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第一批“出家”的90后:你很“佛系” 但很不“佛教”!


佛系不代表佛教(图源:网络)

最近,“佛系”一词在网络上彻底火了,看似时尚有格调,让人有点儿不明觉厉的感觉。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以为“佛系”是出家人的行为方式,其实真不是。

作为一个八零后的出家人,看着第一批“出家”的九零后,我忍不住站出来发声:这个锅我们佛教不背。佛系不仅代表不了佛教,而且还有误导之嫌,请大家谨慎对待。

在回应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先给大家普及一下“佛系”一词的含义。

根据网友们的理解,“佛系”大概是“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一切随缘”的意思。随之延伸出来的有佛系朋友圈、佛系恋爱、佛系学生、佛系员工、佛系养娃、佛系小编等等。

佛系朋友圈是“不妨碍别人在朋友圈显摆,与其拆穿,不如随手点赞给出爱的鼓励”;佛系恋爱是“不撒娇、不吵架,你看吧,我都行”;佛系学生是“考过了是缘,挂了是命”;佛系员工是“不辞职、不揽活,不悲不喜”;佛系养娃是“出息的孩子没那么多,童年何必那么苦”;佛系小编是“默默追热点,不卑不亢”。

佛系不代表佛教(图源:网络)

在佛系们看来,没有什么是一句“弥陀佛”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再加一句“四大皆空”。

佛系讲“随缘”,而佛教讲“缘起”,虽然都有个缘字,但是内涵却大不相同。

佛系看似是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其实是一种被动和消极。任何事情都不去做主观的努力或选择,而是随所谓的“缘”。

其实他们的随缘不是真正的随缘,而是随“自己能接受的缘”:结果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佛系选择随缘,如果结果不能接受了,我想佛系肯定也是淡定不起来的。

比如对于佛系淘宝来说,收到个小物件,大小不合适,懒得退换,坚持给好评,但如果是很贵重的物品,收到假货,你还能“佛系”吗?

再比如佛系恋爱,没有原则性问题,可以随缘,要是一方出轨了呢?不吵架不伤心才怪!

还有佛系学生,挂科一次你随缘,要是挂上三科不能拿毕业证了,还能“佛系”吗?

说到底,没有戳到痛处的时候,可以在那装文艺、学阿Q,真正涉及到核心利益的时候,准保跳得比谁都高。

佛系不代表佛教(图源:网络)

“缘起”理论是佛教最核心最精髓的理论,也是佛法区别于其他思想最根本的特质。佛陀一生宣讲了很多法,但是无一不是缘起的多方展开。简单地说,缘起就是一切事物都是众缘和合而成的。

佛陀认为,现象界中,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也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一切都是相互关涉对待而生起和存在的,用一个偈子来说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相互关涉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时间层面的相互关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果”,过去造作的因导致现在的果,而现在造作的因又会导致未来的果;另外一种是空间层面的相互关涉,比如两根芦苇相互依靠才能彼此竖立不倒,任何一方倒下,另外一方必然倒下。

显然佛教的理论与所谓的“佛系”理念有很大的不同。

佛系不代表佛教(图源:网络)

通过对“佛系”观点的判断,“佛系们”对佛教的了解,应该大都来源于文学作品和影视剧,而非正统途径。

而且他们应该还受了某些命定论思想的影响,认为既然很多东西是注定的,那么不随缘也没有办法啊。然后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模仿出家僧人“随缘”、“四大皆空”之类的乱说,并自称“佛系”,实则根本不知道,佛教这些词的使用是有特定因缘的。

佛教虽然说四大皆空,也讲究凡事随缘,但是并不认为一切都是注定的,否则修行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佛教虽然讲因果,但是更讲因缘。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成,“因”指的是主要原因,“缘”指的是次要的助缘

例如小麦,之所以长出来是小麦,不是稻米,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种子,所以种子就是“因”,而泥土、阳光、雨露、空气就是“缘”。因是之前所作,已经不能改变,但是缘可以自己把握,因此修行改变的更多的是这个缘,通过对缘的把控,来控制果的生起。

佛系不代表佛教(图源:网络)

民国时期有个老和尚讲过一个真实的例子。

有一次他给在家居士传授五戒,有个小偷正好来寺院,一听受戒功德很大,因此就想受戒,但是平时不规矩惯了,感觉“杀、盗、淫、妄、酒”里面就“不妄语戒”还好守一点,就发心受了不妄语戒。

后来同伙约他半夜去抢劫,半路上遇到他舅舅,问他去哪里,要是平时他撒个谎就过去了,但是因为受了不妄语戒,所以支支吾吾的不敢说谎。

他舅舅一看,一大群人半夜三更的往外跑,问起来还支支吾吾,肯定不是干好事,就把他拖回家了。

结果第二天听说,那群去抢劫的人都被抓住枪毙了。他因为受戒,而改变了此生的缘,因此躲过一劫。

因果理论不是佛教独有的,但是放到三世的时间维度,而且配合着因缘来讲则是佛教的特色。佛教既不唯心也不唯物,而是中道的,对于心与物的关系,佛教认为“心不自心,因物故心;物不自物,因心故物”,心和物都是相待而有。

理论上清晰明了,实践中佛教也是身体力行。在做事方面,佛教主张“因上努力”,做任何事都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能多精进就多精进。努力过后,在面对结果的时候则“果上随缘”,不管是什么结果都坦然微笑面对,这才是佛教。

最后,总结一下“佛系”与“佛教”的区别。佛系是“不努力就随缘”,消极被动,自甘堕落。佛教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积极主动,不留遗憾。

最后奉劝那些沾了“佛”字的佛系们,还是好好学习佛法,回归佛教本怀吧。学好了佛法,你们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佛系”!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