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慧法师:般若 那些自利利人的智慧与慈悲
前段日子,喜好印度剧的朋友将一部《佛陀传》刷爆了朋友圈,豆瓣评分高达9.2分。
剧中悉达多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让人不安静,宫廷内的阴谋争斗,国加间的利益争夺,社会阶层之间的歧视虐待,老弱病残者的身心恐惧与痛苦折折磨,无不让他力所不逮。而面对儿子罗睺罗纯真无邪的婴儿脸,他更不敢想象以后罗睺罗长大了,也要被培养成能征善战的刹帝利、成为挥刀砍人的所谓英雄。
在不断地探寻之下,悉达多终于明白,生命的终极问题不是贫富,也不是贵贱,更不是权力,而是每一个阶层的人都有属于他们的痛苦,所有的人都逃不开生老病死的痛苦——苦才是人生的根本问题——要想帮助所有的人,他就必须找到解脱痛苦的办法。
终于,在某个夜晚,当他抬头看见天上的启明星,内心的束缚豁然开解,原来这世间之所以有贪求的过盛、嗔恨的业火,都是因为不解世间的真相,更不曾因这真相而对众生发其救助的慈悲心。
这这通达真相的道理和救助众生的慈悲,并不是分隔的两个不同的修行,这二者实实在在的是般若的一体两面。
般若,如果从其假立的名言名相来说,是指拣择诸法的正邪、通达五种明处(内明、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的智慧。在六度中,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得到这种智慧。
也因为如此,般若也分为三种:
⑵通达世俗慧:谓善巧五明处慧。为了能够调伏不信圣教的人,应求声明及因明处;为欲帮助已信者故,应求工巧及医方明;为了自己修行能够有所成就,应求内明;前面的四明是为了慈悲心的展现,后者则是为了自利的通达。
⑶通达饶益有情慧:通达能够使一切众生修学善法的法门。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智慧的根基其实是为了广利有情,而智慧的来源则是广泛的闻思。诚然,真正的智慧生起的不应该只依靠文字或语言的描述,但是,这种文字、语言并不是无因无缘的。这就好比火的生起,需要热量达到某一数值方能现起,然而在火生起之前却未必有火的相貌,如两块木头本无火种,却依摩擦而生成火焰。
同样的道理,文字和语言里面确实不可能存在智慧这种无我相、无人相的般若实相,但是其生起的正因恰恰是不断修学佛法和熏习正法的过程中加强的善法种子,由是久久方能发生由分别心到无分别法的转变。
所以,修持智慧、获得般若、成就圣道,必不可埋头只知道念佛、打坐,而需真实依靠广泛可靠的闻思方能达成。
而这种智慧本身,与慈悲的相互增上也不可忽视。正如《佛陀传》当中的一幕:
佛陀回到迦毗罗卫国后,耶输陀罗没有到王宫外迎接,而是在寝宫里等着他来兑现自己“回来”的诺言。佛陀果然到寝宫来看她,他坐在床上,她坐在他脚边,7年的等待,丈夫终于归来,却已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她内心的忐忑和惶惑是可想而知的:“你不会再回到我和罗睺罗的身边了?”佛陀说:“如果我只顾虑你二人的悲伤,那些世间受苦的众生怎么办呢?这整个世间就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