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行走在安全的路上


我有一个想改掉的坏习惯,想纠正了很久,但始终也没能实现,就是花太多时间在手机网络小说上。没学佛法的时候,还不觉得这个习惯有什么不好,挑的都是排行榜居前的,这些小说,以武侠和穿越文为主,都是阅读者上千万,文字上百万,篇章上千章,读起来感觉很爽!现在学了佛法,每每到共修时总发现看法义的时间不充分,回答辅助材料的问题不深入,原因是太多时间花在看小说上,只是满足每周3遍要求的量,基本不会再多花时间了。法师说过,“听一听,不等于就是闻思了。听要得闻慧,思要得思慧,才有用。”要达到闻慧、思慧,是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思考的,这个时间明显投入得不够。

反思自己为什么这个习惯改不掉?同类的,我也听到师兄有说时间花在追剧上,或是看电影上,打游戏上,明知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很容易陷入进去把时间花掉了。有时也会问自己,看这些对人生能带来什么收获吗?知道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知道只是爱恨情仇的演绎,知道只是财色名利的追求。但是因为情节悬疑的设置,因为脑洞大开的环节,因为想知道最终人物命运,就这么被一步步拖进故事情节,拖进去大把时间。也知道这不是在修“定”,因为不是安住在善所缘上,但好不容易控制住没几天,长假期间又会去看网络小说了。

我以为自己时间分配合理,不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交给看小说,比如地铁排队等候的时间、路上坐地铁的时间;吃完饭后的半小时,得让食物在胃里消化一下吧,想着休息一下再看法义,那就先看看小说吧。安住的整段时间交给看法义,比如晚上的时间和周末的时间。我以为到了时间就能够完全转换频道,直到这一课,导师说:心是相似相续的,念头时时变化,但有延续性。

我在事实面前发现,看小说的心念是轰轰烈烈的,热闹纷呈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故事纷至踏来,是休闲的,是看着玩玩的,是脑不入心的。而看法义的心念是要清净的、平和的,是要聚精会神的,要入脑入心的。在看完小说的状态下看法义,其实是不能安住的,因为心念是相续的,它有延续性。思想还停留在前面,忆念着前一个环节,发现故事内容还不错,本来只想看一集,看完去看法义,后来就跟着情节走了,一集追一集,恨不得一下子全看完。看法义的时候告诉自己要不做覆器、垢器、漏器,但心依然会散乱,因为法义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的是微言大义,有的是细微之处有真趣,一个分神,就会法理已过;导师的语调也不会慷慨激昂,时间一长,还会陷入昏沉。

导师说:座上观修和座下修行两个部分,是一个修行的整体,缺一不可。平常都是在散漫、放逸、懈怠中,那你打坐的时候一定是坐不好的,因为我们的心是属于一种相续性的,念头像流水一样,平常打坐的时候出现的妄想,一定也是我们在生活中最执著的一些事情,我们平常做的事情,这些妄想就会带到座上。如果在座下过着如理如法的生活,在座上自然心也是很容易安定下来的。修行有座下和座上两个层面,但用心要统一起来,真正的修行是在行住坐卧之中,要打成一片,这个是很重要的。这段话突然让我想明白了这个一直想改、却始终没有得到改善的问题的关键——心念是相续的。?

下定决心,相对休闲的时间也不能随性而看,不能再以为这个时间段我随便看看好了,放任自己。这周有意识没有再看网络小说,多看看高僧大德的传记。在佛陀传中,看到那句“就像看牛童照料水牛的伤口,一个比丘也应该看管他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好使它们不会在散乱中迷失……就像那牧童会找安全的路给水牛行走,每个比丘都避免那些会引起财、色、名等欲望的场所,如酒寮、剧院。”我不由联想到,避免那些会引起财、色、名等欲望的方面,对如今社会的我们,还要远离网络成瘾。

我还想到了善医师兄讲过的一个例子,吸食毒品是一次都不能有。有的人认为吸一次不要紧,好奇心去试一次,以为不会上瘾,肯定能戒。事实是只要有一次注射或吸入毒品,就催毁了人体的交感神经,永远不会再分泌多巴胺,必须借助外力,才能获得快感。这就好比电压一时太高,烧坏了二极管一样,把交感神经摧毁了!一切使我们成瘾的东西都是有害的,因为会让我们掉落到迷惑的系统中去。清醒的是不会成瘾,我们的目标要摆脱黏着,摆脱贪爱。

如今回想,每一次共修前的仪轨,每一次义工行的前行,每一次皈依共修前的仪式,以前认为那是不太重要的,只是一个前行,只是一个过场,晚到、不参加都没什么要紧。现在意识到那是让心渐渐安住的过程,因为心是相似相续的,有了这些仪轨,我们的道场才能清净无染,我们的心才能安宁和乐,我们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到正行,集中到导师的说法,才能收获法喜。每一次共修、护持仪轨,不是可有可无,前行仪轨不是可参加可不参加,不让凡夫心有过多的占据时间,因为那是让心渐趋安住的过程,因为我们忆念什么,就会成就什么。要时时提醒自己,让我们的心行走在安全的路上。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成佛之道药师山紫虚居士前言:在前《药师山通讯》中,笔者曾经提及成佛之道概分五阶段,本文将此五阶段中最重要之处提出说明,以为画龙点睛之作,给有缘读者参考,请多指教..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说疗痔病经唐(táng)三(sān)藏(zàng)法(fǎ)师(shī)义(yì)净(jìng)译(yì)如(rú)是(shì)我(wǒ)闻(wén),一(yī)时(shí)薄(bó)伽(qié)梵(fàn)在(zài)王(wán..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关于菩提书院

菩提书院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菩提书院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菩提书院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菩提书院。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