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人生是苦的真面目


看清人生是苦的真面目

从世俗角度来看,我的人生应该定义为幸福的。孩子懂事,家庭还算和睦,先生对我很好,经济不愁,还可以开着个不错的车去得瑟。导师说人生是苦,我很不能理解,沉溺在这些福报里不可自拔。

直到逐渐定心下来开始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和生活后,我才清晰地看到人生因为缺乏智慧而显现出来的种种苦相。其实,苦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父亲去世时我因为过度忧伤,三年时间里经常夜里哭泣导致心脏出了毛病。生活中听到别人说自己坏话就立马烦恼,并且久久不能释怀。作为家长,心情随着孩子的表现和成绩起落,考好了刚觉得很高兴,下一秒调皮捣蛋就被气炸,愤怒和欢喜就这样连绵起伏。先生为了做生意经常加班到凌晨,我很心痛,劝他适可而止注意休息,他不听,我就立刻生气……

业力和凡夫心的惯性下,心的动荡以分秒来计算,而且不由自主。眼耳鼻舌身意每次接触外界时都会带来痛苦或者快乐的感受。当然,每一种快乐与痛苦都是相对应的,会随着自己的设定和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就像导师说的,饿的时候吃饭会觉得快乐,吃饱后再吃就是痛苦了。同样是吃饭,快乐与痛苦只隔着一念之间的距离。

逆境里的苦是很明显的,观察到它很容易,因为当下那打破自我美好设定带来的痛感很直观也很深刻,就像我6月里差点失去生命时的绝望。但是身处顺境时,苦是隐藏而不易觉察的,因为当下发生的那些美好符合我们的心理预期,比如我贪著和先生的感情,而先生又恰巧对我很好。

是什么时候我开始觉得这些所谓的快乐本质是苦的?是从对各种世俗关系的无常认知开始的。我和先生感情很好,但是一旦发生矛盾,带来的愤怒、痛苦也是成倍而难以承受的。其次是从失去中看到的。我有个相伴多年的好朋友,我们在一起开心工作、无话不谈,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因缘的变化,我和她渐行渐远,直到今天形同陌路。失去的过程也是苦的,可世界上怎有永恒?

每一种快乐背后都对应着一种痛苦,修学佛法后产生的观照力让我看到了幸福的不究竟,看到了苦随着因缘条件的变化随时在发生,或许就是明天,或许是下一秒。我看到人生是苦的本质,但是观苦时,我又很容易落入到消极悲观中。我会因为观苦觉得人生苦到没有希望。其实观苦是积极的,如果没有痛苦,怎么会有快乐?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

人生是苦在我心里形成定解后,该从哪里入手来解决呢?首先是四念处。导师说观受是苦,苦从哪里来呢?来自眼耳鼻舌身意带来的感受。凡夫心是不可靠的,就像对一朵鲜花,每个人的审美感受不同,这些感受是自我设定的。所以,当我听到是非时不应愤怒,他们说的只是他们认为的我,而我不在意的话就不会产生痛苦。而且,愤怒的情绪也正好暴露了我内心有嗔恨的种子,这正是我修行入手的地方,不给痛苦创造滋生的条件。二是从快乐处入手。在幸福中看到这种幸福存在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所以先生的宠爱我应该感恩,感恩可以减少矛盾的产生,增加自己的包容心,去除我执,计较得少可以让快乐更长久。我更要学会接纳无常和当下,不管是好是坏都是条件成熟后那一刻必然会发生的事。

很感恩今生能听闻佛法,让我明了苦产生的原因和如何息灭苦,知道该如何得到更多的幸福和更究竟的快乐。了解苦才会想要从这种束缚里解脱出来。我应该积极创造快乐的条件,而非让苦成为心的主宰,违背佛法减少人生烦恼的目的。苦乐就在当下一念,要勇于承担,用温和、珍惜的态度来代替苛刻的要求。

知苦方能得乐。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