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目中的高僧
通过本期法义的学习,我对导师的出家因缘、几十年的弘法经历,以及导师对于佛教的现状、发展所做的探索等诸多方面有了更多了解。
导师童真入道,一张白纸,佛法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又亲近了三位德高望重的高僧,依止善知识。导师以自利利他为人生目标,发心为大众传播正信的佛法。几十年来,风尘仆仆,舟车劳顿,为大众带去佛法甘霖,清凉法音,使人们走上解脱的道路。特别是创建菩提书院,建立三级修学模式,以大慈大悲的情怀为广大佛子指引出一条菩提大道。
时间回到两年前。那时的我学到这一课时,对导师的生平事迹非常感兴趣,因为在这之前,虽然已皈依多年,在网上点击过很多大德的开示或视频,就是没有看到过导师的。那时的我对导师是否是高僧大德抱着很大的怀疑,想着既然是高僧,怎么没看到学佛网上的宣传?后来凭借着坚定地要学习《道次第》的想法进入三级修学,那时对导师的了解也只是师兄们怎么说,我就怎么听。
偶尔在参加西园的活动时遇到导师,导师道风仙骨般地从身边飘过,心中不由得生起一种钦佩感。这种钦佩感,不禁使我的眼光追随导师的脚步,哪怕只是远远地观望。即使是这样,我的内心也还是泛出过疑惑,导师真的是名副其实的高僧大德么?记得当时学过这一课后,我的心里充满欢喜,疑惑一下子解开了:济群导师就是人们公认的低调、清净、有证量的高僧大德,我是何等幸运能跟随济群导师修习佛法。
而今再次学习这一课,我的心里依旧充满欢喜,看着看着法义,我忍不住地流下眼泪。导师与记者的对话,朴实的言语使我感受到真切如实的力量,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导师童真学佛,少年出家,青年拜师的一幕幕场景;第一次走上弘法的讲台宣讲《药师经》和《维摩经》;创办西园戒幢律寺研究所,创办菩提书院。为了使更多的人找到生命觉醒的道路,导师发大愿力弘扬佛法,孜孜不倦地奔走在全国各地。这些对我来说已经不再是远远地观望,而是真切的体会。我体会到导师是在用心、用大愿力去唤醒迷失的人们觉醒。
在这将近三年的修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导师用他自己修学的高度,站在高处慈悲地俯瞰着我们。他深知每个人修行解脱所需要具备的条件,他努力为大众创造这些条件,我也是受益的广大学员中的一员,感受着导师带来的法雨滋润,内心越来越柔软。每日聆听着导师的法音,每日观看着导师的法语,逐步感受着、观察着导师的弘法足迹,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一点点拂去心灵上的尘埃,一点点地积累着对法、对善知识的依止心。
此刻眼泪悄然滑落,来自心田里的涌动,来自对过去无知的忏悔,也来自对导师依止之心的自然流露。我真切地感受到导师的不容易,感受到导师为弘法的操劳,感受到久远劫以来导师寻找游子的艰难。已不仅仅是同喜班初见时的欢喜,更多的是对导师为实现弘法大愿而日渐消瘦的感恩。此时的我,内心可以坚定有力、毫不犹疑地说:导师就是我要寻找的大善知识,我将尽未来际地依止导师修学,直至成佛。
观念的转变直接带来了心态的转变,八步骤三种禅修在悄然照见真实的自己。这种照见,也逐步转变为我对导师认知观念的转变:从怀疑到疑惑,再从疑惑到坚定。导师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高僧,也是具三学、具十德的善知识,更是寻求我、呼唤我、拔济我、解放我的恩人。
此时,脑海里一直回荡着《十法经》中的文字:于久远驰骋生死中寻求我者,于长夜痴暗睡眠中醒觉我者,于陷溺有海拔济我者,于三界牢狱解放我者。我入恶道,示以善道。我有疾病,为作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