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氛围”和“引导”的思考
感恩心慈师兄发心,对辅导员传帮带的推动。重新学习了导师《走进菩提书院》的开示。
其中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氛围,二是引导。
导师一直强调氛围的作用,也一直听很多辅导员说氛围对于同喜班的师兄很重要。联系自己也感受到,一个有着良好氛围的团体是每个人都愿意亲近和加入的。所以在带班初期就发愿,先好好地把氛围营造起来。
如何营造氛围,做了三方面的思考。
一是把心打开。班级一开始成立,陌生的人就由此因缘“绑”在了一起。但在世俗中,大部分人在陌生人面前都是有所保留,不愿意完全敞开的。而三级修学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心灵家园,这意味着不仅对外我们是没有围墙的,我们每个人彼此之间也不要有围墙。佛法是修行,是检视剖析自己。如果不能坦诚相待,谈何分享,谈何互助呢。
但如何让大家敞开,我感到辅导员自己敞开是一个开始。当我愿意向大家敞开的时候,愿意把内心的感受体会一丝不留地和大家分享的时候,大家会感受到这种真诚和安全。我觉得这是一种能量的互换,彼此的交心。接下来师兄们也会开始分享,开始敞开。
辅导员也是凡夫,一样会有所包裹。这时可以思维辅导员的定位,作为一名服务者、分享者、辅助者,辅导员其实和师兄们是平等的。而这种分享和服务唯有从内心发起,真心地希望自己的言行可以对师兄们有所帮助,把这样的慈心调动起来,才有可能感染和打动师兄们。我也会做一些观想,观想师兄们就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是和自己很亲近的人。在很亲近的人面前一般最容易敞开,尝试下来,觉得很有效果。
二是学员间的互助。为什么集体力量会比一个人的力量强大,就是因为有粘性,有互相的拉扯和推动。对凡夫来说,我们都希望别人能拉自己一把,而自己主动去拉别人的意愿并不是特别高,当然也有人天生很热情。对班级来说,也不是每个人都天生有这样的热情,那如何调动班级的积极性?
在学到班级服务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对班级每位成员定位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可能是从小接受的教育及社会理念,内心对学员、班委和辅导员的设定是不一样的,总觉得班委和辅导员会比学员更高一级,更重要,会忽视学员对一个班级的重要。
深入思维后明白,一个班级,无论哪个角色都是缺一不可的。班级就像一艘大船,辅导员把握方向,就如舵手;班委要发挥重要作用,就如大副、二副;而学员就是一个个水手。一艘船要稳当地在大海中运行,是舵手重要,大副二副重要,还是水手更重要?其实都说不上来,因为缺一不可!每个人都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整个班级。
意识到这一点后,就决定在学班级服务这一课时,加入每个组的小组共修,把自己领悟到的这一点和大家分享,希望引起共鸣。这样做后,所有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一方面,班委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另一方面,学员们也不会因为没选上班委而觉得无事可做,可有可无。再一方面,彼此也达成共识:辅导员并不特殊,也是整个班级的一分子,不是领导者,也不是决策者,是和大家一样共同议事、共同努力和成长的。很感恩班级师兄们这样互助和彼此关怀体贴,让整个班级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三是辅导员如何打开自己的心。辅导员也是凡夫,在带班过程中也会有情绪低落和烦恼的时候,如何化解以至于不影响大家?这就要反复思维为什么要做辅导员这一问题。
从自身来说,承担辅导岗位,本来是自我的成长和历炼,在困难和挑战中突破狭小的心量和有限的智慧。因为有挑战有困难,所以有成长,所以要把挑战当作正常,当作礼物和契机。
对学员来说,一个班级的修学,需要辅导员这样一个角色来帮助大家一起成长,引导大家熟悉和掌握模式,关心和体恤师兄们,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这是学员的需要。虽然辅导员自己也有烦恼,可是深入地自他相换后,确实有可能让这样一份慈悲和责任感从内心生起,克服烦恼的影响。当然也不是一次就能做起来的,烦恼力量大的时候,还有可能主宰自己。但是反复训练几次,是可以慢慢做到的。
以上是对于氛围的思考,接下来是引导。
引导的重点,经早上共修,大家的分享让我觉得很受益,总结下来就是自觉和互动二字。
所有的陪伴关爱,到最后都是要引发大家自觉地修学。如何才能自觉,就是要意识到我为什么来学佛,为了谁来学佛,怎样才能达到最初目的。真的要对自己的生命深度思考才能明白,否则很容易陷入世俗的学习中。真正意识到生命中的痛苦,才能发起想改变自己的心。接下来,怎么学佛,是不是要安住在三级修学好好学,这涉及对三宝和三级修学的依止。我个人体会到,辅导员自身对三宝的依止和三级修学模式的熟悉、领会和信心尤其重要。自身有保障,才能做到有效的传达和引导,这就需要平常修学精进,义工行中对模式熟悉、接受和依止。
那么互动,建立在氛围和自觉的基础上,首先需要有良好的安全的氛围,才愿意去互动。互动的效果好不好,又取决于自觉。自觉地修学,做好自修和小组共修,那么班级共修的互动就是自然而然的。
所以对我来说,一方面要加强修学,真正认识到佛法的重要性,认识到修学对于生命的意义;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模式的学习、实践和领悟;最后就是要搞清楚辅导员的定位和职责,从而确认发心和如何用心。
愿此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愿听闻到更多关于营造良好氛围和提供有效引导的分享。愿和大家同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