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三种能力
八步骤三种禅修作为方法论,与18字方针、16字窍诀的关系是什么?八步骤与三种禅修有什么关联?是不是听多了,视频看多了,多次培训后就可以清楚明白,就能够运用了呢?修学过程中,往往会按修学思考题找答案,这是在做观察修与安住修吗?大家常常讨论八步骤,那么,怎样才能有效运用与落实呢?
经由辅导传授与引导,以及自身的修学实践,认为八步骤运用需以三种能力为基础,现分享如下:
用不起来的原因
戏称为世纪难题中的一个,就是八步骤用不起来,用不起来可能的原因归纳如下:
1.自身没有法:如果自修没有到位,下功夫不够,或者虽然用功,但理解没有到位,导致自身没有法,于是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况。
2.有法但理解偏离:没有理解导师的思路,只是从文字的片言只语中,按自己的思路来理解,即有选择的理解,或者自己的知见占上风,没有真正落实到第3步。
3.没有做观察修:在法义理论论述层面、工作及生活的现实层面,联系并对照“我”的层面,没有做观察修,一略而过,点到为止。
有效运用的关键:三种能力
1.提炼能力
提炼是完成1-3步的法义表述,作用是读懂整篇文章,而不是读懂一句话,一段话,更不是掉进文字里。我们对法义的理解需要抓大放小,抓主放次,表现形式为用一句、两句、三句,四句,都能恰当而又精炼地阐述当期法义。如此,才可记住法义,以便快速运用。所提炼的内容是短小精悍的,也能够自由扩充、扩展,这样就达到了对法义理解的收放自如。
提炼的目的:对法义收放自如;提炼的检验标准:经得起反复提问。
2.逻辑能力
知道句子、段落、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即不仅要明白导师说了什么,更要明白导师为什么这么讲,前因与后果如何串起来,如何连贯起来。这样,就做到不是为了学法义而习惯性地强记、死记,不再去延续考试、应试的学习方式。
与此同时,我们不知不觉地做了观察修,原因是我们在思考,而不是在读诵和强制记忆。
3.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首先是对法义理路的观察,其次,也是更需要的,是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即观察生活,观察工作。
比如,学财富观,可以观察10个人的财富,分析一下他们身上的毒蛇与净财的辩证关系,如果不确定,就继续观察,直到自己心悦诚服为止。最后要联系和对照“我”,我的财富有没有辩证性体现,具体是怎样的。
有了这三种能力,法自然可以用起来,三种能力的理论参考依据为:电梯理论、冰山理论及《道次第》闻法规则。
参考依据:三个理论
1.电梯理论
电梯理论来自麦肯锡公司,一次有个项目负责人未在30秒电梯时间说清楚情况,因此失去了一个重要客户。于是,麦肯锡公司要求员工:凡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项表达清楚,凡事要归纳在3条以内。
电梯理论的核心就是提炼能力,修学中的运用为:完成法义的提纲提炼。
2.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指冰山显现1/8,水下隐藏7/8,水下的部分支配和影响水上的部分。
佛洛依德的人格理论中,认为人格像海上的冰山一样,露出的仅仅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处于潜意识。
海明威文学冰山理论认为,作者只应描述冰山露出水面部分,水下部分通过文字由读者去想象补充。他说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1/8,情感和思想是另外的7/8,前者具体体现,后者寓于前者之中。
心理学方面,行为是冰山之上,冰山之下分别包括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精神等6个层面。
冰山理论的核心是见到支撑文字背后的东西,修学中的运用为:看到法义提纲背后的脉络及论证过程。
3.《道次第》闻法规则
《菩萨地》云:以欲知一切,及专注一境,属耳注意,如理思惟而听。如理思惟,即佛法所说的正思惟,是正确地使用理性,也是引发智慧的根本。
闻法后,还要不断如理思惟,才能使法义落实于心行,而不是逐渐流失。
《道次第》闻法规则的核心是让法义落实于心行。
实践中获得成长
1.重复多闻:多闻熏习的窍诀,唯识说:“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多闻,不只是广学多闻,而是在重复中完成心行的训练。闻法时重复正确,才能使法义深深镌刻。
闻还是多闻,力量完全不同。
2.系统修学:系统地修学方法论很重要,不能只看培训视频的某一部份,而是要先明白整体结构,再分阶段学习。学,一定要学得完整。
3.学以致用:学了以后要用,一开始可能会用得笨拙,用得粗糙,但用多了就会逐渐熟悉,乃至轻车熟路。
4.培训交流:多与同修交流,手把手地学,面对面地教,学的有场景,教的教学相长,这应该是最快,最能进步的方法。
综上所述,八步骤运用需要重视基础能力的培养,通过刻意训练和重复多闻,让运用变得娴熟,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在座上和座下,在工作和生活,在修学和义工,越来越多地运用,将是一个从完整、完善走向完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