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两字有学问:任它千般伎俩 我有一法不理


禅(网络图)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所以就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对抗。比如我们在吵架的时候,总是大呼小叫的;比如我们在打架的时候,总是拳脚相加的;比如我们在被冤枉的时候,总是呼天喊地的;比如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的;比如……

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大多是习惯于去改变外界的环境,总是希望别人能够理解自己;总是希望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大,可以改变别人的观点,改善自己的处境;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来对抗自己所处的困境,甚至是改变自己的困境;总是……

这是因为我们的心向外追逐习惯了,总是希望这个世界来适应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去适应这个世界。所以,你的对抗到最后总是失望与沮丧。因为这个世界从来不会为你而改变,也不会因你而改变。即使这个世界偶尔被你征服,将来也会形成更加强大的力量来颠覆你,所以,你的对抗最终的结果是失败。

所以,我们要从自己的身上去找问题,要想办法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要向自己的内心去寻找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的方法。因为我们在这样强大的自然面前,我们在这样复杂的问题面前,我们在不容易改变的环境面前,我们的对抗力量是非常非常渺小的,我们往往解决一个问题,接着就发现十个、百个的问题在后面等着。我们往往就是这样落入问题的海洋里面,不得自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如何去面对人生?在这样的境遇中,我们要如何创造美好的生活?在这样的人生面前,如何去觉悟自己?让自己再也不要落入问题的海洋,让自己再也不要被外界的力量所牵引,让自己再也不要落入举步维艰的地步,让自己再也不要陷入生死的困境,让自己再也不要……

这就是我们人生的最大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难以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觉得自己悲哀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因为这个问题,我们寻找圣人;因为这个问题,我们寻找宗教;因为这个问题,我们寻找救世主;因为这个问题,我们寻找解决方案……

佛教有自己的一套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因为佛陀早已知道我们所面临的世界,早已知道我们向外追逐的习性,所以,叫我们停止向外追逐,所谓“歇即菩提”;叫我们要向自己的内心挖掘,所谓精进努力觉悟自己,然后再去奉献自己。

祖师们根据佛陀的指导,提出了种种觉悟自己、奉献自己的办法。在觉悟自己的过程中,根据我们的问题,更是提出了种种修行的办法。其中,禅修就是一个非常直接而且有效的办法,这个办法能够让我们最快地觉悟自己,然后再去奉献自己。

禅修作为佛教的修行手段,能够很快地觉悟我们自己。即使是刚入门的人也能够从禅修的下手处——“它有千般伎俩,我有一法不理”中得到提醒。因为我们在禅修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不理它,因为一切都是我们的妄想在作怪。

而这个所谓的妄想其性本空,以我们的自性或者叫佛性为体。永嘉大师说:“无名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我们禅修中的种种问题,实际上与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是一样的,永远不会有完的时候,是处理了一个接着就会来十个百个的。所以,不理,就成为了我们对付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能体会到,如果有个小孩特别顽皮,一直在折腾你,你越是叫他不要折腾,他会折腾得越来劲。甚至你用武力也解决不了问题,他会想方设法,或者是在将来继续折腾你。你唯一的办法就是一再地不理他,时间长了以后,慢慢地他也就失去了折腾你的兴趣,从而彻底不再去折腾你了。

我们的人生问题和烦恼就像这个顽皮的小孩子一样,折腾你没个完。你越是教训他,你越是征服他,你越是纠正他,他越来劲。你就是不理他,他便会自生自灭。处理我们的问题也如此,我们的烦恼也就会慢慢停下来。所以,我们知道任何的对抗是没有效果的,只有这个“不理——极致的对抗”才能解决问题。

我们讲了生活中间题的解决办法就是不理。或者说,不理,是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一切问题的极致办法。这个办法是从禅修中体会出来的,而且是在粗浅的禅修中就能够体会到的办法。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办法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样管用。

灵默禅师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倾山覆海晏然静,地动安眠岂睬伊。”这句话不但是成就了的祖师告诉我们“不理”的好处,也是我们在禅修过程中的有力武器。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别人或者是问题牵着鼻子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做我们自己的主人。

“它有千般伎俩,我有一法不理”就是近代来果老和尚告诉我们做功夫的要点。我们的问题多多,因为我们的妄想是不会停止的。如果我们的妄想停止了,那么我们的佛性就不存在了,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这样纷杂的问题,我们只有服用“不理”这一方了。

来果老和尚还做了一个比喻。他说,我们面对这么多的妄想,就好比我们一个人与千军万马打仗,这仗我们要是有所作为地去对抗就输定了。如何在千军万马面前得胜呢?用“不理”这一办法去应对,这是指导我们禅修的一个非常究竟的方法。自己这几年用功也正是靠这一方法。

这几年打坐做功夫遇到非常多的问题,这—路的禅修走过来,全是靠“不理”来对付的。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时候,也同样是用“不理”这一方法。其实这一方法在百丈禅师的“丛林二十法则”里面也讲过,所谓“是非以不辩为解脱”,因为是非是生活中最最常见的问题。

所以,自己也常常把这一“不理”之法介绍给大家。比如在《禅修中的四个拐棍》一文中,就把“不理”作为一个指导禅修的办法教给大家,以实现自己写日记的初衷——希望自己能够冲出一条了生脱死之路并记载下来,为更多人的了生脱死做个样子。

其实“不理”这—法在佛陀自身也常常使用。比如在《杂阿含经》的第九○九经里面就有写到。佛陀问,最好的驯马师如何驯马?驯马师说,柔软、刚强、柔软刚强,实在不行就杀了它。接着他反问佛陀是如何做到最好的调御丈夫时,佛陀回答说,柔软、刚强、柔软刚强,实在不行就“不理”他(这段公案的原文附后)。

可见“不理”这一法不是自己瞎说,而是自古有之。在柔软、刚强、柔软刚强或者说是软硬兼施都没有效果的时候,“不理”就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了。这一“不理”之法,不但是在生活中可以使用,在禅修中也是唯一对付出现各种境界的办法,是一个极致的应对办法,也可以说是一个究竟的应对办法。

当然佛教不光是“不理”这么简单,“不理”只是我们用功时的一个手段。对于要开发我们的智慧来说,该理的时候还要去理,’因为都是妄想,妄想就是我们的佛性,是我们的智慧之源也是我们的烦恼之源。如果我们对于某个妄想能够把握的话,这个妄想就会成为我们的智慧。反之失去控制的妄想就成为我们的烦恼了。

所以,“不理”只能是在我们用功的时候使用,在开发我们智慧的时候还是需要理他的,否则我们就成为一块木头,成为死水一潭,成为没有智慧的木石。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妄想的这一特性,要知道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如何去“不理”,在该不理的时候如何去“不理”,在该理的时候如何去应用。

附:《杂阿含经》(九○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调马聚落主来诣佛所,恭敬问讯,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告调马聚落主:“调伏马者,有几种法?”聚落主答言:“瞿昙!有三种法。何等为三?谓一者柔软,二者刚强,三者柔软刚强。”佛告聚落主:“若以三种法,马犹不调,当如之何?”聚落主言:“便当杀之。”聚落主白佛言:“瞿昙!无上调御丈夫者,当以几种法调御丈夫?”佛告聚落主:“我亦以三法调御丈夫。何等为三?一者柔软,二者刚强,三者柔软刚强。”聚落主白佛:“瞿昙!若三种调御丈夫,犹不调者,当如之何?”佛言:“聚落主,三事调伏犹不调者,便当杀之。所以者何?莫令我法有所屈辱。”调马聚落主白佛言:“瞿昙法中,杀生者不净。瞿昙法中不应杀。而今说言,不调伏者亦当杀之?”佛告聚落主:“如汝所言,如来法中,杀生者不净。如来不应有杀。聚落主!然我以三种法调御丈夫,彼不调者,不复与语,不复教授,不复教诫。聚落主!若如来调御丈夫,不复与语,不复教授,不复教诫,岂非杀耶!”调马聚落主白佛言:“瞿昙!若调御丈夫不复与语,不复教授,不复教诫,真为杀也。是故我从今日,舍诸恶业,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佛告聚落主:“此真实要。”佛说此经已,调马聚落主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即从座起,作礼而去。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