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耳注意,如理思维而听


进入同修班已近一年,学习以观听视频为主。在和大家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师兄提到,看视频不容易安住,有的师兄没有整块时间,就在路上听音频,或干脆直接看文字版的材料,我感觉非常可惜。今天把自己的感受分享出来,希望对师兄们有所启发,哪怕是点滴。

对《道次第》的向往,在同喜班就不断听到前辈师兄的分享。导师在“《道次第》修学意义”结尾也说到:我看弟子的标准,就在于是否用心学《道次第》,凡是没有在这上面下功夫的,都不能算是我真正的弟子。这句话分量很重,我牢牢记住了。

慧诺师兄分享过自己看视频的经验,直接用导师的某一句原话来作为段意,非常随喜赞叹师兄。但自己好像没这个能力,而且也不愿意停下来或倒回去,打断连贯性,就沿用自己的方法,能记多少记多少,感觉有空缺的地方就留下空白,这样观听第二遍时基本能补上。

一般第一遍看完后,我会回顾下自己的笔记,重点的地方和特别有感触的地方标上记号,这样对本期法义的大意基本有了框架,就已经可以指导自己的心行了(这点要非常感恩智麒师兄的分享给自己的启发)。

第二遍之前,再看下笔记,这样下来。两遍基本上没有什么遗漏,但这时做导图的话,还会比较心虚(我试过一次,因为小组共修前时间不太充分,没有看够三遍)。

第三遍其实是我最享受的时候,可能得益于以前看文艺片的习惯,一个人在家里,打开射灯,静静观看,不放过演员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这样的一部电影就是一个人生。《道次第》中提到“属耳注意,如理思维而听”,这一遍就是带着问题听,每次都深深折服于导师的逻辑性、条理性,每次都是在和导师进行心灵上的连接,认真体会导师的心情,仔细捕捉导师的每一个表情,微笑、叹气、皱眉等等。当然,这个过程的享受远远超过了以前看电影的享受,因为每一次观听,都是在跟智者对话和交流。

导师在“闻法规则”中提到关于净观的修习,“这种观想对我们的修行和学习究竟有多大意义”,当时导师表情非常凝重,话语简单却意味深长,当下就震慑到我。于是在那一周,自己一有机会就观想山河大地都是净土,一切都很美好,那种感觉太愉悦了。有段时间下班路上,想到回家可以听导师开示,和导师“交流”,整个人都要飞起来。

这样做的益处就是,自己对导师的讲话方式太熟悉了。生活中遇到大的对境时,就会自然观想起导师。

记得今年三月份,自己突然回忆起过去,陷入痛苦不能自拔,一股撕裂般的疼痛。我以为自己早已放下了,可那种痛感却历历在心,一时难以出离。调出正见,因缘因果无常无我,感觉过于牵强、生硬和苍白无力。

那一刻,突然就想起了导师,一袭灰色僧袍,坐在对面,看着我,只是淡淡地笑着,什么也不说。我的眼泪哗哗地往下流。仿佛听到导师叹了口气,“你过去生的眼泪,比四大洋里的水还多”,我眼泪更是止不住地往下流。“不要想那些了,那只是你能记得住的一个梦。”导师的口气充满了慈悲。“此生不出离,这种痛苦将永无休止”……总之,那天关于梦和现实的问题,我从前往后、从古至今、翻来覆去地思维,对“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好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样在上期学到念死无常时,导师提到过去的一切都是影像,和做梦没有区别,留下的只是爱恨情仇、酸甜苦辣的感觉,自己就特别能够接受。

如果听到师兄们分享见到导师的情形,导师讲的话,我当时就如身临其境,很有加持,因为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导师当时的表情和语气。有次观姝师兄在电话里讲她见导师的情形,我这边眼睛就一片朦胧了。

这样的观听效率很高,想跑神都难。观听三遍做出来的导图基本和标准导图差别不大了。这个过程发现,导师的开示很连贯,循序渐进,接受导师开显的正见也就顺理成章了,绝不会有任何突兀生硬之感。

比如修习依止善知识,暇满义大,念死无常,包括本期的地狱之苦。因为这种观听方式,对导师的感恩心和信心,对暇满人身的珍惜之情,紧迫感和恐惧感很自然地生起,不会感到牵强。

最近总结自己在反复闻思方面和运用方面要下功夫,就是要不断思维和反刍,而不是当期学过后就万事大吉了。轮番修很重要,时间久了不去忆念,心行确实容易退转。前两天重新温习前面内容,特别是引导课的内容,感触犹深。

每个人方式不同,但观听视频三遍是基础,这个无论如何是不能减少的,自己理解就是这三遍是很专注、很走心的三遍,稍有走神,那三遍肯定是不够的。

一分听话,一分收获。上个月开始辅助员上岗,跟组,重新学习《学员手册》,才发现自己离真诚、认真、老实差得是那么远。对导师的依止更多是口头上的,自己的智慧和导师相比相差十万八千里,可我还是经常随顺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导师的教导,简直愚痴至极。

凡夫心刚强难调,但不调没有出路,凡夫心也是无常的,遵循因缘因果的,自己多创造善缘,也不是不能克服。

启白三宝加持自己依止导师,依止两套模式,走出凡夫心。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菩提书院

菩提书院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菩提书院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菩提书院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菩提书院。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