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于苏州隆重举行
会议现场图
研讨会现场图
研讨会现场图
腾讯佛学苏州讯(温金玉)由江苏省佛教协会、苏州市佛教协会主办;苏州市灵岩山寺、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苏州弘化社慈悲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净土文化研究中心承办“印光大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2月2日至3日在苏州隆重举行。研讨会的宗旨是为缅怀印光大师的法乳深恩,继承和弘扬大师弘法利生的伟大精神,推进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出席研讨会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有: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副司长张廷仕,江苏省民族宗教局副局长周伟文,苏州市民族宗教局局长曹雪娟,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苏州灵岩山寺住持宏度法师,江苏省佛协副会长、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西园寺方丈普仁法师,南京大学教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赖永海,江南大学教授、宗教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邓子美,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夏金华,东南大学教授、金陵图书馆馆长董群,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陈剑锽,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学愚,上海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生导师刘元春,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黄公元,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鲁东大学教授王公伟,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谢路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韩剑英,《法音》编辑部办公室副主任王丽心,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张雪松,苏州大学教授韩焕忠,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牛延锋,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余池明,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李海波,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李山梅,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周军,东林寺《净土》杂志副主编钟行,杭州佛学院教师存德,九江学院副教授、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勤合、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家章,《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责任编辑吴艳,苏州弘化社基金会理事长宋浩,苏州弘化社基金会秘书长蒋炎洲,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西北政法大学宗教问题研究所所长彭瑞花,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净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温金玉。
本次学术研讨会汇聚了大陆和香港地区研究净土文化和印光大师的专家学者,会议的学术论文一共31篇,所研讨的论文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关于印光大师的贡献和历史地位的研究。
夏金华教授《论印光大师二三事》从大师路遇少年乞丐而劝其念佛,取“常惭愧”三字为笔名、房内悬挂“死”字条幅这三件小事出发,剖析其来龙去脉。他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印光大师之所以取“常惭愧”为笔名是有出处的,即《浴佛功德经》。以此来论证大师善于看透世道人心,而采取易于人们接受的念佛方式以及虚怀若谷的高尚品格。
温金玉教授《日月历天 普烛群品——论印光大师思想的影响力》以弘一法师的服膺,张汝钊的归依,吕碧城闻法生信这三个小个案来展开印光法师清净人格的感染力与宏大思想的影响力。展现的是印光大师虽然平生不做主持,不收剃度弟子,但蒙受其教化的出家在家弟子却是不可计量,功德难明。
王公伟教授《印光大师对净土宗的贡献及其祖师地位》提出,印光大师在佛教界特别是净土信仰者中拥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对净土宗做出了重大贡献。印光大师之所以成为净土宗祖师,有三大原因,一是他将《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和《普贤行愿品》纳入净土宗经典,扩大了经典的范围;二是弘法方式独特;三是注重现实关怀,倡导药师净土法门,更能满足信众的需要。
张雪松教授《简析印光法师生平及其早年选择净土的因缘》简述了印光法师的生平,对一些传统说法尤其是印光大师早年选择净土信仰的因缘进行了详细考证。他认为,早年身体多病,自认寿命不过38岁而充满对生命的紧迫感;丁丑奇荒亲历人间地狱的惨剧,而儒家教化却软弱无力;《龙舒净土文》中神异故事的影响;对世间劝善书态度的转变,这四个方面使他最终选择净土法门。
宋浩理事长《印光大师与佛教中国化》从印光大师所处的时代出发,对印光大师的圆满教化从五个方面做了研究,进而提出,在新的时代,我们应该坚定继承佛教自觉觉他的核心思想,继承印祖的遗志,为佛教四众弟子清净身心,生活幸福而努力,鼓励更多人的人,从四个角度着手,自利利他,圆满人生。
李海波教授《华枝春满:弘一法师对印光大师的承继》认为,弘一法师在净土认知和修行实践上均继承和发展了印光大师的思想。《晚晴集》一书不仅表明弘一法师对佛教思想体系和践行法门的最终理解,其中记录的大量印光法师的言论,集中反映出印光大师对他的影响至钜。
第二,关于印光大师会同儒佛及其伦理思想研究。
陈剑锽教授《印光会通儒佛及其相关问题》,从体用思想、教化思想两个面向来分析印光如何会通儒佛。他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所谓“会通”并非调和之意,会通不是融合。体用上的会通是以佛为主,以儒为辅,这与印光大师的佛教徒身份相应。反映出印光大师没有门户之见的宽广胸怀。
谢路军教授《论印光大师的儒佛会通思想》首先阐明印光大师佛学思想的最大特点是重视现实人生,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提倡念佛法门。其儒佛会通思想体现在倡导药师经,关注现实,以及对心性和因果的重视等方面。
董群教授《印光大师孝论研究》提出,印光大师对孝道的倡导基于他整体的文化观,认为佛教以孝为本,在行孝方式上注重灵性关怀,反对临终时过度医疗,大办丧事是卖孝。并且,不得以杀生行孝,否则是为大不孝。
刘元春教授《印光法师的伦理观与净土信仰的中国化》从六大方面详细考究了印光大师的伦理思想。具体包括佛教伦理志在天下太平、佛教伦理以孝亲为本、佛教伦理从家庭教育开始、以戒杀护生为要来培养仁爱之心、佛教伦理要深信因果、要以净土为归旨。
韩焕忠教授《印光大师对孝道的弘扬——印光大师〈佛教以孝为本论〉浅析》认为,《佛教以孝为本论》是印光大师系统论述佛教孝道的文字,也是中国佛教史上自契嵩《孝论》以来最重要的论孝著作,印光大师希望佛教信众在自己的修行实践中能像孝敬自己的父母那样对待一切众生,是其虔诚而博大的宗教情怀的充分体现。
彭瑞花博士《佛教大孝:戒杀放生食素念佛——论印光大师的孝道思想》提出,《梵网经》首次提出的“孝名为戒”思想是印光大师重视和倡导孝道的重要理论来源,印光大师提出“佛教以孝为本”,其孝道思想包含了戒杀、放生、食素、念佛等内容,形成独具特色的孝道思想体系。
第三,关于印光大师净土思想及其与历代祖师思想的比较研究。
黄公元教授《印光大师与蕅益大师选定之莲宗宝典净土十要——兼谈弥陀净土信仰的中国化表达》,提出,《净土十要》作为明末清初佛教中国化、尤其是弥陀净土信仰中国化表达的一部划时代宝典,由蕅益大师选定,印光大师丰富完善、倡导推动而重梓流通,如今流通的《净土十要》,可以说是两位祖师接力完成的一部莲宗宝典,深契佛陀本怀。
牛延锋教授《印光大师对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判释》,对《圆通章》特点和地位做了明确界定,认为该经是对念佛法门最精妙的开示,大体上与《心经》对禅宗的作用类似。印光大师一生重视《圆通章》,将其判释为念佛最妙开示,并将其与净土四经参而为五,发扬光大大势至菩萨的念佛法门。
黄家章研究员《印光法师的信愿行思想与净土宗的旨归》提出,印光法师坚持人能弘道的传统思想,提倡并力行“信愿行”三法,信有四信,愿有二愿,行则推崇“持名念佛”法。众生欲往生弥陀净土,就须信愿念佛,仗佛慈力,进而摆脱轮回,超越死亡轮回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李勤合博士《灵岩印光法师与庐山慧远法师》认为,印光法师一生虽然博通宗、教,融会三家,但最嘱意者仍在于净土法门,常教人老实念佛。故对莲宗初祖慧远大师首倡净土法门之功阐微发幽,不遗余力。另外,印光大师助印流通《慧远法师文钞》,关怀庐山祖庭道场建设,意义深远。
周军博士《略论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净土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一文,对印光大师与蕅益大师两人的净土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推崇备至,不仅大力继承发扬了蕅益大师思想,还契合时机进一步地重点阐释发挥,奠定了近代以来净土蓬勃复兴发展的根基。
第四,关于印光大师其他思想及相关问题研究。
李利安教授《观音信仰中国化的基本方向——兼论印光大师的中国化观音信仰》一文,通过对观音信仰在中国的广度与深度、调和性和适应性、走向内在的圆融与简易及其世俗化方向进行系统详尽的论述,进而认为印光大师对观音信仰赋予了新的中国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鼓励效法观音、强调信仰者和观音之间的息息相通,对观音救度内在机制的近代解读,强调观音信仰与儒家伦理的兼容、尽力消除观音信仰中的迷信和负面思想。
韩剑英教授《印光大师判教思想》从印光大师的宗教观、他力优于自力、往生先于无生三个方面论述了印光大师的判教思想,认为,宗教不二的思想构成印光大师判教观的基础,宗教观背后是印光大师对大乘性、相的认识。他力优于自力的思想则构成了印光净高于禅的佛学核心,反映了印光主要继承善导一系的传统思想。
余池明教授《印光大师对理学家因果观和轮回观的批判》分析了印光大师如何对宋儒否定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以及人死断灭观点进行评破,认为正信因果是道德建设的基础,这种批判是对文化信仰偏差的正本清源和拨乱反正,能够帮助人们树立因果正信,为当代道德建设奠定客观规律的基础。
存德《印光法师对民间宗教信仰的批判》认为,近代以来,民间宗教以炼丹运气,扶乩神通、秘密传法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对这些内容的批判是近代改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光大师对民间宗教进行不遗余力的纠正与批驳,体现了一代高僧虔诚的佛教信仰和传统僧人的宗教本色。
钟行研究员《印光大师论临终关怀》结合《印光大师文钞》的相关内容,对印光大师的临终关怀思想理念进行系统梳理,重点论述了印光大师在重病关怀、临终开导、临终念佛和丧葬追荐这四个方面的重要开示。
蒋炎洲《印光大师家教观刍议》认为,要想天下太平,当从家教入手,而家教中以女子善教为首要,重视胎教,形成了儒佛融通的胎教观。印光大师的家庭教育观,是融儒入佛的中国化佛教思想的重要体现。
李山梅教授《印光法师的青年男女婚恋教育及其现代意义探析》结合当下大学生婚恋方面的教育问题研究,探析了印光法师对青年男女交往、婚恋德操教育思想和当代意义。分享了印光大师对他们李氏家族的恩泽、因缘。
邓子美教授《编纂近现代净土传承录刍议》认为,净土宗历来有编撰《净土圣贤录》传统,建议编撰《近现代净土传承录》,编撰的意义在于为后人留下足够信服的史料证据,彰显印光大师在这方面所作的巨大贡献。
灵岩山寺住持宏度法师代表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致闭幕辞。宏度法师对印光大师一生行持和成就进行了回顾总结,认为印光大师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教导大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实现了佛教的生活化、平民化与普及化;印光大师爱国护民,坚持传统文化拯救世道人心的文化自信,广摄儒道纲常伦理与劝世导俗的思想,为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同时号召大家要继承印光大师的这种精神,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和弘扬者!
闭幕式上,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赖永海教授指出,印光大师的思想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一是强调佛教的因果律,二是重视儒家的伦常观。以因果为纲,以伦常为本,把佛教的因果报应与儒家的伦常道德结合得非常成功,并进行了佛教中国化的实践。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契理契机,将彼岸与当下打通,把今生与来世、学佛与做人统一起来,把极乐世界和人间净土结合起来,可以说对近代人间佛教思想的肇兴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对今天中国佛教的健康发展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印光法师是民国四大高僧之一,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其对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之一。禅宗高僧虚云和尚评价说:“他对教义极深。他虽深通教义。常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深信因果,老实念佛等语教人,不标新,不玄奇,所谓道在平常日用间,其一生之功行事迹,及本身成就,昭昭在人耳目。”他一生不做寺院住持,不收出家徒众,不登大座,然声望极高,海内外皈依弟子不下十余万人。缘由正是他用民众能够听得明白,理解透彻的道理,教给大家如何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有别,朋友有信。他将高深莫测的佛教教义,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说给世人,用方便快捷的书信往来,及时给予人们答疑解惑,依托“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社会信仰基础,实现了佛教的生活化与平民化。一部《文钞》,影响甚巨。梁启超先生评价说“印光大师,文字三昧,真今日群盲之眼也。”罗鸿涛说:“灵岩印光老法师严净毗尼,弘扬净土,言为世则,行为道范。以文字般若,广度群伦,法雨普澍,四众推为莲宗第十三祖,近代以来未曾有也。”终生服膺印光老人的弘一法师的评价最是默契:“老人之文,如日月历天,普烛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