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心,首先要制五根
第四讲 三制心
《佛遗教经》,前堂课已作介绍,入道基础,以持戒为首,修行要务,制心为先,第三章即进入如何制心。
三 制心
经文:「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坠于坑埳。如被劫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
此段经文开始,佛陀叫了一声「汝等比丘」,已包括众佛弟子在内,既「已能住戒」,即持戒(详见第二、三讲),跟着便要学习如何去制心。
关于制心,首先要制五根,经文用了牧牛、恶马、劫贼三个譬喻,解释如何不令五根放逸。其实五根之运作,心是其主,所以又有毒蛇、恶兽、怨贼、大火等四个比喻,来说明如何去制心.
制五根者,经文有如下说明:「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五根随着五欲去放逸,使心起分别,失去诸善法。修道者,「譬如牧牛之人,执仗视之」,「牛」喻五根,「执仗」喻持戒,「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苗稼」喻诸善功德,牧牛之人,手执鞭仗,不放纵牛,才不会毁损苗稼。此喻修道之人要好好持戒,以戒律来守护五根,不让五根放逸,损害定慧诸善功德。以前有一位大安禅师,在伪山修道三十年,从未下山,有人访道,问及如何修行,他教示说:犹如牧牛。「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假使五根对五尘放纵,会失去诸善功德,法身慧命也会受到损坏。「将无涯畔,不可制也。」因为五欲是没有止境的,如人沉沦于大海,无边无际,望不见涯岸,要回头是岸,一定甚为困难,所以必须防患于未然,勿令五根放逸。看看弥勒菩萨化身的造像示现,身边围着五、六个小孩子,有的拖耳、有的抚眼、拉鼻等,说的就是日日不停影响人心的六个贼。修道犹如守金城,紧守城门战一场,勿令六贼(敌人)入侵。(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