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煜法师:修行从“修不行”开始


修行,其实是从“修不行”开始的。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妄想本是虚妄的,

不需要强去对治,

只要远远的看着,

它自然会消失。

修行是从“修不行”开始的

修行,其实是从“修不行”开始的。各位在炎热的夏天里还来此打坐,皆是为“有所求”而来──希望在心理、生理上有所改变。但是真正的修行,却要从修不行开始的。

先松再紧

现代的人学打坐,常是该紧处不能紧,该松处不能松,故打坐只是装模作样、滥竽充数而已。像现在这么多人在打坐,但真正能用上功夫的有几人?我很怀疑!

松与紧的对比,可以用“上发条的钟”做譬喻:发条愈紧,愈往内收,愈收愈小。打坐时身心内敛的过程,就像上发条,愈上愈紧,愈收愈小。但怎样上发条呢?就是用方法而已!

然而上紧只是一面,放松则是另一方面。要松才能紧,很多人虽很想让自己紧,但因为不会放松,所以该加紧处也不能加紧。这像翘翘板一般,这边上,那边就下,不能期待只一边上,而另一边不下。加紧是上,放松是下,但就一般人的习性而言,要先会放松,才能加紧。所以今天要教各位的,不是如何加紧,而是如何放松。

无心才能松

很多人也希望放松,但不知如何是好,结果只将自己绷得更紧;要放松,其实很简单:只要一切无心!以下且以四项说明:

首先、身体要放松:有些人腰一挺起,小腹就在用力,这是不对的,小腹要先放松。有些人肩膀会用力,因为结手印,肩膀便不自觉地向后弓或向上耸,这样便使关节卡紧了。故上坐后要检查身体,看有没有那个部位未放松。放松最简单的原则,就是不要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用力,甚至完全地不管它,才能真正的放松。有些人打坐时,会有酸、痛、冷、热等异常现象,若因此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上面,反而更无法放松;但若能了解到那是每个人都将经历的过程,就能以平常心看待它、接受它,身心自然宽松!不要用任何方法来对抗酸痛,因为既有对立的心,便不可能放松。

第二、外境要放下:现在人多,天气又闷热,这要能接受它。有些人会在心里嘀咕,为什么要录取那么多人,人多空气当然不好。既然你来了,且已进了禅堂,就要去接受现前的状况。天气热,空间狭小,这虽是事实,可是我们的心也不要被外境所转。有些人还会因为周围的人打坐不如法而起烦恼心。其实,初学者都是这样的,或者昏沉,或者散乱;但坐得好坏,那是别人的事,你不要受他影响。另外在这里打坐,可没有在家里舒服习惯。虽修行不一定要吃苦,但要能对治我们的习气。在这里住得不舒服,不表示这里不好,它只是与你的习性不相应而己,所以不要老是怀念家中的光景。还有一些人会对监香法师有意见,他话讲得少,会有人嫌他太冷漠;话说得多,也会有人嫌他噜嗦。再怎么做,都不可能让每个人满意。所以这些外境,不管天气或人,要尽可能不受影响。

第三、要放下妄想:打坐当然是希望不打妄想,但有些人却因害怕妄想,讨厌妄想,反而不能安心用功。其实妄想可说是自己向来的好朋友,因为从小到大,它便与你打成一片;而现在要打坐了,就把它当成魔鬼,这实在有欠厚道。妄想既是自找来的,故不要敌视它;只要不理它,继续数息。则妄想既自己会来,也会自己走的,不需要与它对抗。

若期待一打坐就要超凡入圣,绝无妄想;其实这才是大妄想。我们应该努力于用方法,但不要用太高的标准来苛求自己。如把标准定得太高,则妄想一来,就觉得被打败了。若以这种方式打坐太辛苦了,也不会有进步。妄想起落时,就让它自己来自己去,顶多把它当成陌生人,而不需要把它当敌人、魔鬼。我们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想虽不免会有,但重点在于怎样很快地舍掉妄想而回到方法。妄想不会赖着不走,除非你不用方法。很多人错以为因妄想太多而不能用功,这其实是自己放不下妄想所致。

第四、放下得失心:每个人都是抱着“有所求、有所得”的心来打坐的,但是“得所求”是修行的“果”,而非进步的因。我们常说:“水到渠成”。只要一心一意用方法,自然会有那样的成果。因此,须用心于因的努力,而非果的期待。不要有守株待兔的心理,也不要浪费心神于比较,上一枝香与这一枝香坐得如何如何?

打坐或会有浮光掠影的现象,有好的感受,或异样的光采,其实这些都是瞎猫碰到老鼠,没来得及抓紧它,它就溜掉了。很多人都是这个样子,才开始高兴,它就没有了;有人很在意自己打坐是在什么境界?好境界!赶快给它贴标签,是初禅?还是二禅?坏境界!赶快问原因,为什么会这样那样?像这样的心怎能安定?不着魔已经不错了。真正的打坐不能求境界,禅宗常讲“见性”而非“见相”;境界再怎么好也是虚妄的,是相而非性。能体验到超然不动的心,才与“性”有些相应。

心无所行

因此,修行是从“修不行”开始的。行是行动,手动脚动,心有所求。佛法中常讲“受想行识”,以意志去抉择我们所求的境界,那就是行的原意。真正的修行用功,是不能“行”的──必不取舍、不分别、不造作。故修行若有进步,必是从“不行”中得到的。

打坐该放松的地方要放松,该不行的地方得不行。不怀得失心,而一心一意用方法。最紧处其实也是最松处,方法用到最后,虽有方法而不觉得有方法可用,这是最后的统一状态,即所谓的“三昧定境”。

今天所讲的,偏重于在修定的方法上来调松紧。如果是以参话头或其他方法用功,那又另当别论。希望各位在这三天里,还是以调松紧的要点来专心用功。于用功一段时间后,自然会使过去听闻的佛法──闻思的种子,在心中产生统合作用。过去听的佛法因零零散散,故没有力量;但经过一心一意用方法后,这些分散的种子便能由凝聚而统合。在统合的当下,将会有茅塞顿开的觉受,这也是从紧而松的体验。不过,茅塞顿开的体验,是可遇不可求的;故我不愿意说得太多,希望各位还是用渐进的方法来用功,妄想杂念消除了,该来的迟早会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