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基本概况——诞生
众所周知,大约在二千五百年以前,释迦牟尼佛诞生于北印度﹝即今日尼泊尔境内的蓝毗尼﹞,创建了我们今日愉悦浸淫之佛法。释迦牟尼的父亲是拥有强大权势的释迦种族的国王。然而,他的儿子,王位的继承人悉达多太子,在二十九岁的时候,深感人生之痛苦无常而萌生了解痛苦存在的缘由,以及如何克服痛苦的愿望,因而放弃继承王位,离开宫殿,寻找万事万物存在的真实本质。他跟随许多伟大的印度上师求道开始了六年的苦行生活。在苦修期间,悉达多太子差点死于营养失调,于是他决定遵循介于「过度沉溺放纵的宫廷生活」以及「自我禁欲的苦修生活」两个极端间的中庸之道。于是,悉达多太子坐在现今印度的菩提迦耶的一棵菩提树下,独自禅修静坐,直到完全获得证悟。他成为释迦牟尼佛,释迦种族的证悟圣哲。
在接下来的四十五年期间,悉达多过着居无定所、出离世俗的生活,在各地宣讲解脱之道,并且几乎每个夏天都进行闭关。大约在释迦牟尼佛成道七个星期之后,他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宣讲著名的四圣谛,解释「痛苦」乃是世间生活的本质,这种痛苦有其肇因、可以完全停息;他也解说了寂灭痛苦的方法。此后,他每到一个地方,便依据善男子、善女人的根器,教授他们必须明白的道理。终其一生,佛陀向芸芸众生传授了无量深刻的教法。最后,佛陀在八十岁时,于拘尸那揭罗城平静入灭。世尊在舍寿之前,做了最后的教诲,指出所有的现象都是无常的,我们不应该执着于任何事物,而应该精进勤奋地避免犯下恶业、累积善业、净化心灵,而这也正是佛陀教法的精髓。
佛陀入灭之后的一千多年,佛教在印度蓬勃发展,并传布至许多国家,例如斯里兰卡、巴基斯坦、阿富汗、缅甸、尼泊尔、泰国,以及其他东亚国家、中国、韩国、日本。大体而言,佛教发展成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两个主要的宗派;这两个宗派的主要差异在于修行者的动机,而非外在的修行形式。概括来说,由印度南传的是小乘佛教,北传的则是大乘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