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大师求生极乐净土这一耐人寻味的转化


净土祖师思想特点的第二点就是信愿行的理论与实践。

我们净土宗祖师在信愿行方面的理论积累和实践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永远也学不完的楷模。

慧远大师当年,他对于净土是很相信的,有很强的信心的。但如何让众生去相信呢,这是他作为一个祖师要解决的问题。

慧远大师和他的老师道安法师是有个转变,道安法师是求生弥勒净土的,慧远大师却求生弥陀佛净土,他这个转化都是耐人寻味的。

慧远大师一旦念佛求生净土,那种情怀是非常深厚的。为了完成这桩大事因缘,他是30年迹不入俗啊,送客不过虎溪啊,就是30年不出寺院门啊,他这样用实践去完成这桩事情,非常认真地去干哪。

而且他当时所表达的那种精进,凿池种莲,莲华有12朵莲叶,用水冲击莲叶,就做为一个报时钟,六时行道啊,如救头燃啊。你说一个人一天如救头燃,像我们昼夜念佛,一天做做还勉强可以,但是一天都很难啊,还要偷点懒。如果30年都这么做,你说这是什么样的胸怀。

所以这些祖师们是用整个的生命去做这件事情啊,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他们的德业能够与天地同在啊,他们的精神就已经张扬到这个程度,他的大菩提心就这么出来了,对西方净土的那种神往,那样的一种愿求,那样地落实在行动中,他是浩然正气。

表现在西方发愿文里边,文句都很美啊,这样表述发愿文:“藉芙蓉于中流,荫琼柯以咏言。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体忘安而弥穆,心超乐以自怡,临三途而缅谢,傲天宫而长辞。绍众灵以继轨,指大觉以为期。”

你看他建立莲社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期待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里边有自己的一朵莲华啊,芙蓉就是莲华啊,来寄托自己的法身慧命啊。

“荫琼柯以咏言”,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七宝树,他的树都是珍宝的,这就是“柯”树枝,在七宝树的下面,荫凉啊,来咏言,来歌赞,念佛,念法,念僧啊,歌赞佛德啊。

“飘云衣于八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要分身到他方世界去,他那种飘逸,衣就像云霞一样,到八方非常远的刹土,去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泛香风以穷年”,在西方极乐世界沐浴那样的德风啊,德风都能让人得到灭尽定的快乐,穷年竟日在这样的香风吹拂之下咏言。

“体忘安而弥穆”,你到极乐世界就能够身体忘记了,无我了,破我执了,破我执就更安心了,你的神态就更庄严肃穆啊,就有像佛一样的雍容华贵啊,身体的忘我。

“心超乐以自怡”,心也是忘掉的,心就是心意识的妄心,它被超越了,没有苦乐的对待了,它所显现的是自性的一种怡乐,就是常乐我净的乐。

“临三途而缅谢”,面对地狱、畜生、饿鬼这三恶道,他就永远地不再去了。

“傲天宫而长辞”,就是天堂的五欲的快乐宫殿,对于一个念佛求生净土的人,也可以傲然地对待它,不去啊。

“绍众灵以继轨”,就是在这里念佛,要继承往古圣贤的心路行迹,来传承到未来去啊。

目的是“指大觉以为期”,大觉就是成佛啊,无上正等正觉,是指向成佛的目标作为自己的期待的。

你看在我们莲社里面,却有这样的一批人,有这么超越的意向,有这么神圣、崇高、伟大的目标,在这个世间可不就是人中芬陀利华吗!这样的一种思想,这样的一种情怀,对现在急功近利、庸俗不堪的民众来说,那不是劫外之音吗。

西方人都说我们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他不知道我们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比他超越的太多了,他无非是求一个天堂吗?我们这边是傲天宫而长辞哪。所以这种宗教情怀,真的是祖师的著作。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