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界的问题


关于三界的问题。很多人学佛说,我要出三界,出轮回。请问你出了三界,你去哪里?去第四界对吗?那佛教没有讲第四界,难道要灰灰湮灭。所以出三界,不是你人跑出去三界。要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去看文殊菩萨大愿

文殊菩萨说,不入三界,也不出三界。这个是所有菩萨的境界。不入三界,就代表你不被三界所转,这个很不简单。首先你有这个肉身,肉身是五行的,就被外界的五行所转。所以你都在五行中,除非你能转这个肉身了。那你才算不入三界了。

因为肉身很麻烦,会带来很多问题。肉身可以帮助你修行,可是一大问题。他有生老病死,色身会坏。坏了你还要投胎,投胎一下,神识能量不足,你就迷失了,佛教叫隔阴之迷,道教就是喝了孟婆汤了,总之你忘记了,所以要再来。这就是很麻烦。只要你转不动这个色身,你就出不了三界。

然后文殊菩萨又不出三界,你出了三界,你跑哪里去。其实文殊菩萨还是在人间,因为你要度人,难免要做到几点,第一,要么得到人身来讲法。所以五台山一万文殊绕清凉。每天有一万个文殊菩萨在五台山说法。

我讲这个问题,就是法华经讲的。很多人会不相信的。法华经说,如果有人说法华经时,释迦佛会变化比丘比丘尼来听法。这个是菩萨神通妙用的部分。就是变化出来人来讲法。

这个在佛门有个公案,有个人到五台山找文殊菩萨,在一个洞窟,看到一个老僧。老僧问他,你从哪里来?他说从南方来。又问南方住多少僧。他说几百人。他问老僧,你这里住多少。老僧说,前三三,后三三。第二天醒来发现,洞窟在,寺院没了,老僧也不见踪影,才知道是文殊菩萨变出来度人的。这个公案很有名。

在法华经感应录中,也有个公案,是讲孙思邈的。宋朝时,成都大慈寺有个僧人到青城山,路上起了云雾,云雾散去后,就走到一个大殿。里头跑出一个道童。青城山是道教圣地。道童说,我家主人想请你颂法华经。然后他就进去了。颂了一卷法华经。颂到见宝塔品时,来了一个老者,来点了上等的檀香。颂完后,道童还送他出来。僧人问道童,这个老者是谁?道童说,是医仙孙思邈。孙思邈是唐朝人,怎么跑到宋朝去。

所以这就是神力的不可思议。这叫神力。历史上很多这样子的感应故事,但不是每个人都信。而且你不一定能遇的到。佛教讲业感,你要有这个信心和福报才能见到。

第二个比较保险的,就是受胎再来度人。藏地比较重视这一块。所以藏地重转世,尤其是有修行的,圆寂后他的弟子就要找他的转世,让他再修行。转世来了也怕迷啊。所以他弟子就要帮忙找他。这个是一个境界。所以藏地叫活佛,其实是转世的修行人。

中国有没有转世修行人,很多。但汉地没有这个文化,藏地有那个文化而已。历史记载,苏东坡,王阳明,都是僧人投胎来的。这类公案很多。

所以这个不出三界,也在三界中。第二类的不出,就是本性上没有迷失掉,叫不出。第一类,到达菩萨的神通妙用,想现身就现身时,这就是不可思议了。

我们一般把观音菩萨的现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这个现怎么解释?好像你是居士,你慈悲,你也是观音菩萨。但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观音菩萨可以变化这个身出来。这类就属于玄谈了。

凡夫在三界中,菩萨不出三界,菩萨也在三界中,但菩萨的神通妙用。就像我前面讲的,色身的物质,能被精神转。这就不简单,就属于玄谈了,没办法谈了。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信愿行,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这部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道理。真妄不二,是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三宝的境界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正念,这个时候的正念叫做真实的心;但是我们这..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不停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佛但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太理解很多人信佛只为升官发财获得财富要有三方面认识。一,因果。只有肯施与的才能得到,这就是福报,是六度中的施舍。二..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弘深,所以他的功德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成佛之道药师山紫虚居士前言:在前《药师山通讯》中,笔者曾经提及成佛之道概分五阶段,本文将此五阶段中最重要之处提出说明,以为画龙点睛之作,给有缘读者参考,请多指教..

关于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