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休和尚:从神童到开悟后的癫狂
一休禅师
我们这代人,动画片看得少,《聪明的一休》是那个时候最具有影响力的一部动画片。他对于我们这些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来说,是一个记忆符号,一休这个名字代表了聪明与智慧。同时也让我反省为什么年级差不多大的人,一休在处理任何问题是那么轻而易举,而自己还在为抽屉原理与鸡鸭同笼的奥数题大伤脑筋。
在童年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休是我学习与模仿的对象,包括他那个盘着腿思考问题时用手指在脑门上转圈的动作。
这部影响无数人的动画片,是根据日本僧人一休宗纯的童年生活所改编而成。一休出生于日本室町时代,这个时期相当于元末明初,母亲是天皇的一个妃嫔。六岁就被母亲送进京都的安国寺出家,过着天还没亮就开始起床的寺院生活。
一休从小被人称为神童,他在13岁时就写出《长门春草》:“秋荒长信美人吟,径路无媒上苑阴。荣辱悲欢目前事,君恩浅处草方深。”这种让人赞叹不已的诗,这首诗当时在日本受到的赞誉度不亚于另外一个天才少年王勃挥毫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中国引发的轰动。
由此可知,少年一休的才华是多么的惊人,这种才华简直让人眩晕。
后来慢慢我才知道,一休其实不是他的名,而是号,是他在二十五岁时由名僧华叟宗昙授予他的号。为此他写了一个偈子对“一休”二字做出解释:“欲从色界返空界,姑且短暂作一休,暴雨倾盘由它下,狂风卷地任它吹。”
他与道镜、空海并称日本三大奇僧。这这三个人里面,只有道镜法师不为大家所知,空海和尚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真言密教的创始人,也是诗人、艺术家和书法家,并利用中国汉字草书偏旁创造了日本文字中的平假名。
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自幼在寺院听着晨钟暮鼓长大的一休,这个在孩童时就说出小萝卜大萝卜都是萝卜这种如佛理一般的一休,这个日夜诵经参禅礼佛的一休却在青年时有过自杀的经历。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在1968年1月诺贝尔获奖演说《我在美丽的日本》一文中详细说出一休和尚这两次自杀的背景:“他曾疾呼‘倘有神明,就来救我。倘若无神,沉我湖底,以葬鱼腹!’当他正要投湖时,被人拦住了。后来有一次,由于一休所在的大德寺的一个和尚自杀,几个和尚竟被株连入狱,这时一休深感有责,于是‘肩负重荷’,入山绝食,又一次决心寻死。”
我们从这段文字不难看出一休的自杀并不是普通的自杀,而是一种殉道,类似于武士道精神。他的第一次自杀是因自己的授业恩师象外集鉴去世,对于一个从小在寺院长大的年轻人而言,这位集师恩与父母恩于一体的导师去世,让他悲痛不已,这种悲痛让他窒息,同时心生疑情:世间到底是否有佛。
近代禅门巨匠净慧法师谈论养母在自己前去辞行那天去世这一事情上,充满深情地说:“这件事,使我感触特别深,尽管那时我已经四十多岁了。人与人之间这种情感,在生离死别之际,有这样的感应,对我是很大的教育。”如果说他的第一次自杀是因为情,那么他的第二次自杀,便是义,一休和尚这种为道友担当宁愿入山绝食而亡的精神,让我想起紫柏尊者三负论之一的“负友”之说:当憨山大师遭陷害充军发配雷州时无力救助,是为“负友”。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出家人更重情重义,只是这个情不是我们普通人所感知的情,这个情是大情,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慈。
一休禅师像
经过这两次自杀事件后,一休和尚变得更精进,拜在当时日本临济宗师华叟宗昙门下,跟华叟过着无比清贫的生活,契合日本曹洞宗祖师道元所说“学道者当贫”的理念。受种种苦,经种种难,打破疑情,终于明心见性,识得本来面目。
一休和尚开悟的时机很巧,那天他在夜间坐禅,听到乌鸦的嘶鸣。这一声嘶鸣让他顿悟,想起和歌中有云:“得闻乌鸦暗黑不鸣声,未生前父母诚可恋。”想起人生种种,父母未生之前的模样,穷心绝路,识心达本,瞬间开悟,回归自我。遂写下《闻鸦有省》:
豪机瞋恚识情心,二十年前即在今。
鸦笑出尘罗汉果,日影玉颜奈何吟。
那一年,他才二十七岁。第二天,他向师父叙述心境,华叟承认一休已经开悟,准备将法印传与他,一休竟扬长而去。此后,一休像变了个人似的,逢佛杀佛,逢祖杀祖,了无挂碍。两年后,大德寺举行一个盛大的法会时,众人华服,庄严无比,唯有一休穿旧草屐、批破衣服,华叟责问:“为何毫无威仪?”一休回道:“余独润色一众。”后来法会结束后,有人问华叟百年后谁为继承人,华叟回道:“一休,虽云疯狂,但乃赤子。”一休自己也说:
华叟子孙不知禅,狂云面前谁说禅?
三十年来肩上重,一人荷担松源禅。
在盛大法会上穿破鞋破衣服对开悟后的一休而言,只是小事一桩。后来,他为自己取名“狂云子”,不仅吃肉喝酒,出入风月场所,还声称“疯狂狂客起狂风,来往淫坊酒肆中”,并且在集市上以持剑佯杀人之方式教化众人。他这种离经叛道的做法,并非夺人眼球,而是真人赤诚心,他特立独行,讽刺那些伪教条,假修行者,超越世间出世间的物欲与法执。以一颗正眼法藏的道心坦然面对天地,无我,无法。他自己曾言“大凡参禅学道,必须杜绝恶知觉,而致正知正觉。恶知恶觉者,古则话头,经论要文,学得参得,劳而无功。”
这位大觉悟者在生命晚年受后土御门天皇的诏令,担任五山之一大德寺的第四十七代住持,重建这座毁于战火的寺庙。当寺院修复好之后,八十八岁的一休和尚在薪村酬恩庵示寂。生前留下一幅十六字的偈子:
须弥南畔,谁会我禅;
虚堂来也,不值半钱。
《四十二章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这句话用在一休纯宗身上,是最准确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