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辅助心得
上周五第一次做辅助员组织小组共修。小组成员年龄跨度大、学历差异大。
一位五十几岁的阿姨辈师兄在本市寺院做了多年义工,诵《无量寿经》多年,学佛不得要领,值遇三级修学甚是欢喜,早早来到共修现场准备水果等待大家。阿姨眼睛有点花了要戴老花镜,不会用手机微信,分享时不自信,每次开场总说:我岁数大了,我不会说。一位二十出头的在校大学生,学习能力强、笔记条理清晰。一位90后的上班族在异地网络共修。一位近四十岁在家带孩子的妈妈理解能力很好,时间充沛,很早就到了共修现场给师兄们准备茶水。加上我这位刚下了班的三十多岁的辅助员,组成了女人的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晚上6点,共修时间到了。首先一起诵读小组共修仪轨,按照仪轨进行到辅助材料部分,邀请每位师兄轮流为大家诵读问题并分享讨论。这时又来了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师兄,工作单位距离共修地点十多公里没有直达车,换了两次公交车才到。在东北寒冷的冬天,鼻子冻得通红,还有点感冒。因开班仪式当天没到现场,手里没有教材,没有自修。家距离共修地点也很远,8点就没有末班车了,必须提前走。快8点时,这位女师兄要走了,异地网络师兄因故下线了,本组唯一一位男师兄忙完工作刚刚到。我们进行到了《学员须知》的寺院礼仪部分。
描述一下心路历程:工作单位距离共修地点十多公里,城市修地铁,堵车严重。为避免车流高峰,提前出发还是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才到达共修地点,听了一路《慈经》也没做到堵车不堵心:这周没处理好的工作、家庭没料理好的琐事、股票投资的失利,加上重感冒不停咳嗽、擤鼻涕的病苦……这种疲惫状态面对新学员,组织小组共修,貌似有点困难啊。知道要发利他心,知道要接纳无常,尊重当下因缘,知道和做到这段距离怎样突破?
约定好的开始时间,现场只到了三位师兄,这颗玻璃心怎么快速转化成菩提心啊......心里不停地念叨三皈依,祈请十方三宝加持,不断地调整心灵频道,接纳、利他。想起了八字方针“陪伴、关爱、理解、引导”,想起了四摄法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第一次小组共修,一定要把模式落实起来。小组共修是关键,是班级共修质量的保障。这个信念一起,好似来了很强大的精神力量,感冒瞬间也觉得好了很多。共修道场供奉有庄严的佛像,佛龛布置得很庄严。想到了祈请佛菩萨加持:“师兄们,我们要不要现场练一下如何叩拜啊?这是寺院礼仪的重要一项。”
男师兄开车大老远来的就不着急回去了,把之前落下的部分补一下。在校学生跟我家一个方向,可以开车送她回去。阿姨师兄家和妈妈师兄家都在附近也愿意陪伴。就这样在十方三宝的加持下,在强烈的意愿下,陪伴这四位师兄在佛前庄严地一一叩拜。
师兄们很认真,感受到了佛法的殊胜,值遇导师和三级修学的不易。之后在庄严祥和的氛围里,四位师兄结合自己,逐一分享讨论了辅助材料上的修学思考题。
这次小组共修还没学习到八步骤十八字方针,只是说明班级共修每人分享时间为5分钟:梳理当期法义,接下来分享自己日常生活中用法义化解烦恼情绪的实例,强化当期法义的正见。共修到了10点才结束,虽然严重超时,师兄们却法喜充满而归。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日第一次班级共修,每位师兄都将法义结合自己最深刻的部分分享出来。有一位师兄准备充分、分享精彩,已经建议她将分享稿发布在书院网站上。辅导员和支持辅导员都很赞叹。收获最大的是我这个辅助员,心的容量又放大了,接纳无常的能力又增强了,体会到两套模式施设的殊胜和按照模式认真落实的法喜。
小组共修前,微信群内定课、自修的宣导报数打下了良好基础。小组共修时严格按照仪轨进行,小组共修后同沾法喜。小组师兄间彼此摄受,彼此支持,彼此成长,彼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