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真理,勇往直前


本周学习的内容是佛教徒的人生态度,出世还是入世,无情还是多情,随缘还是进取。

一般人对世界有两种态度:贪著或厌离。西方宗教普遍认为尘世是短暂、虚幻的,天堂才是永久的归宿。印度宗教的核心思想是轮回解脱。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宗教和印度宗教两者都有“出世”的情怀。佛教起源于印度,由于出家的制度,也容易让人以为佛教是出世的,甚至是厌世的。

通过学习我知道,声闻乘要发起出离心,但出离跟厌世是不同的,也令我对出离心和厌离心分辨得更清晰了。以往受外界影响,加上错误认知,以为厌世就是佛教所说的出离。学到这里才真正认识到,厌世是消极、被动的,而出离是因为看到以迷惑和烦恼为基础的生命,本质是苦的,所以要出离迷惑和烦恼。

小组讨论时,净培居士非常赞叹我们出家人可以放下世俗情感,去追求生命的真相,战胜自己,成就圣贤品质。这是需要勇气,也是需要智慧的。

我没接触佛法的那些日子,虽然也一知半解地听过一些“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之类的话,但现在回想起来,似乎都是遇到苦难时,解决不了后用来搪塞自己的说辞而已。导师开示了随缘与进取的正确观念,也令我以往的一些感受得到了正向的调整。

我以前认为的随缘似乎就是随便、随他去吧,事情难解决时,就会说,随缘吧。这显然是消极的,消极了就不会努力。而佛教的随缘和进取不是对立的,是相辅相成的。随缘是让我们了解因缘因果。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相,一切存在都是条件的关系,这种条件的关系,它是相互的。我们一般人对世界或者事物的认识,多半离不开我的感觉和需要,但事实上,它不是客观的。随缘就是跳出自己以往错误的感觉,以正确的认识去看世界。小组共修时净培居士分享到,我们应具备一种理性、开放的心态,客观如实地看世界,摆脱以自我为中心,认清事情因果之后,做出智慧选择。

大乘佛教是要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发起菩提心,不但自己要出离,还要帮助无量无边的众生出离迷惑和烦恼。所以,真正的佛教徒是以出世之心积极行入世之事。

记得从发心出家的那一刻起,我对世间的名利和金钱似乎就看得很淡了,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都呈现一种无力的状态。父亲看见我当时的状况后就和我辩论,难道学佛就是什么都不做了?世间人看我当时的状态肯定是消极的,当时我也审视自己的内心是不是有消极的成分。结果是,有的。

对佛法一知半解显然是不行的,不管出家在家都不能给佛教带来不好的影响。我当时就去附近寺院请教善知识,该如何面对这种心态。善知识和我讲的,也像导师所提到的一样,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法师又举个例子说:在家、出家修行就如同煮饭,水多了可以当粥吃,水正好可以做米饭,如果水少了饭就夹生了。当时我也深有感触,马上转变了当下的心态。就像导师所说:要以出世之心积极地行入世之事。

这节课的学习还解开了我出家以来的很多心结,比如家人在对我出家“抛弃”他们时的不解。

从他们的标准看,出家人放弃世俗的情感,放下对五欲六尘的贪著,是无情的。但以佛教的标准来看,出家人因为看到世俗的情感是有染污的,所以放下这种情感,去建立一种没有染污的情感,一种无私、无我和无限的慈悲大爱,这是非常有情的。

当时我也就这个问题问了其他善知识,出家后放弃父母是不是不慈悲。善知识开导我说:在家照顾自己的父母是小爱,出家后一切众生都在等着我们去照顾。正所谓: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要具备一种无私无我无限的慈悲大爱。

当我编辑好这篇分享稿时,第一时间发给了我的父亲。过了许久,父亲回了一条简短又有力量的消息:孩子,放心大胆地走你选择的路吧!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体会到,要珍惜这一期来之不易的生命,努力将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光和热,时时提醒自己,端正修学态度,具备佛教徒应有的目标和方向。尽未来际学习并实践无私、无我、无限的慈悲大爱。

感恩大家的聆听。弥陀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摄心猛利者。我于尔时随所应度而为现身放大慈光。令彼安隐离诸疑怖。或示神通种种变化。或复令彼自忆宿命所径之事所作善恶。或复随其所乐为说种种深要之..

我姐姐的姓名叫刘素青,那个青没有三点水的那个青。后来我剖析完我自个的姓名,我给我姐也剖析剖析,那个素我俩是相同的,没说的,那我想我姐这个青怎样说,那我就想,青出..

18日刘素青大姐打电话叫我到她家,我看到她体能比二周前虚弱了很多。我问她:姐你要往生了吗?她说:是。下午一点,她的家园黑龙江省双城的助念团来30多人。大姐坐起来,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三皈五戒仪式在寺庙或者安静的地方可以举行皈依的仪式。没有这个条件,你可以自行在佛面前行皈依礼。因为皈依是心的皈依,就算没有人证,但佛却是无所不在、全知一切的,只..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

行者若未经灌顶授法,发愿修持此大悲心咒,应先于佛前合掌虔诵大轮金刚陀罗尼21遍,即同入坛,易得成验,不成盗法。此仪轨为趺坐结印修法,以期三密相应(手结印、口诵咒、..

《大乘起信论》白话马鸣菩萨造梁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明憨山德清禅师直解中华习教沙门超然白话沙门来华白话证义我以生命皈依那穷尽十方的,具有最殊胜意业的正遍知者;其身业..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我现在善根回向,愿获得普贤菩萨殊胜的行愿。既然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样随喜、赞叹,我们的贪心、欲望就生起来了:“我今天把所有的善..

关于菩提书院

菩提书院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菩提书院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菩提书院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菩提书院。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