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佛系人才到底什么样


最近,一个新的网络热词刷屏刷得禅风君头昏眼花,定睛一看,这个热词跟佛教还有点关系:佛系

“佛系”这个网络热词兴起于青年群体中,表达的是一种所谓“一切随缘”的心态。

禅风君给大家整理了网络上一些“佛系”例子:

“佛系朋友圈”

如果心情好,就在朋友圈里随手点赞。与其评论,不如给出点赞鼓励来得轻松。

“佛系吃饭”

哪家餐馆或者外卖比较好吃,就一直吃那一家,不必花时间选择了。

“佛系出行”

打车则尽量自己找到司机,不求司机开过来接自己;搭地铁则懒得挤,不如等下一班。

“佛系休闲”

打游戏则抱以“输赢常事”的心态;健身则相信“跑步机上走一走也算健身了”。

“佛系学习”

上课尽量出席,但未必要认真听讲;考试如梦似幻,过了是缘,挂科是命。

除了日常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能“佛系”,“佛系青年”们还能有“佛系情感”,例如:

“佛系追星”

不疯狂为偶像打call,也不跟其他粉丝吵架,平静看待偶像事业起落。

“佛系恋爱”

不矫情不强求,有缘分欢喜,单身也挺好。

最后,连英语也要“佛系”一番:

“佛系英语”

Fine,anyway,love&peace。

互联网大谈“佛系”

但你真的了解佛教文化吗?

为什么“佛系”一词会这么火?“佛系”跟佛教文化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生活里,年轻人们大谈“佛系”,其实是对自己面对生活压力时保持豁达心态的期待。

佛教在中国发展千年来,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法智慧中,也蕴含着无尽的生活哲理,影响着每一代人对生活和世界的看法。

佛法所讲的“断舍离”,在于使人远离由于欲望而生的人生之苦,修行获得“戒定慧”。

这也对当下年轻人们看待纷繁世事产生了启发,大家发现,变成一个“佛系青年”就能够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例如,“佛系交友”、“佛系追星”甚至“佛系恋爱”,都是以一种更加从容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可以避免许多矛盾和烦恼

在这个意义上,佛教文化无疑对于当代青年生活仍具有许多启发。

“佛系”一词在网络上的不断化用中,发现了大家对佛教文化仍存在一定误解。 

但在另一方面,禅风君也从“佛系”一词在网络上的不断化用中,发现了大家对佛教文化仍存在一定误解。

在网络上还有另一种流行的说法——“丧”,这是一部分年轻人们消极面对现实的态度。

“佛系”在网络上发展到“佛系学习”、“佛系健身”这些“领域”时,就开始向“丧文化”的方向“跑偏”了。如果在学习、锻炼身体方面都得过且过,那就是妥妥的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消极态度了。

对于这种“佛系”,佛教文化表示“这个黑锅我不背”。

其实,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千年历程中,人们对佛教文化的误解始终存在。在许多人肤浅和片面的认知里,只有在现实里一败涂地的人才会“遁入空门”、“打发余生”。

佛教难道真的等于消极避世?入佛门难道是一件像“葛优躺”那么轻松的事情?NO!

佛门弟子出家是因发心修行、弘法、利生;在修行时光里,早晚课诵、严持戒律都是基础;参访有所成之后,弘法利生更是佛子的本分事。发菩提心,行菩萨道,都需要莫大的修行功夫和勇气。

对于出家的这一切,《无量寿经》说得好:“勇猛精进,志愿无倦。”这样的悲心大愿,岂是消极避世的思想能够比拟的?

总而言之,“佛系青年”们保持一份从容不迫的平常心面对生活,是一种可取的态度;同时,我们也要保持一颗“精进”的心,在生活中不断积极进取。

古往今来

我们从不缺“佛系人才”

其实,从古至今,我们都不缺“佛系”人才,他们真正做到了“平常心”,也做到了“精进勇猛”,其中既有佛门弟子,也有深得佛教文化精髓的在家居士

禅风君就向大家介绍以下三位:

-佛系天文学家:一行禅师 

一行禅师

-佛系天文学家-

唐代有一位一行禅师,出身贫寒但发奋读书,甚至训练出过目不忘的本领,并且凭借这样的才能学贯数学和天文学。

但一行禅师并没有就此止步、追求功名利禄,而是看淡一切世间法,发出更高远的宏愿——他要丈量地球。

一行禅师发明水运浑象仪

他认为过去“日影一寸,地差千里”的说法有失精准,不仅利用南北地区日影的差异,用勾股算法测量出地球的周长,而且亲自动身前往各地考察,足迹遍布东亚、东南亚,北至内蒙古乌兰巴托,南至越南。

终于,一行禅师算出了地球的周长、发明了水运浑象仪、编写了唐代最有名的历法典籍《大衍历》,推动了此后800多年中国人的生产劳动发展。

而他自己呢?深藏功与名,著书立说后便安然示寂。

佛系诗人:王维 

王维

-佛系诗人-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里,诗词文学也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不仅佛门中有不少诗僧,许多著名诗人的作品也深有佛理。

唐代诗人王维,人称“诗佛”,也就是“佛系诗人”的意思了。

王维的诗中处处可见佛教文化的痕迹,常以禅理、禅机、禅趣入诗。著有“身逐因缘法,心过次第禅。不须愁日暮,自有一灯燃”这样的佳作无数。

历经世事变迁,以佛法修心的王维,放弃对浮华的追求,但“至于晚年,弥加进道”,丝毫没有松懈。

佛系改革家: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

-佛系改革家-

近代高僧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

面对近代中国佛教凋敝的危局,太虚大师当仁不让,提出“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思想,毕生为佛教改革运动和弘法事业付出心血。

为此,太虚大师身体力行倡导“佛教三大改革”,并且创办僧伽佛学院,培养新僧人材;组织居士正信会,团结各界信众;出版书报杂志,宣传佛教文化,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佛法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论是佛法还是“佛系”,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对历代青年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也应该正确理解佛教文化,学习其中的智慧,更好地在属于我们的时代里,做一个“佛系人才”。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