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状态被称为证悟?
现在,我要解释佛教修持的法门。首先,我要强调不同宗教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虽然各个宗教所持的哲理互异,但世界主要宗教都传达了类似的思想、类似的忠告。有一些卓越出众的人士尽管遵循不同的宗教,但都彻底转化了内在精神的状态。他们慈悲为怀、睿智英明。这意味着,所有不同的宗教传统都具有启迪人心,转化内在的潜能。
因此,无论我们喜欢与否,这些主要宗教将永远留存世间。在过去,许多人因宗教传统而受益,那么现在和未来也会是如此。因此,维持各个宗教传统之间的和谐融洽非常重要;而各个宗教之间有其共通点,此一目标就更可能达成了。一旦我们更加了解其他的宗教传统,便自然而然会更加尊重、更加欣赏它们。相互了解导致相互尊重。就佛教而言,它涉及了修心。佛教强调修心和心的转化,因为所有的结果皆肇因于个人的行为。
我们把个人的行为称为「业」。我们的未来取决于今日的行为,此乃业的法则,或称因果法则。在身、语、意三业之中,意业为上,意业的动机是关键因素。因为不同的心理动机,即使是相同的语业或身业,有时候是正面的,有时候则是负面的。在一些情况下,一般被视为负面的行为,会因抱持的动机而被视为正面的行为。因此所有的结果都取决于心。解脱是我们最终的目标,也是所有烦恼被连根拔除后的心理状态。解脱或涅槃是一种心智特质。一旦心获得完全的发展、彻底的觉醒,没有任何障碍,就企及了佛心的状态,我们称之为证悟。这也是一种心理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