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居士:观察嗔心的危害


许多人在遭遇不如意的对境时,例如别人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或者妨碍我们达到某个目标的事情等,心里往往会生起不满和嗔恨。嗔恨心生起的当下,内心的安乐就会荡然无存,即便此时我们的身体处在富丽堂皇的宫殿,或者拥有上亿的资产,这些都不可能丝毫减少自己内心由于嗔恨而体验到的伤害和痛苦。嗔恨越强烈,痛苦就越强烈;嗔恨越微弱,痛苦也越微弱。对外境的嗔恨就像燃烧在心头的一把火,可以将我们辛勤构建的安乐殿堂顷刻间焚为灰烬,并使我们置身于犹如地狱般的痛苦境界里。

在此世间,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安乐、躲避着痛苦,甚至连在睡梦中也是如此。绝大多数人,都将快乐与痛苦的原因归结于外境是否如己所愿。实际上,这只是愚人的见解和行为。大觉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快乐和痛苦的始作俑者,永远都只能是我们的自心对待外境的态度,而不可能是外境本身。要想离苦得乐,就必需断除自心对待外境的五种错误态度——贪嗔痴慢嫉。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带给我们痛苦和灾难的五种错误态度中,嗔恨心实际上是我们获得安乐的最大敌人。《大智度论》说:“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处在强烈嗔恨状态的人甚至会彻夜难眠,内心没有一丝一毫的宁静和安详,如同在沸水中炖煮,体验着难以忍受的刺痛。外境美丽的鲜花根本不会引起他的半点愉悦,动听的音乐也丝毫不能减轻他的痛苦,可口的饭菜在他嘴里也失去了滋味。

观察很多人和家庭,都在不时地受着嗔恨心的危害。譬如,某君正准备乘着节日携妻子和小孩欢欢喜喜地去看望给父母,谁知妻子却因为一点小事不顺心就不高兴,继而大发雷霆,一发不可收拾,结果使得全家乃至父母在痛苦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节日。事实上,他们一家并不缺衣少食,也不是没有住房,毁坏他们一家人幸福的唯一原因就是对待不如意事情的嗔心。假如妻子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不顺心的事情,一家人就会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一锅粥”,事实上,一个微小的嗔心也会毁掉自己和别人几个小时、几天、几月、乃至几年甚至一辈子的安乐。所以,《佛说遗教经》说:“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

如果一个人具有爱发火的毛病,那么可以肯定地说,这个人的一生都将在连续不断的痛苦中度过,根本不可能得到什么安乐,即便这个人拥有一些外在的财富和受用。爱发火的人常常被内心的嗔恚所驱动,与身边的家人、同事、朋友等发生冲突,事过之后,内心也会一直处于愤懑之中,久久不能释怀,似乎所有安乐和喜悦都已经远远离开了他。发火之人,无论外表穿着多么考究,也显不出丝毫庄严;发火之人,无论其睡的床有多么柔软,也感受不到半点舒适,相反,会辗转反侧,如处荆棘之中;发火之人,会摧毁自己的健康,患上高血压、心脏病、失眠症、精神分裂症等。医学研究报告说,发火之人的体内会分泌一种毒素,如果将这些毒素收集起来,足够可以毒死一只白鼠。

生起嗔心的人,脸一刹那之间就变得非常丑陋和凶狠,犹如毒蛇,使得周围的人看了之后,内心对其自然产生恐惧和慌张,唯恐避之不及;生起嗔恨心的人,嘴里会说最难听、最刺耳、最恶毒的话语,欲置嗔恨的对境于死地而后快,犹如毒蛇喷射毒气;生起嗔恨心的人,心里已经丧失了理智,行为上就会丧心病狂,会做出种种摧毁自他的举动。

生起嗔恨心的人,刹那之间就能改变自己身边的“气场”,可以使得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种种恐怖的气氛,并使得处在这个氛围中的人感受种种不安和惊恐。佛经里面曾经记载了一个嗔心极大的恶神,说由于其嗔心极其猛烈,连小鸟飞过其住处的上空都会吓得坠落在地。事实上,我们中的很多人,在家庭生活中,都生活在“恶神”的周围,感受着种种恐慌和畏惧。由于家庭的某个成员爱发火、吹毛求疵、动则得咎,使得整个家庭成员的心,犹如受惊吓的小鸟般,惶惶不可终日。佛经里说,爱发火之人,即便来世能做人,往往胆子会特别小,而且特别容易受到惊吓,因为前世用嗔心使别人感受惊吓的缘故。那些嗔心特别猛烈的人,佛经里说,命终之后,就会堕入地狱,继续感受嗔心所招致的种种折磨。

无论什么人,一旦内心具备了嗔恨、发火的习气,则将给他人制造无尽的灾难,招来周围人的怨恨。《入菩萨行》中说:“嗔令亲友厌,虽施亦不依。”这句话是说,嗔恨会令自己的亲人、朋友厌恶自己,一个爱发火的人虽然给予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以钱财等,但是他们也不会真正依附这个爱发火的人,反而会从内心深处厌倦这个人。又说:“纵人以利敬,恩施来依者,施主若易嗔,反遭彼杀害。”即使一个人有布施的习性,用种种财物布施来依附的人,如果这个布施的人对受施者经常发火,则受施者心里也不会感恩,相反会生起怨恨,甚至会杀害布施者。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发现,虽然丈夫为家庭挣了很多钱,但如果具有动不动就发火的毛病,则也会招来妻子和儿女极大的厌恶和痛恨。一个单位的老总,即便发给下属很多奖金,如果具有对下属随便发火和斥责的毛病,则手下人不但不会感激他,反而会怨恨他。

观察世人,整天忙忙碌碌。为了多挣一点微不足道的金钱,常常能披星戴月;为了获得一件无足轻重的物品,往往能废寝忘食。可是,对于潜伏在自己心中的嗔毒——这个无数次带给我们痛苦、无数次摧毁我们安乐的敌人,为什么不去真诚地下功夫断除呢?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大德居士

大德居士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大德居士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大德居士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大德居士。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