于愚昧。
例如,我们常见到世人为了一些小事而争吵,结果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将事情搞得更加糟糕,致使争吵的双方都痛苦不堪,甚至酿成人命的也大有人在。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世人争吵的动机无非是为了解决问题,最终达到离苦得乐的目标,但是由于没有学习的缘故,也即没有对争吵会导致的真正结果加以观察和分析,也没有对解决问题的真正原因加以观察和分析,而是潜意识中默认“吵架可以解决问题”,行为上也是按照这个不符合客观真理的谬见行事,结果导致失败。如果一个人通过学习,对吵架的可能结果加以观察和分析就不难发现,100次的吵架几乎有99次是会导致痛苦的,想通过吵架解决问题简直是南辕北辙的做法。如果“吵架可以解决问题”的谬见还在一个人的心中存在着,则这个人将一直受害于这个谬见,谬见存在一天此人就会受害一天,存在一个月就会受害一个月,存在一年就会受害一年,存在一生就会受害一生,直到此人通过学习遣除了这个谬见,获得了“吵架很难解决问题,还会将事情搞得更糟”的智慧之后,这个谬见的危害才会停止。因为获得智慧、遣除这个谬见之后,此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尽量避免通过吵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从这件小事情就可以看出学习的重要性。
佛法的本体就是智慧,是对心灵奥秘以及宇宙万象真理的揭示和反映,可以遣除我们心中的愚昧,让我们获得了知因果的尽所有智和了知诸法真相的如所有智,所以佛法是我们离苦得乐的法宝。在佛宝、法宝、僧宝这三宝中,我们着重要皈依的是法宝。实际上,佛也无法直接赐给我们安乐,拔除我们的痛苦,像抛石块一样地将我们扔到极乐世界去。佛陀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唯一方法就是宣说揭示宇宙万象真理的佛法,让众生通过学习佛法获得智慧,然后依照智慧取舍自己的身口意,从而实现离苦得乐的目标。皈依佛宝的原因是因为佛陀宣说了可以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的法宝,皈依僧宝的原因是因为僧宝在学习着法宝,在他们的身口意之中存在着法宝的缘故。所以,佛法僧三宝的核心就是法宝,法宝的本质就是智慧,精勤地学习佛陀所宣说的法宝就是真正的皈依三宝。
世人无一不在为离苦得乐而活着,可是有几个人知道离苦得乐的关键在于获得智慧、遣除愚昧呢?只要自己的心中还存在着一个愚昧,则和这个愚昧所对应的痛苦和失败将永远不会被遣除,只有将这个愚昧遣除,代之以智慧,然后按照智慧去取舍身口意,我们就可以和这个愚昧所导致的痛苦永远说“再见”了。
所以,人的一生中“学习”这件事是最重要的!愚昧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被遣除,智慧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除了学习,根本不存在第二种遣除愚昧、获得智慧的方法了。《三字经》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是说,玉石不通过琢磨,永远只能是一块石头,无法成为人们佩戴的玉器;同样,人如果不学习,就无法了知真理,并按照真理来取舍自己的身口意。确实,人如果不学习,就会“不知好歹”。例如,贪婪、争吵、嫉妒、傲慢等会给自己带来无边的痛苦,但不通过学习加以观察和分析,人们就会不知其“歹”,反而会乐此不疲;勤勉、好学、谦虚、诚实这些美德会给自他带来很多幸福和安乐,但不通过学习加以观察和分析,人们就会不知其“好”,对其反而丝毫不感兴趣。
《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意思是说,“学”到智慧之后,不断“修习”,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孔子在叙述自己的一生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我十五岁时就开始立志要通过学习来获得智慧,并改造自己的身口意;学习到三十岁时,对人生应该知道的大部分道理都获得了定解;学习到四十岁时,内心的困惑就很少了;学到五十岁时,就通达了心灵的奥秘;学习到六十岁时,听到、看到任何不悦意的事情,心中不会生起嗔心;学习到七十岁时,就能够自在地驾驭自己的心,使之不逾越因果之道。由此可见,圣人孔子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实际上,孔子之所以成为一代圣人,完全归功于勤奋学习。孔子自己也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又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等至尊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也是通过勤奋好学而得以成就无上菩提的。有一次,世尊为了得到四句偈的道理,将自己的身体布施给了罗刹鬼;又有一次,贵为国王的世尊,为了从一个婆罗门那里求得智慧,遣除相续中的愚昧,以燃烧自己身上的油脂来供养婆罗门。总之,世尊在因地时,为了得到智慧,成就无上菩提,即使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我等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今世在江玛佛学院求学期间,住的是十分简陋的草坯房,一年四季身上穿的都是从尸陀林捡来的破布做成的粪扫衣,用以止渴果腹的是僧团中所分下来的少量酸奶。为了获得佛法的智慧,历经了常人无法想像的苦行。
由此可见,所有的圣者都十分看重智慧,而轻视个人享乐,正如孔子所言:“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格言宝藏论》中说:“即使明早要死亡,亦应学习诸知识,今生虽不成智者,来世如自取储存。”又说:“智者知识虽渊博,亦取他人之微德,长期如是行持者,速成一切智智位。”所以,每一个希望离苦得乐的智者,应该将学习当作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