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行大和尚:做到这点你就能超越痛苦


我经常说:你的身份和你现在所处的环境,开了智慧也没有用。就算开了智慧,你也是一个痛苦的人。你现在没有智慧,没有权力,没有金钱,才能安于现状。

其实,用我们的智慧来应付自己目前手头的工作,你们凭良心说,够不够用?够了吧?反正我是够用了,不需要再开智慧了。我的任务就是建东华禅寺,给你们弄弄水,搞搞电,盖个房子打打坐,我认为我的智慧够用了,还需要开什么智慧呢?我不求开智慧了。

我经常说:你的身份和你现在所处的环境,开了智慧也没有用。就算开了智慧,你也是一个痛苦的人。你现在没有智慧,没有权力,没有金钱,才能安于现状。以你现在的身份、出身背景和所处的环境,假如你开了智慧,有了权力,你会安于现状吗?你不会造我的反,个个争着当方丈?真到了那个时候,方丈又算个屁!太小了,我要当联合国主席!就像那个农民不想种地,想成佛一样!

人的欲望和智慧往往是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是成正比的。你有多大的智慧,就会有多大的欲望。只有开悟了,拥有了圆满的智慧,才能彻底超越欲望。在没有获得圆满的智慧之前,你所追求的,都只是欲望。只有像佛陀那样获得了三藐三菩提的智慧,他的追求才不是欲望,而是悲心与愿力的显现。

因为他无我了,也就是刚才那位居士讲的“无求”。佛陀连“我”的概念都没有了,他才会更努力地工作,奉献自己,服务众生。为什么我们不能像佛一样努力地工作、奉献,服务众生呢?因为我们有我执,还没有把自我这个坚固的妄想放下,所以只能带着我执去所谓的努力、精进。

这种努力和精进是被欲望和利益驱使的。我经常讲,愿望和欲望是一对孪生兄弟、双胞胎,一般人几乎分不清何为欲望,何为愿望。就像刚才万行大师一上来发的那个愿一样,欲望那么明显地显现出来,你们都辨别不出来,还说我发的愿好啊!好啊!

诚如一个信徒在我面前评价出家人所言:“我看你们不出家,不学佛,相对还解脱一点。出了家,学了佛,欲望比我们俗人还要多,还要大。我们俗人追求的,无非是一套房子、一部车,讨个老婆,生个孩子。俗人嘛,就是做俗事。你们不是俗人,都是干大事的,发的愿可真够大,真够灿烂的!”他这句话把我给激醒了。

是呀,这么多年我们不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吗?——我要开智慧,我要成佛,我要富贵无比,我要生生世世追随明师,生生世世普度众生……这不都是贪心吗?所以一个没有破无明的人真可怜,把欲望当作愿望,把欲望当作菩提心来发!

但是,仔细想想,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因为你是一个凡夫俗子,没有破无明,没有去我执,你发的愿当然是欲望的显现。什么时候你证到了无我,你发的心才是真正的菩提心,才是真正的愿。

所以我常说,佛,不是一般人能学的,你可以信。当你的智慧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时,你所谓的学佛,只是不断地给自己增添欲望。而且你的欲望比世俗人的还大。我们出家人的欲望比世间人的都上等级,不要财,不要官,却比财、官更有保障,它是铁饭碗。官有到尽头的时候,财也有到尽头的时候,出家人要的东西没有尽头,是永无止境——谁都掌控不了我,一切都由我说了算!

我曾经说过,一个真正学佛的人,是没有感觉到有一个学佛者的存在;一个真正发心的人,是没有感觉到有一个发心者的存在。用功,没有感觉到有一个用功者存在;帮人,没有感觉到自己在帮人。倘若你觉得:我在帮人,我在用功,我在发心,我有修行,实际上你并没有帮人,并没有用功,并没有发心,也没有修行。你所谓的帮人、用功、发心、修行,只是你的自我的显现、我执的需要,你只是在满足自己的我执——我今天发了慈悲心,感觉好舒服,好欢喜啊!

或者今天你去放生了;今天别人缺钱,你拿钱给人家了;今天别人遇到难题,你帮人家解决了……做这些事情你觉得很欢喜、很满足,因为终于有机会体现出“我”的价值,体现出“我”比你强,“我”比你有智慧,“我”比你有能力,“我”比你有钱了。

可是,当你遇到比你更有钱、更有智慧、更有能力的人时,你就找不到这种满足感了,反而会觉得很自卑。在穷人面前,在比自己弱的人面前,我们往往能找到自我:我比你有钱,我比你有地位,我比你有能力,我比你高一个级别……甚至碰到一个丑八怪,都会觉得:我长得比你帅!

凡夫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寻找一种平衡,一种自我的满足感。因为凡夫是靠自我活着的。当我们帮助了一个弱者,我们的自我就膨胀了一次;当我们把别人比下去的时候,我们的自我又膨胀了一次……倘若哪一天我们的自我没有找到平衡,我们的心就开始不安,开始生烦恼了。所以有时候做一做弱者,做一做愚者,反而更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和满足,因为能成全对方的自我。

一个居士学佛,我执相对还小一点;穿着袈裟学佛,更容易助长我执。因为每天都在讲要发心啊,要奉献啊,要无我啊,他就以为自己真的在发心,在奉献,真的无我了。一个真正发心、奉献的人,是不敢轻易说这些话的。因为这句话太有分量了,嘴巴张不开,手托不起。

他懂得什么叫发心,什么叫奉献,什么叫无我;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既没有达到发心的层次,也没有达到奉献的层次,更没有达到无我,所做的一切只是自我的需求。但是自我的需求和愿望很难分清,尤其是凡夫俗子,更难分清欲望和愿望。

作者: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践行佛法、用生命去体证生命本质的智者。

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3次7年闭关、16年建寺安僧、8部著作、1.2万场开示、千万余字的开示录、16年间向社会捐款捐物4千万多元……

从童真入道、闭关证道,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六度万行,历经了三十余年,找到了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将一生心血《东华禅》无私付予芸芸众生,殷切期望天下苍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成佛之道药师山紫虚居士前言:在前《药师山通讯》中,笔者曾经提及成佛之道概分五阶段,本文将此五阶段中最重要之处提出说明,以为画龙点睛之作,给有缘读者参考,请多指教..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说疗痔病经唐(táng)三(sān)藏(zàng)法(fǎ)师(shī)义(yì)净(jìng)译(yì)如(rú)是(shì)我(wǒ)闻(wén),一(yī)时(shí)薄(bó)伽(qié)梵(fàn)在(zài)王(wán..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