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看世间】当代佛教僧人的形象塑造与责任担当


僧人 (资料图)

商品经济大潮席卷全球,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寺院财富的增多,追名逐利、物欲横流的价值观也影响了佛门僧人,导致有的僧人私欲膨胀、信仰淡漠、戒律松弛;甚至有僧人在入世、参与的旗号下,混迹于名利场,做着种种损害佛教利益的事,直接影响了佛教的庄严形象与健康发展。正如印顺导师所说:“没有和乐清净的僧团,便难以引起世人的同情。世人误会或不满意佛弟子所代表的佛法,那佛法的存在就要成为问题。”21世纪是宗教平民化和社会化的时代,佛教如果想健康长久发展,加强道风建设尤其是佛教僧人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那么,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佛门僧人应该树立怎样的公众形象呢?笔者以为,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种:

佛教僧人应该形象端庄、严守戒律,成为社会公众的道德楷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的增多,人们前往深山古寺观光旅游、进香礼佛的机会越来越多,跟僧人的接触也日益频繁。在一般公众尤其佛教信众眼里,佛门僧人品行高尚,他们严守戒律、传承佛法,他们清心寡欲,自利利他,普度众生。僧人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佛教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佛门僧人应该时刻注意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

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除了作为社会一份子要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做对社会和国家有益的人外,僧人作为宗教人员更要严守佛教戒律,比一般社会公众具有更高的道德水准。佛教戒律是佛法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僧人与一般公众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所谓“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有着坚定信仰的佛门僧人应严格自律,对于财、色、名、食、睡等五欲应勿起贪心,应清心寡欲,廉洁自重,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佛教的“五戒、十善、四摄、六度”,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核心,不光能调节身心,而且对伦理道德的完善、社会风气的净化、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而僧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身、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众生,以严格的自律精神,成为信众的道德楷模。僧人平日应有庄严的僧相和威仪的举止,走路时步履稳健、目不斜视,切忌嬉笑打闹。与人言谈时应面带笑容、语音沉稳、举止大方,切忌口是心非,欺诳不实;更不能花言巧语,毁谤伤人,甚至挑拨是非。日常行为应一切以佛的教导为依归,勤加修持,锻造完美人格,正如太虚大师所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僧人应拥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在此基础上,“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以佛教的慈悲心怀回报社会,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信众,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提升社会正能量,从而改善社会风气,对公共道德建设作出贡献,为社会服务、为人类造福,促进民族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佛教僧人应该学识渊博、精通佛理,成为社会公众的精神导师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在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文明的时候,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人们在生活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形成许多难以化解的困扰,因而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获得精神上的劝导和皈依。传统僧人暮鼓晨钟、避世清修的形象,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合时宜。当代僧人不能满足于赶赴经忏,荐死超生,更要立足现实,积极入世,凭着坚定的信仰、渊博的学识,充分利用中国佛教的“治心”功能,积极践行佛教救度众生的慈悲精神,化世导俗,劝导信众,从而成为信众的精神导师。

应该看到,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引导和实施,随着佛教界自身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天佛教僧人的整体素质比以往有了极大的提高。这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大量受过高等教育、拥有较高学历和文化层次的高素质人才进入佛门,其中不乏北大、清华的高材生,他们有坚定的信仰、丰富的学识,他们的加入有效提高了佛门僧人的整体素质。二是在国家宗教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社会各界努力下,近年的佛教教育事业取得很大发展,除了各级佛学院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僧才外,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也陆续开设了针对佛教僧人的大专、本科乃至研究生等各类学历教育班,江南大学宗教社会学研究所联合无锡市宗教管理局、无锡市佛教协会也在2009年开办了宗教社会学方向的大专班,对无锡地区各大寺庙的青年骨干僧人进行了长达三年的集中教育,目前该批学员已全部毕业,拥有了国民教育系列大专毕业文凭,成为无锡佛教界的骨干力量。因此说,随着佛教僧人素质的整体提高,他们完全应该而且有能力承担起传承佛法、化世导俗、引领众生的历史责任。

作为一种宗教,佛教通过对无常的认知,强调向上的超越理性,具有很强的心理调节功能。佛教的因果论、业报论、轮回说、三法印等核心理论,能够劝导人们冷静面对现实,克制贪欲,通过修持向内心寻求愉悦。佛教僧人应该通过讲经说法加强和信众联系,用自身丰富的学识对信众讲解深奥的佛理,在满足信众宗教信仰需要的同时,提高信众对佛教和社会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从而安抚信众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日益焦灼的心灵,消除他们对社会、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从而对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佛教僧人应该慈悲济世、勇于担当,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人们追逐物欲享受的本性驱使之下,各种非宗教行为主体竞相登场,它们打着宗教旗号,大肆捞取非法利益,严重侵害了宗教界和广大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伤害了人们的宗教感情。对此,当下的佛门僧人应该本着佛祖慈悲济世的情怀,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一方面通过投身灾害救助、医疗助残、养老助学、扶贫助困、环保公益等慈善事业,树立佛教的正面形象,另一方面则应金刚怒目,同侵犯佛教合法权益和损害佛门形象的各种行为做坚决斗争。

近年来,在所谓“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的旗号下,许多地方从经济利益考虑,把佛教文化当成产业来办,开办佛教用品商店,高价售卖所谓开光护身符,使佛门圣地沾染了浓厚的商业气息。更有甚者,有人占据寺庙,假冒僧尼,利用人们对宗教知识的无知与盲从心理,大搞看相算命等封建迷信活动,通过哄骗欺诈、威逼利诱等手段,侵占索取他人财物,愚弄民众的信仰感情,严重败坏佛门声誉。“名山被上市”、“寺庙被承包”、“僧尼被假冒”的乱象已使有识之士倍感痛心。对此,佛门僧人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应挺身而出,进行坚决抵制。佛门六度有“忍辱”修行之法,但忍辱是不生恨心,报复心,退悔心,并非对诋毁正法、羞辱佛门的各种丑恶现象无动于衷。因而今天的佛门僧人应牢记太虚大师教导,决不能做哑羊僧,而要做“海潮音”、“狮子吼”,将一切有损佛门形象、损害佛教利益的行为清除出佛教寺庙,还佛门以清净之地,这是每一个佛门僧人的应尽使命,所谓“大众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顾,罪归汝身”。

近年来,调侃僧人、强拆寺庙等毁佛谤僧现象屡有发生,严重损害佛教界利益和信教群众的宗教情感。不久前,一首名为《法海你不懂爱》的歌曲颇为流行。为此,明贤法师撰文《一位僧人眼中的〈法海你不懂爱〉》,对歌曲中调侃禅门高僧法海的行为提出批评。此事引起媒体与公众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纷纷对此发表看法。且不论此事结果究竟如何,如果因此而能激发公众对当前佛教发展的关注,唤醒社会公众尊重佛教信仰,尊重佛教徒的宗教情感,从而在时下日渐浮躁的社会心态下游戏和娱乐、戏谑佛教的心态与行为有所收敛,则明贤法师居功至巨,堪为楷模。

佛教可以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佛教能够在世界上传布至今,影响日盛,靠的是僧宝的延续。现如今,佛教之所以被某些人误解乃至诟病,与代表佛教的僧人形象,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新时期的佛门僧人,作为佛的代言人,法的传播者,“人天师表”,应当“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严守戒律,精进修持,做一个福慧双修、悲智双运的出家人,以弘扬佛法、续佛慧命,成为迷途众生的精神指引。在当今社会,佛门僧人应以慈善的义举化解人们内心对物质的过分贪求,应以善巧的智慧解除人们内心对现实的焦灼与恐惧,应以团结和谐的精神凝聚社会的正能量,引领众生,促进佛教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关于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新闻资讯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新闻资讯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新闻资讯。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